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家?劉海云?王現江
作為廣東省首批“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實驗區,深圳市光明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發展理念、工作機制、發展策略三個維度深入探索“三全育人”工作的實現模式,重點實施黨建示范引領、德育名片打造、綜合素養提升等行動,以推動德育工作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與世界一流科學城相匹配的高品質德育。
中國德育:黃局長,您好!中小幼思政一體化是當前德育工作的熱點之一,作為局長,您認為當前中小幼思政一體化工作應該如何實現破局?
黃漢波:感謝貴刊對光明區教育局德育工作的關注。從我們的實踐經驗來看,中小幼思政一體化工作的破局,應該從實現中小幼黨組織全覆蓋工作抓起。2019年,光明區在全市率先探索向民辦學校選派專職書記,同年在全市率先實現從公辦學校向民辦學校選派專職書記100%覆蓋。2021年10月15日,光明區委教育工委召開光明區民辦教育工作會議,宣布民辦學校黨支部書記任免決定,啟動派駐民辦學校專職書記全面輪崗工作,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民辦學校派駐專職書記的全面輪崗。在幼兒園黨建方面,光明區同樣先行先試。2021年,光明區在全市率先建立幼兒園聯合黨支部,并于2022年建立學前教育學區聯盟黨支部,以7個學前教育學區聯盟黨支部為引領,加強全區公民辦幼兒園思政教育一體化,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總的來說,光明區率先實現了中小學校、幼兒園黨建工作的一體化發展,為全區中小幼思政一體化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德育:據我們了解,貴區近年來在大力推動“匠心·德育名片”工程,能否介紹一下該工程的具體目標和內容,其在推動中小幼思政一體化工作中發揮著什么作用?
黃漢波:“匠心·德育名片”工程是光明區委教育工委重點推動實施的思政教育主題工程,是有效推進中小幼思政一體化的重要抓手。該工程圍繞“深耕”“親和”“賦能”三大核心,注重夯實德育根基、構建德育品牌、打好德育攻堅戰,努力構建高質量德育工作體系。近年來,光明區積極培育德育品牌,如創辦每月一期的“光明德育月刊”,其中多個欄目在“學習強國”和光明融媒電視臺推出;開展思政教育隊伍“雁陣之旅”研修,建立了一批名班主任工作室,有力推動“青藍工程”;舉辦區級、校級班主任節,開展“最美班主任”、新秀班主任系列評選活動。全區上下尊重德育工作者、成就德育工作者的良好生態正在建成,一大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
中國德育:中小幼思政一體化既包括內容維度的一體化,也包括人員維度的一體化。請問在這兩方面,貴區都是怎么做的?
黃漢波:在中小幼思政內容維度的一體化方面,光明區教育系統有一系列的重要抓手和創新舉措。
一是創建黨政主要領導給師生講授思政課制度。光明區委主要領導多次給全區教師專門講授思政課,區委教育工委班子成員全部帶頭深入學校課堂講授思政課,全區公民辦中小學校書記、校長每學期給師生講授思政“第一課”。
二是打造100堂思政“金課”。區委教育工委積極整合多方面力量和資源,創建了思政課程資源庫,上線了思政教育名師課堂教學視頻,獲評的廣東省優質思政課程總數位列全市之首。
三是不斷加強新課標研究。《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后,光明區教育局積極組織各學段思政教師加強對新課標和教材的研究,根據“小學階段重在開展啟蒙性學習,初中階段重在開展體驗性學習,高中階段重在開展常識性學習”的原則,不斷提升課程育人效果。
四是打造優質思政課程。光明區教育局積極開展教師基本功比賽,引領各學段思政教師設計、打磨、展示優質課程。2022年圍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2023年聚焦“法治觀念培養”,不同學段教師聚焦同一個主題設計課程,通過集體備課、校內初賽、區級復賽、決賽展示等系列環節,打造優質思政課程。此舉大大開闊了教師們的育人視野和格局。
五是加強思政育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光明區要求各學段思政教師積極利用百花洞革命烈士紀念陵園等紅色資源開發社會實踐課程,發揮本土紅色資源的育人價值。另外,光明區教育局還組織了18位小學、初中、高中思政教師將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設計制作成適合各學段學生觀看的系列思政微課。
在中小幼思政人員維度的一體化方面,相關制度、舉措等更加豐富。首先,光明區教育局面向全國選聘優秀思政教研員,組建了由思政教研員牽頭的中小學思政教師教研共同體,不同學段的思政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努力達成各學段協同育人的目標。其次,光明區教育局重視思政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的“跨學科聯動”,引導教師深入理解不同學科在育人目標、方法、評價策略等方面的共性與差異。最后,光明區教育局投入重金打造思政教育名師工作室,注重發揮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引領作用。
