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群 方曉娜 李麗蘭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完善中小學德育工作長效機制,構建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光明區在獲評廣東省“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實驗區的背景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解放思想,勇于創新,從發展理念、工作機制、發展策略三個維度詮釋“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實驗區的建設模式,在明確思政工作體系“可以做什么”“能夠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得更好”三方面下功夫,教育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以超常規的速度,努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匹配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全新戰略地位。
一、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三全育人”工作體系的內涵及意義
(一)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三全育人”工作體系的內涵
廣東省光明區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三全育人”工作體系是圍繞“深耕”“親和”“賦能”三大核心(“深耕”指樹牢德育根基,完善頂層設計;“親和”指深化跨界合作,促進區際城際德育交流;“賦能”指打造應對時代的敏捷團隊),依托“匠心·德育名片”工程,實施“科技·生態·幸福”四項計劃,實施“夯實德育根基”“構建德育品牌”“打好德育攻堅戰”三步戰略,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串成線、連成片、匯成形,推動德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在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實施過程中,光明區教育局堅持立德樹人,教育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堅持全面發展,堅持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實施黨建示范引領、德育名片打造、綜合素養提升等行動,以超常規的速度,加快打造與世界一流科學城相稱的高品質德育。
(二)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三全育人”工作體系提出的意義
1.有利于營造更加和諧的教育生態
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建立了良好教育協作機制,完善校園安全、心理健康、未成年人保護等治理體系。同時,有利于加強光明教育品牌的宣傳力度,積極營造尊師重教氛圍,實現家庭、學校、社會、政府良性互動,初步形成共建、共享、和諧的教育生態。
2.有利于構建更加開放的思政格局
光明區教育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和社會主義先行實驗區建設為契機,加強灣區和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搭建對外交流合作平臺,學習借鑒先進教育理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并運用到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傳播了光明教育品牌和經驗,形成光明教育與灣區教育和國際教育之間良好的互動局面。
3.有利于形成更加精良的德育師資梯隊
通過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三全育人”工作體系的建立,培養了各學段適應光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市級以上德育名師100余名,初步建成懂教育、愛教育、愿奉獻的高素質師資梯隊。
4.有利于構建適應未來的課程體系
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三全育人”工作體系能夠充分發揮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光明分院作用,廣泛調動優秀教師積極性,并借助智慧教育新平臺,建立以泛在、互動、協作、探究和個性化為特征的新型教學模式,形成門類齊全、持續更新、學生愛上、老師愛講的互動欄目,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國數得上、可示范的標桿課程。
二、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三全育人”
工作體系的實施路徑
光明區教育局堅持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匠心·德育名片”工程為依托,探索實施六個提升行動,實施一體化發展策略,打造德育示范學校、培養德育工作標兵等特色名片,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和社會影響。
(一)實施智慧教育趕超行動
按照《光明區科技創新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的具體安排部署,積極制定光明智慧教育標準,構建數字教育生態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建設一流少年科學院,面向全體中小學生,選拔具有科學創新潛質、在科技創新方面表現突出的拔尖學生,納入少年科學院的“小院士”體系,扎實開展基礎科學普及,突出普及前沿科學技術。打造院士博士科普課、“和科學家一起做研究”實踐課、趣味科技秀、區域共享創客實驗室、學生科創節等一批科技創新教育品牌,承辦系列大型科技創新品牌賽事。依托世界一流科學城,構建具有光明特色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實施項目式學習,并以光明獨有的大科學裝置及科研院所為基礎建設一批協同創新平臺,預計到2025年培育5~8所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建設30個科技教育實踐基地。
(二)實施素質提升行動
思政課程內容一體化建設,必須遵循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進行因材施教。光明區教育局實施勞動素養提升行動,發揮科學城優勢,將勞動教育與科技創新教育相結合,并積極整合家庭、學校、社會課程資源,優化課程結構,精耕細作學校勞動、課外勞動和家務勞動相結合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勞動興趣和技能。比如,我們分學段設置勞動教育必修課,構建促進學生勞動技能螺旋式上升的規定動作體系,小學低年級以個人生活起居為主要內容,注重培養勞動意識和勞動安全意識;小學中高年級以簡單烹飪、校園衛生保潔等校園勞動和家庭勞動為主,引導學生初步養成熱愛勞動、生活的態度;初中兼顧家政學習、校內外生產勞動等;普通高中注重圍繞豐富職業體驗,開展服務性勞動和生產勞動。
