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晶晶
幼兒教育教學方式應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創新。而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提出了:“到2035 年教育要實現現代化的目標。”而教育現代化實現要從戰略性、思想性和指導性做出明確的要求,從實際出發推動我國的教育現代化,最終達到人才強國以及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而音樂教育作為學前教育內容的一部分,它也是提升幼兒核心素養的重要因素,更是幼兒提升審美品質的重要輔助教學內容。
1.小小手旋律之歌
在有限的教學環境中,我們可以結合多媒體和幼兒本身促進教學教具的多樣化。比如幼兒園最熟悉的《拍拍踏踏》歌曲。
第一階段:在音樂活動開始之前,可以利用音樂處理功能處理音樂節奏的長短,制作符合幼兒節奏,讓幼兒跟上節奏。結合“音樂旋律+歌詞內容+視頻”讓幼兒拍手和踏腳,這樣一開始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第二階段:幼師根據幼兒對音樂的掌握情況,在有限的教具條件下,可以利用網上古箏、鋼琴、架子鼓等樂器所發出的聲音,也可以利用Adobe After Effects聲像處理,剪輯出符合音樂活動教學主題,用不同樂器的音色對同一個曲子進行剪輯(彈奏),發揮幼師對信息技術掌握能力,以及激發幼兒對樂器的興趣,從而讓幼兒愛上音樂,更全面的了解同一個歌曲用不樂器表現出多樣的特點。可見,信息技術的掌握能夠更好地優化音樂活動內容,提高音樂活動的樂趣。
2.探索“瓶瓶罐罐”之歌
生活中的許多物品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幼兒的音樂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凳子、桌子、瓶子、書本、筷子、紙杯等方式去豐富活動內容。幼師首先搜集這些教具,隨意播放一首有節奏性的純音樂,以分組的形式引導幼兒去敲打不同的物品。第一組是玻璃瓶,第二組是紙杯、第三組是筷子和桌子敲打出來的聲音……以此類推,在教好幼兒敲打時,幼師依次使用Adobe Audacity 錄入每個小組的敲打音。最終根據幼兒聲音用GoldWave 處理人的音色,再用小熊編輯器進行剪切、刪除音頻,處理音頻淡入、淡出。再結合Adobe Audition 處理多條音軌、多種音頻特效、多種音頻格式。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符合幼兒與幼師之間的樂曲,提高幼兒的成就感,也拉近了幼兒與幼師的關系,激發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1.生活之歌
音樂本身源于生活并賦予生活更多藝術性。在教授幼兒音樂時,不是局限于教室,而是利用學校周圍環境,帶領幼兒領略不同的音樂風格,學會欣賞音樂的語言性,用音樂表達環境,用音樂描繪多樣的世界。比如當教授幼兒不同民族歌曲時,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該民族的特色、生活環境、民族所在地區以及語言等詳細內容讓幼兒了解和觀看,從視覺上對幼兒進行沖擊。
2.“我的歌我做主”之幼兒課堂
幼兒是教學的主體,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核心。在教授音樂時,最重要的是引發幼兒參與課堂教學過程,讓幼兒成為音樂的主人翁。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就是師生互動的綜合性教學的橋梁。當音樂教學涉及一個音樂主題時,教師分配任務,讓幼兒在家長的協助之下完成背景的調查。當幼兒剛好學到涉及動物的主題時,教師就讓他們在家長的協助下完成一首歌唱表演,去發揮個人所長,最終以個性化的方式讓幼兒在課堂表演。比如適合幼兒唱的動物之歌《小青蛙》《小蜜蜂》以及《小花貓》等。幼兒通過相互交流會更加吸引同伴參與其中,讓幼兒成為音樂活動的主人翁,同時也促進了教學的多樣性。另外,綜合性的課堂教學,教師根據不同歌曲,分別從趣味角度去剖析,最好是視頻呈現方式或者卡通形象展現到幼兒的視線里,從而從感官、認知及意識中激發幼兒對音樂的熱愛。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供基礎技術支持,推動現代化教學的重要一步。為了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的音樂性教學方式,從課程內容、幼兒和教師視角,發展研究音樂教學現代化既是現階段的教學任務,又是我們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