■歐麗娟(南充市中醫醫院)
拐杖是下肢骨折患者下床活動主要使用的支撐工具,最好選擇質量好、扶手牢固且能夠靈活調節高度、拐頭有防滑裝置的輕便拐杖,一般情況下選擇鋁合金類制品最好。
拄拐的用法也直接影響著骨折部位的愈合,護理人員要給患者示范正確拄拐的方法和姿勢。拐杖的高度需要根據患者的身高調節,通常高度以患者雙手能夠扶拐為標準。拐頂與腋窩的規范距離為5~10 厘米,能夠防止架拐時體重壓到拐杖頂端,給腋窩血管和神經造成損傷。患者的手臂要保持自然下垂的狀態,扶手高度要與臀圍線高度持平,抑或站立時保持雙手下垂。拄拐時,要注意雙手同時用力,而非腋窩,以防臂叢神經麻痹。如果出現該癥狀要馬上停止拄拐,休息一段時間,防止延誤功能鍛煉。患者雙手握住扶手時,肘關節需要保持輕微的彎曲。
拄拐的步法也有規定,患者要站立時,身體需要先向前輕輕移動,將拐杖放在患側腿的手上,然后手用力撐起身體,用健側腿進行支撐。患者行走時身體要微微前傾,雙拐需要向前移動30 厘米左右,最開始要試著用患腿前行,慢慢將體重轉移到雙拐上,身體保持在兩拐之間前移的狀態,然后健側腿要支撐著地面。待站穩后,雙拐向前移動開始準備下一步。患者拄拐行走時需要保持目視前方,不要看腳下。患者想要坐下時,需要背對一把穩固的椅子,最好選擇帶扶手的椅子,將雙拐交給一只手,另一只手則向后摸椅子,然后緩慢地坐下。患者可以將拐杖倒過來放在方便拿到的地方,注意不要讓拐杖滑倒,方便起立時能夠拿到拐杖。
患者上下樓梯時,一只手要扶住樓梯的扶手,另一只手握住雙拐,如果是沒有扶手的樓梯,那就只能雙拐蹦跳著上下樓了。上樓時,健側腿在前面,患側腿在后面,用健側腿帶著患側腿行走。下樓時,患側腿在前,健側腿在后,用健側腿一節一節臺階地跳下樓。患者第一次下床拄拐行走時,需要專門的護理人員在一旁監護和指導,一些患者的步幅過快,重心就會向后移,容易摔倒,這時需要及時調整。患者在鍛煉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多多給予他們信心和勇氣,兒童患者拄拐鍛煉時需要家長或護理人員全程在旁監護,避免二次受傷。
雙拐的使用原則:使用雙拐需與患者健康側的肢體形成三點,以此來支撐體重,患病肢體要懸空完成步行。所有下肢骨折患者的骨痂形成期要根據自身情況拄拐下床鍛煉,保持不負重或輕負重行走。如果患者骨折位置在股骨的中上段,拄拐行走時患肢要外展30°;股骨下段和小腿骨折患者拄拐行走時,患病肢體應當保持中立狀態,步幅不宜過大,速度也要控制在每分鐘25 步左右;雙下肢骨折患者拄拐下床活動時需要選擇骨折完成愈合階段,一般在8 周左右,活動時還需要外固定保護設施。
單拐的使用原則:如果患者一側下肢受到損傷,限制部分負重,適合選用單拐;下肢骨折患者愈合階段,可以慢慢從雙拐活動改變為單拐活動;股骨干中上段、股骨下段或小腿骨折有輕度向外成角的患者,要先擺脫患病一側肢體的拐杖,保持穩定的行走狀態再慢慢外展患病肢體,糾正成角。如果不是這種情況,則要先擺脫健側的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