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雷
(西安思源學院,西安 710038)
自2010年以來,我國大力推進課程思政教育工作,并取得顯著效果。課程思政在實現全面育人的基礎上提高課程質量,從而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育目標。對課程思政實施效果進行評價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對課程思政教學做出相應改進的重要基礎[1]。大學生作為課程思政的直接參與者,對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有著更為真實的體驗,以大學生視角下高校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為出發點,構建了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三級評價體系,并進行了相應檢驗[2]。
1)在閱讀文獻的基礎上確定構建評價體系所遵循的原則,即政治性、可調整性與科學系統性,并初步構建起以大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評價體系。在對25名大學生進行深度訪談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評價體系,該體系共有2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和16個三級指標。
2)在構建評價體系并確定相應權重的基礎上,采用問卷形式對課程思政實施效果進行科學評價,共發放問卷40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368份,回收率達92%。
3)利用SPSS 19.0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
通過閱讀大量文獻,并結合學生的反饋,構建相應的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評價體系,該體系包括教學過程評價與學生成長結果評價2個一級指標,教學準備、師資能力、課堂氛圍、價值觀念、專業素養、學習行為、學習效果、個人發展8個二級指標以及與其相對應的16個三級指標[3]。

表1 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評價體系Tab.1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通過克朗巴赫系數檢驗問卷內部各項目的一致性,通過KMO和Bartlett球形度檢驗問卷的有效性。如表2所示,克朗巴赫系數為0.921,表明問卷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KMO系數為0.907,且在1%的水平上差異顯著,說明問卷具有良好的效度[4]。

表2 問卷信度效度系數與檢驗結果Tab.2 Coefficient of questionnair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test results
根據SPSS 19.0軟件中的主成分分析結果,提取3個主成分,各主成分的特征值依次為6.5、4.7和3.1,均顯著高于1,各主成分對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總方差的解釋率依次為37.233%、30.091%、19.825%,累計方差解釋率為87.149%,說明主成分分析效果較好。
采用SPSS 19.0軟件測算了16個三級指標在3個主成分分析中的系數,見下列公式:
F1=0.341C1+0.178C2-0.125C3+0.208C4+0.067C5-0.079C6+0.301C7+0.025C8-0.219C9-0.108C10-0.082C11+0.175C12-0.005C13-0.045C14+0.237C15-0.015C16
F2=-0.165C1+0.097C2-0.133C3-0.135C4+0.364C5-0.011C6+0.154C7-0.129C8+0.116C9-0.085C10-0.185C11+0.053C12+0.045C13-0.167C14-0.127C15-0.036C16
F3=0.263C1-0.149C2-0.023C3+0.309C4-0.120C5-0.031C6+0.174C7-0.264C8+0.104C9+0.048C10-0.126C11+0.021C12+0.163C13-0.021C14+0.175C15-0.055C16
通過3個主成分線性組合系數對三級指標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出三級指標的權重并對其進行歸一化處理,通過函數轉換法得到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得分評價公式:
Y=0.3219C1+0.6781C2+0.3043C3+0.6957C4+0.2638C5+0.7362C6+0.4210C7+0.5790C8+0.4417C9+0.5583C10+0.5419C11+0.4581C12+0.6109C13+0.3891C14+0.4017C15+0.5983C16
在上述公式的基礎上,對一、二級指標進行相應賦值,由此得到完整的高校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評價體系,詳見表3。

表3 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評價體系(權重)Tab.3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weight)

表4 政治面貌、未來規劃與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相關性Tab.4 Correlation between political status, future plann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通過表3可知,自推進課程思政速度以來,大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越多,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越好。師資的能力、價值觀念與專業素養得分越高,實施效果越好[5]。
從總體來看,問卷受訪者的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綜合得分為85.21分,最高分為98.04分,最低分為38.17分。其中問卷綜合得分在80分以上的占87%,60~80分占9%,低于60分的占4%。從整體來看,我國高校的課程思政建設取得了顯著效果,基本上達到了以德育人的總體目標。
從各維度看,通過對課程思政實施效果各指標的描述性分析可知,三級指標中C4、C6、C10、C12、C13和C15平均得分均高于3.7分,表明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在教師思政能力、課堂氛圍營造、學生專業能力和規劃能力等方面已取得顯著效果,其余各維度得分在3~3.5分區間,表明課程思政在教學準備、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等層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進一步考慮到課程思政實施效果可能受政治面貌、未來規劃的影響,故相應對其進行了異質性分析。在政治面貌方面,黨員或預備黨員、共青團員與群眾的各主成分得分與綜合得分呈現由高到低的特點,這表明政治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且政治素養越高,課程思政的效果越好;從未來規劃的角度看,該維度綜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就業、出國深造和考研,各主成分得分未呈現出明顯的規律性,這說明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受學生未來規劃的影響不大。
通過閱讀相關文獻,在遵循相關原則的基礎上構建了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評價體系并通過問卷所得數據對當前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進行科學評價。從總體來看,我國課程思政建設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在教學準備、大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上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特提出如下建議:①進一步創新課程思政授課方式,提高課程思政的精準性。應依照大學生對課程思政的需求,優化課程思政的授課內容,以增強其趣味性與實用性。使專業課程的內容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提高課程思政的吸引力,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程思政的實際教學效果。②從教育理念出發,提高課程思政的實用性。應充分挖掘各學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構建協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促使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