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名匠)名校長培養計劃啟動
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實施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名匠)名校長培養計劃的通知》,計劃每年遴選一批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和高等職業院校(含本科層次和??茖哟危氖乱痪€教育教學的在職在崗骨干教師或具有絕招絕技的技能大師,進行為期三年的集中培養。該計劃從2023年開始實施,每年壓茬推進,旨在培養打造一批理想信念堅定、師德高尚、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突出的雙師型名師(名匠),一批辦學理念先進、辦學定位準確、勇于開拓創新、精通現代職業學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長。
習近平回信勉勵香港培僑中學學生
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4日給香港培僑中學高一年級全體學生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
習近平在回信中說,得知你們通過參與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安葬儀式、與“天宮”航天員互動等活動,更加深刻體會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身為香港年輕一代的使命與擔當,我很欣慰。
習近平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廣大香港同胞素有愛國愛港光榮傳統,這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希望你們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深刻認識世界發展大勢,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厚植家國情懷,錘煉過硬本領,早日成長為可堪大任的棟梁之才,為建設美好香港、實現民族復興積極貢獻力量。
懷進鵬會見西班牙駐華大使德斯卡亞
7月25日,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會見西班牙駐華大使德斯卡亞。
懷進鵬表示,中西互為重要教育合作伙伴,雙方在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語言教學等領域開展了務實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年是中西建交50周年,希望雙方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共識,進一步加強高校校際交流、中小學校園體育合作、數字教育合作以及在西中文教學和在華西班牙語發展等,為進一步提升中西教育合作水平、促進雙邊關系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德斯卡亞高度贊揚中西教育合作取得的積極成果,希望未來雙方以建交5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教育交流和語言合作,推動兩國雙邊關系向前發展。
首個國家重大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
7月25日,首個國家重大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暨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在江蘇常州成立。該共同體首批成員單位覆蓋20多個省份,包括9所普通高校、34所職業院校、中國中車及其所屬49家制造類子公司,5個產業集聚地區教育行政部門作為支持單位參與。
組建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目的是努力推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增強軌道交通裝備行業核心競爭力,培養更多更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以此為載體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圍繞產業需要來辦學,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構建多形式銜接、多通道成長、可持續發展的教育體系;堅持“教隨產出、校企同行”,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
教育部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該《意見》提出,從2023年起,國家支持以“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選拔專業成績優秀且樂教適教的學生作為“國優計劃”研究生,在強化學科專業課程學習的同時,系統學習教師教育模塊課程(含參加教育實踐),為中小學輸送一批教育情懷深厚、專業素養卓越、教學基本功扎實的優秀教師。
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開幕
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7月28日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宣布本屆大運會開幕。蔡奇、丁薛祥,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領導人和貴賓出席開幕式。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全球體育的盛會、是青年的盛會、是友誼的盛會。本屆大運會發揚體育精神,增進文明互信,為各國青年搭建了無比廣闊的舞臺。真誠祝愿各國青年朋友,挑戰極限、爭創佳績,深化交流、筑牢友誼,展示青春風采。
世界大學校長論壇在北京舉辦
7月30日—31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主辦的世界大學校長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時代變革與大學使命”。共有來自世界36個國家和地區的500余位嘉賓現場參會,65位高水平大學校長作報告。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歐美同學會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在論壇開幕式致辭中指出,教育是全球的共同利益,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大學應當攜起手來,聚焦高等教育的普惠公平、內涵質量、治理體系、文明互鑒,積極應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問題。
成都FISU世界學術大會閉幕
成都FISU(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世界學術大會7月31日在成都閉幕,國際大體聯教育委員會當日發布《成都宣言》,呼吁世界各國立足大學體育,凝聚世界青年共識,推進文明交流互鑒,共創人類美好未來。
據悉,本屆世界學術大會以“大學體育:相擁多彩世界”為主題。在為期三天的會議上,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德國、阿根廷、芬蘭、瑞士、新加坡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53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運動、健康、科技、文化”等話題展開研討,旨在推動大學體育國際交流與合作。
俄羅斯8月1日正式啟用電子簽證
根據俄羅斯外交部發布的消息,莫斯科時間8月1日10時起,55個國家的公民將可以申請電子簽證進入俄羅斯。
電子簽證適用于以旅游和商務旅行為目的的人群,申請須在前往俄羅斯4天前在俄羅斯外交部網站上提交。申請電子簽證無需邀請函、機票等文件。電子簽證有效期為自簽發之日起60天,憑電子簽證可出入境俄羅斯一次,最多可在俄境內停留16天。
網易有道發布國內首個教育領域垂直大模型“子曰”
7月26日,教育科技公司網易有道推出國內首個教育領域垂直大模型“子曰”,并發布了基于“子曰”大模型研發的六大創新應用——“LLM翻譯”“虛擬人口語教練”“AI作文指導”“語法精講”“AI Box”“文檔問答”。
其中,虛擬人口語教練Hi Echo支持多語種的流式低延遲語音識別技術,此外還配備聲學降噪、回聲消除、自動語音檢測、自動斷句等技術,不僅能判斷用戶說話的起始,還能讓用戶隨時打斷,智能觸發后續流程。
學而思投資新設教育科技公司
近日,南京新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股權穿透信息顯示,該公司由北京學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持股。
南京新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馮星星,注冊資本50萬元,經營范圍包含軟件開發、中小學生校外托管服務、幼兒園外托管服務、自習場地服務、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等。
廣州交通大學新建校區獲批
7月27日,廣州市發改委在官網上發布了廣州交通大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復函,原則上同意了《廣州交通大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根據復函,項目選址在廣州市航海學院及周邊,總建筑面積約56萬平方米,總投資估算約19億元,由市、區財政共同出資解決。在廣州交通大學新建校區內還將配套附屬中小學及幼兒園。
天津外國語大學與天津職業大學攜手探索來華留學培養新模式
7月27日,天津外國語大學與天津職業大學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暨首期“中文+職業技能”留學生短期培訓班結業式。
根據協議,兩校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強強聯手,通過外語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深度合作,共享教育資源,進一步豐富實踐育人方式,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助推學科專業建設,擴大國際化辦學影響力,共同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高水平國際人才。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國際交流中心啟用
日前,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國際交流中心啟用儀式暨開學典禮在位于山東青島的上合示范區舉行,這標志著上合組織經貿學院運營實體建成啟用,實體化運作邁向新階段。
啟動儀式上,上合示范區管委會、上合組織經貿學院與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教育機構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上合組織經貿學院國際交流中心為合作載體,在人員培訓、人才培養、國際合作、智庫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北京新增一普通高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7月31日,北京市教委發布批復,批準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與加拿大河景中學合作舉辦中加高中課程項目。據悉,該項目2024年至2026年間招生3屆,每年招生60人,項目有效期至2029年8月31日。招生對象為具有北京市中考報考資格的考生,并納入中等學校統一招生計劃。學生完成學業、考試合格后可發給北京市普通高中畢業證書和加拿大紐賓士域省高中畢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