在教師素養提升方面,主抓德育干部隊伍建設”和班主任隊伍建設兩項工作。舉辦光明區首屆“班主任節”、“班主任加油站”“班主任之星”等系列活動。開設《班主任之窗》《匠心·德育》欄目,開展“普法強師工程”、班主任“雁陣之旅”研修以及“新秀班主任評選”等活動,成立校級名班主任工作室,發揮班主任在立德樹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健全“三位一體”社區學校管理機制,組建社區學校教學隊伍,強化社區學校培訓服務,并探索“互聯網+社區教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社區教育模式,搭建光明區終身學習網。
(三)實施校園安全行動
光明區教育局高度重視校園法治宣傳教育,并將其納入每年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完善校園安全治理機制,強化校園安全教育培訓。常態化開展各項工作,積極探索法治校園建設新路徑,并協同家校社各方夯實力量,面向全區師生、家長開展生動的法治宣傳教育,先后組織開展“12·4”國家憲法日“憲法晨讀”和“憲法宣傳周”活動、青少年兒童友好活動月、“普法強師工程”培訓等活動,切實提升了學生對反欺凌、反侵害教育的認識,增強校園反欺凌、反侵害文化氛圍。同時,聯合光明區司法局創新性開發普法教育讀物和動畫宣傳片,聯合光明區人民檢察院推出“智慧錦囊”系列資料——《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青少年“防侵害”口袋卡片》,切實增強學生自我防范意識。
(四)實施思政精準“補鈣”行動
光明區教育局一方面是汲取思政養料,開設區本、校本課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思政工作容易存在教條化、形式化、低效化等問題。因此,光明德育提出“科學優化提煉德育實施內容”行動,充分利用地理、文化、經濟等地域特色,從中汲取思政養料,開設區本、校本課程,實現思政因地制宜、精準“補鈣”。另一方面,由構建思政大框架轉向精準培育本土思政品牌階段。依托思政內容,正視活動、途徑的橋梁作用,借助思政評價及時調整育人策略,面向全區學校進行全面及重點調研,調研各項活動成效,科學優化提煉實施內容,實現各要素協同發力、高效落實思政工作的目標。
(五)實施“生態公民”培養行動
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全面推行“光盤”行動,2022年面向全區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派發節糧、節水、節能、禁塑、垃圾分類等宣傳海報2,500多張,生態文明折頁2.8萬冊;與光明區水務局聯合開展線上節能宣傳教育講座,觀眾達3,800人次;開展“踐行能源節約使命 共筑綠色低碳家園”生態環境保護系列活動,涵蓋低碳、環保、節能倡議活動、“尋找‘隱藏在身邊的節能環保技能”活動、“共建清潔美麗家園”志愿行動、“節約用水”主題繪畫比賽等;以源頭減量為原則,組織學校在“11·8垃圾減量日”前后開展源頭減量主題教育活動,引導轄區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踐行低碳生活,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同時,結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相關工作,圍繞“生態公民”培養目標開展生態公民講座、校內實踐、文明推廣大使等活動,使光明區的未成年人成為掌握生態環境知識、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充滿生態道德情懷、具備生態環保能力、踐行生態環保行動、具備生態審美情趣的“生態公民”。
三、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三全育人”
工作體系取得的實效
光明區自實施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三全育人”工作體系以來,堅持穩扎穩打,夯實德育根基,構建德育品牌,在全區內構建起“三全育人”大格局圓滿完成預期任務,成果豐碩。
(一)全面提升思政高度
堅持黨的領導,推行“黨建+教研”工作模式,不斷建立健全德育長效機制。印發德育工作要點,推動中小學“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同時,定期組織學習《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精神,教育引導廣大教職工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
(二)全方位挖掘思政深度
開發思政育人讀物、微課堂體系,開發《智慧錦囊》系列讀物,開創《匠心·德育名片》月刊、《班主任應急技巧智慧錦囊》等相關材料,開發“微課堂”系列視頻,例如《春節大講堂》《紅心同聚微課堂》等系列視頻。建立門類齊全的育人課程體系,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創設《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追“光”少年》欄目,講好光明少年故事。2021年以來,推出思政工作推文及視頻共181篇,并在“學習強國”平臺推出;組織教育專題活動12場,參學覆蓋達35萬人次。
(三)全員營造思政溫度
扎實推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臺《深圳市光明區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心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舉辦心理教師專業能力研訓提升活動10次,參與培訓人員達880人次,組織分批到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康寧醫院跟崗研修。開展光明區首屆學生心理委員朋輩領袖團建設4場。
(四)全系列完善思政梯度
打造光明學子評價激勵品牌活動,評選“最美光明少年”“追‘光少年系列”“光明教育‘星青年”。評選“新秀班主任”“最美班主任”“追光引路人”,完善德育隊伍,展現光明教育人的風采。評選光明區中小學勞動教育特色示范校和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掛牌德育實踐基地、區級綜合實踐基地,擴大德育影響力。
(五)全區域拓展思政廣度
推動家庭教育工作,在全區招募并組建區級“家庭教育講師團”,打造“家校護廉”工程,促進家校協同育人。創辦光明區“智慧家庭 超級爸媽”欄目,分享光明育兒故事;開展“歡歡喜喜過大年”“快快樂樂過暑假”假期實踐活動,連續三年推出《春節大講堂》欄目,全方位構建思政課程,將德育滲透到學生成長全過程。
光明區教育局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實施以來,成效顯著。其中,光明區獲評廣東省“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實驗區;深圳市光明區教育局打造的“匠心·德育名片”工程榮獲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深圳分社頒發的“2021年度深圳教育改革創新卓越獎”,并在多個省、市級活動上分享“光明經驗”;光明區李松蓢學校、光明區鳳凰城實驗學校分別獲評廣東省第一批和第二批中小學勞動教育特色學校。未來,深圳市光明區教育局將持續圍繞“三全育人”,堅持守正創新,不斷夯實德育根基,進一步擦亮德育品牌,努力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的中小幼思政一體化工作體系。
【張志群,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教育局副局長;方曉娜,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教育局安全與德育科德育辦負責人;李麗蘭,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教育局安全與德育科德育專干】
責任編輯︱趙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