中國德育:德育工作要強化精準思維,既要做到謀劃時統攬大局,又要在實際操作中細致精當,這樣才能把德育工作做細做實。那么,在思政一體化建設實踐中,你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黃漢波:在全區教育系統中,區委教育工委每年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思政教育工作,組織開展思政教育研討會,確保黨建、德育、社區教育、教育督導、師德師風建設等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壓實區教科院、各學校、幼兒園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主體責任。比如,從2019年開始,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區委教育工委辦公室共同總結每年全區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情況,征求全區各職能部門意見,并遞交區委常委會會議進行審議和研究,為區委區政府領導制定決策提供參考。
課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陣地,是落實落細思政一體化建設的關鍵環節。對此,我們充分發揮中小學校黨組織強有力的領導作用,持續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并完善“學、查、談、考、督、宣”六大長效機制,建立師德師風風險隱患多層防控機制,努力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此外,我們還建立了三個思政教育一體化平臺,為思政課教研和教育經驗分享提供服務。一是建立了小初高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動平臺。2020年以來,光明區教育局借助各類網絡媒體,組建了涵蓋全區各學段思政教師的區域思政教研共同體,由教研員統籌管理,解決思政資源共享、思政教師跨學段交流等問題。二是建立了小初高一體化集體備課教研平臺。我們建立了“區—校—備課組—教師”四級備課機制,由區教育局整體規劃設計,學校根據教育局的統一安排,結合本校實際,進行校本化方案設計,各備課組根據學段特點進行調整和落實,授課教師根據學情開展個性化教學。三是打造了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宣傳平臺。光明區教育局開通了光明區思政一體化建設宣傳微信公眾號,開設了“共育新苗”“共賞芬芳”“共研碩果”等欄目,及時宣傳、總結思政一體化建設的經驗成果。
中國德育:評價是推動工作持續開展的必要環節,請問在推進中小幼思政一體化工作中,貴局是如何調研和評估各項活動開展的實際成效,以不斷優化德育工作實施的?
黃漢波:我們將思政教育一體化工作的開展情況納入各中小學、幼兒園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將其落實情況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條件,通過評價端的重視,引導各責任主體高度關注思政一體化工作,不斷提升工作實效。比如,我們從教、學、研各個環節對學校落實思政一體化工作進行效果評估,組織由區外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進行全面評審,評選光明區思政工作先進單位和思政工作先進個人。
中國德育:目前,你們的中小幼思政一體化建設成效如何?下一步工作有何計劃?
黃漢波:隨著光明區中小幼思政一體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各學段思政教師專職化程度大幅提高,業務能力不斷提升,貫徹思政一體化建設的意識越來越強,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21年,光明區獲評廣東省首批中小學“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實驗區;在深圳市教育評價創新改革試點項目中,光明區教育局有8個項目立項,立項總數在全市各區排名中位列第二;在課堂教學領域,光明區初中、高中協同設計的兩節思政課在教育部課程所指導的教研網上進行全國直播,得到了專家們的高度認可,觀看人數突破10萬人。此外,光明區實驗學校在全省最先獲評廣東省基礎教育黨建工作示范校,東周小學在全市率先獲評深圳市基礎教育黨建工作示范校。
針對中小幼思政一體化建設,下一步,我們將在優化區域設計、加強思政一體化建設的系統性、組織各學段思政一體化展示課活動、加強經驗總結與宣傳等四個方面繼續深入探索。
責任編輯︱趙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