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安艷琰
當前,幼兒園新增較快,幼兒教師需求量增大。許多非學前教育學歷背景的人員取得幼兒教師資格證持證上崗,而學前教育的專業能力與教師的實際能力存在著不少差距。如何在將各條線工作高質量完成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是當前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共性問題。我園著力打造“1+5悅跑先鋒”黨建品牌,“1”表示一個項目——“悅跑提能”,旨在為不同梯隊的教師創造個性化發展的適宜條件和支持策略;“5”表示五個方位——師德師風、專業技能、理論修行、教育科研、家長工作,旨在培植“四有”教師團隊,堅持師德為首,探索教學育人,培植團隊文化,加強引領輻射,幫助教師從個體發展過渡為群體抱團成長,從單一領域的學習轉變為各條線內容交叉式、融合式學習。在園所文化浸潤、制度約束、人文關懷、梯隊式攜手、團隊式共振、園本培訓的融合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在各類規章制度硬性管理的背景下,我園因時因事、因地因人對教師給予人文關懷。本著激發每個教師的潛力、讓每一顆星星都閃閃發光的初心,我園將教師納入各級各類教師研修中,在重視教師專業技能、理論修養、常規能力的同時,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從個人專業發展、家庭生活等方面關心每個教師。讓教師真切感受工作的歸屬感,不斷激活教師積極從教、樂于奉獻、不斷求進的內驅力,從而鞏固教師的凝聚力。
我園逐步健全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機制,以“雙培養”機制為抓手,激勵優秀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入黨,激勵年輕黨員積極成長為專業優秀的各類骨干,以此優化教師隊伍建設。我園樹立正確激勵導向,依托表彰先進、崗位競聘、專業支持等措施,提升幼兒園人才隊伍管理現代化水平,持續推進“1+5 悅跑先鋒”黨建品牌影響力。
梯隊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抓手。我園通過分析教師個人三年發展規劃,精準把握每一能力層次教師的發展方向,立足現有師資隊伍結構開展指向性明確的園本培訓,有效輻射至每一位教師。在充分考慮教師差異性需求的同時,充分發揮有成熟型教師的能量。
我園由園部、年級組、成熟型教師與骨干教師牽手,帶動工作1~3 年新教師起跑,通過逐年難度遞增的形式,開展基本功展示與考核、教學活動展示、環創實操、半日活動組織指導及各類講座培訓,助力新教師專業啟航。
我園篩選有突出特長的青年教師,跟著組長、骨干教師積極向前跑。以理論學習、師德共建、實踐研討、崗位競聘、活動策劃等形式,嘗試在組內承擔中堅力量,發揮專長,提升其相關業務能力。
獲得一級及以上職稱的成熟型教師,擔任團隊負責人、團隊骨干成員,組織各類研訓活動,帶著新青年教師向前跑,扎實起到傳、幫、帶的良性作用,成為園所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
依托青藍工程,不同層次的骨干教師結對跑,如市新秀、區能手結對區新秀等。依托“學科領域+游戲”教研,由骨干教師擔任學科組組長,引領教師深入把握領域核心素養,持續探索學科在各類游戲與集體教學中的推進模式與實施策略,從而為幼兒園課程的優質化、科學化保駕護航。
我園注重挖掘指向知識更新、能力提升、思維變革、觀念轉化和心理調整的能力生長點,靈活運用調查問卷、日常考核、工作反饋、觀察訪談等方式采集培訓主題,讓培訓要點全覆蓋、更多元化,引導全體教師積極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團隊。
我園深入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深入落實貫徹《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面向黨員教師和全體教師開展不同形式的師德師風建設活動,鼓勵教師規范從教行為,積極踐行高尚師德,造就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業務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例如,面向黨員干部,我園通過“一把手講黨課”、觀看廉潔教育紀錄片、同寫《百廉圖》、簽訂《廉潔承諾書》等活動,牢固樹立黨員教師崇德倡廉思想,推動全體教師把依法治教、廉潔從教與幼兒園行風建設、社會滿意度、教師職業道德、思想陣地建設相結合,為隊伍建設強基固本,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生態。
我園以彈唱、舞蹈、繪畫、信息技術等技能素養為培訓內容,持續提升教師專業基本功水平,并采用培訓、展示相結合的方式,結合節慶表演展示舞蹈、彈唱技能,借助環創、各項比賽等展示舞臺,不斷增強教師專業自信。
我園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各類觀察等形式,捕捉教師專業發展盲弱點,基于年度的教研、科研、融合教育、家長工作等重點,選擇相契合的專業書籍,確定必讀與選讀書目,制定讀書計劃;通過多形式分享、多通道輸出、多途徑實踐,將專業理論知識化身為實實在在的智慧實踐。
例如,管理者圍繞《孩子面前一片墻》這本書,組織全體教師精讀全書,各年級組聚焦“假如,給我和孩子一面墻,我會如何引導兒童參與到學習墻的創設中來”;結合組內某個課程案例進行討論,梳理小組經驗。管理者還組織全園大教研,教師以年級組為單位重點探討“假如給我和孩子一面墻,墻面環境到底該如何適應課程、適合幼兒的經驗”,并以繪圖的形式記錄交流成果,由此幫助教師切換從“教師本位”到“兒童立場”的主題墻創設傳統思維模式。
為深入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我園在確保園本教研、科研有序推進的同時,將骨干與成熟型教師的力量卷入其中,通過持續性、沉浸式、卷入式、混合式研修促進教師崗位成長。例如,我園依托每學期“1 學科領域+游戲”的教研模式,圍繞科學領域這一研究專題,緊扣戶外沙水區、建構區、野炊區、野戰區、藝術區等游戲項目,以骨干及成熟型教師為核心,引領教師深入把握科學領域核心素養,積極創設豐富適宜、富有童趣、有利于支持幼兒學習探索的教育環境,持續挖掘科學在各類游戲與集體教學中的價值點、推進模式與實施策略,匯成園本化教研成果。
我園面向教師,策劃主題講座、現身說法、故事演繹、頭腦風暴、巧支妙招等活動,幫助教師豐富常見家園沖突的處理經驗,增強家園合作水平,建構平等互尊的家園關系;面向家長,開展育兒講座、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委會等活動,宣傳科學育兒理念和知識,與家長共筑協同育人機制。
教師隊伍建設離不開教師園本培訓的大舞臺。如何培訓、為什么培訓,是常掛心頭的問題,決定了師訓工作走向何處、如何走下去。只有明確了這兩個問題,師訓對教師專業成長而言才是適切的、受歡迎的。在園本培訓中,我園突破“就訓施訓”“就訓輪訓”的固有局面,嘗試縱觀全局、統籌融合的視角下將師訓與黨工群團、教研、科研、課程等巧妙聯結。既為幼兒園各條線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實現了師訓價值的最大化。
師訓+共建:貫通“多維施力”,通過黨工群團聚焦專業技能展示、體育項目游戲、愛國情感表達、教師職業魅力等內容搭建培訓成果平臺,在深度對話與精彩互動中喚起教師的職業追求,共建黨工群團同心圓,層層帶動凝成“紅色聚能環”。
師訓+教研:不斷厘清幼兒園、教研組、教師團隊三級教研工作脈絡,依托《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對標自評,注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規則意識、學習品質、生活技能等的養成,聚力解決幼兒園保教實踐中的困惑和問題。
如圍繞新頒布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我園首先組織教師參加市級專題培訓,接著剖析園內過渡環節的實施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研討實踐,幫助教師更新了過渡環節的游戲化實施理念。
師訓+科研:依托無錫市“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自然教育視角下幼兒園童話劇課程的研究”,將課題研究落地課程實施,組織教師學習自然資源的概念、種類、基本特征等相關專業知識,通過兒童視角下的課程自然資源分類,鼓勵教師探尋“一對一”傾聽表征記錄的有效策略,整理出一套基于兒童視角的、園本化、特色化自然資源分類方式,為自然童話劇開發奠定理論基礎,以此不斷優化課程實施策略,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永恒卻可持續的研究項目。只有堅持在師德浸潤中成長,在專業引領中發展,在團隊共振中提質,才能將教師隊伍的人才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