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視文化領域作為文化陣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黨意識形態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因為被內部和外部因素的雙重影響,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在實現時遇到頗多問題。基于此,需要對新時代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深層次分析,明確功能價值實現中面臨的困境,積極探索應對路徑,保證在新時代背景下,影視文化可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關鍵詞】新時代;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0—175—03
引言
影視文化領域是重要的文化陣地,在新時代背景下,將黨的意識形態引導工作做到位,有助于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在社會的飛速發展下,因為受到的干擾因素較多,導致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出現弱化問題,致使影視文化形態功能和作用無法充分發揮。為解決這一問題,應該強化對影視文化意識形態的分析與研究,明確意識形態功能的重要性,并在了解現存問題的基礎上,靈活制定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價值實現對策。
一、新時代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分析
(一)有助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樹立
影視文化作為大眾文化,作品中的很多內容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作品的取材大部分源于現實,利用影視形式進行傳播與弘揚,由此在大眾群體中樹立模范及榜樣。比如:《焦裕祿》這部影視作品,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借助影視作品對焦裕祿的感人事跡加以宣傳,電影一經上映,在全國范圍內引起反響,人們紛紛將焦裕祿作為學習和工作的榜樣。在影片中,并沒有利用夸張的方式刻畫焦裕祿,也沒有利用華麗的語言,直觀展現了焦裕祿通過自己的一腔熱血和生命,為國家和人們做出的貢獻。影片中不僅將焦裕祿這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生動刻畫出來,也展現了老一輩對祖國的熱愛,與空談說教的方式相比,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功勛》電視劇中,通過八個單元講述了獲得共和國勛章的8位功勛,包括袁隆平、屠呦呦、于敏、李延年、張富清、黃旭華、申紀蘭、孫家棟。在影視作品中,運用真實真事的方式,展現了每一位功勛為祖國強大,人民幸福而做出的努力,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觀眾體會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艱難,科學家為了國家繁榮富強作出的努力與犧牲。在觀看作品時,觀眾可以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價值觀[1]。
(二)有助于中華文化的弘揚
民族進步、社會團結和國家繁榮發展離不開中華民族文化,其是精神支柱。針對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員來說,需要正確且全面認識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文明與文化,不斷發揚其中精華,在對中華民族文化繼承與傳承的前提下,將新時代發展作為基礎,進一步發揚其民族性。同時強化對先進技術手段的利用,深層次開發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保證中華文化與現代社會能實現和諧發展,為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2]。
悠久歷史文明的承載方式較為多元,諸如音樂、影像、文字、繪畫等,其中影像形式可以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人們接受度較高。比如:大型紀錄片《故宮》,直觀展示了中華民族歷代王朝的興盛和衰敗,整部影片氣勢恢宏,將歷史的厚重感淋漓盡致展現出來。該作品被翻譯成六種語言,在上百個國家播放,不僅可以讓世界各國的友人對中國歷史有全面了解,還能被其中蘊含的中華文化吸引和感染,從而主動了解中國以及文化。在我國,很多影視文化從業者主動承擔起傳播與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重任,并將中華民族元素與自身影視作品融合,諸如張藝謀導演,雖然人們對其作品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張藝謀的作品中涵蓋非常多民族符號,如《活著》中的戲曲、皮影;《英雄》中的書法和劍道等。這些作品在國際公映,將民族元素展現在世界人民眼前,為世界提供一個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渠道。
(三)有助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建設和諧文化的關鍵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而影視文化是和諧文化發展的關鍵途徑。國產電視連續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高連長等人物角色的刻畫生動形象,他們始終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最終將原本“缺根筋”許三多培養成為一個優秀的士兵。在這部影視作品中,將中國軍人的拼搏精神以及意志堅定的優秀品質展現在大眾視野,一經播出便引發“士兵突擊”熱潮,觀眾通過觀看作品,情感上引起共鳴,甚至有很多人用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語言對自身的工作、生活加以激勵。近年來,還有很多優秀的影視作品,無一不展示了中國軍人敢于承擔、保衛國家的優秀品質。針對這種類型的影片,人們會冠上主旋律影片的頭銜。在以往,主旋律通常是假、大、空的代名詞,這類影視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畫假,作品內容空洞,無法凸顯出美感,導致人們對作品的喜愛與關注度偏低。但近年來,類似題材的影視作品在受眾群體眼中的喜愛程度越來越高,被各個年齡段的觀眾接受和認可,真實展現中國軍人英勇無畏的堅強品質,不畏強敵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些精神深深感染了現代年輕人,在社會上獲得較高反響[3]。
二、新時代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實現困境分析
(一)影視作品內容與傳播形式缺乏多元化
在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下,編劇為促進收視率的提高,從影視作品中獲得更大效益,經常創作市場量大且題材相同的作品,使得影視劇市場發展過程中,相同題材的影視作品數量較多,節目內容千篇一律,同質化現象明顯,導致觀眾在觀看影視作品時出現審美疲勞的情況,對影視作品整體價值觀念的傳達造成影響。在商業化運行模式的應用下,相關單位為了能提升收視率,讓自身獲得更大經濟利潤,影視節目在傳播過程中對于娛樂化較為注重,尤其是在“粉絲經濟”及“眼球經濟”的深入推進下,影視作品在創作期間,對經濟效益的追求度越來越高。為了能讓大眾的需求和口味得到滿足,作品中思想深刻的內容少之又少,影視作品意識層面的內涵逐步下降,最終導致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功能被一再弱化。
(二)影視文化面臨環境日益復雜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全面推進下,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但與此同時,一些錯誤思想的傳播,會對影視文化意識形態的功能價值實現造成影響。因此在復雜的環境下,影視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環境越來越復雜,影響了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與價值的發揮[4]。
三、新時代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實現對策
(一)不斷豐富影視作品的內容及傳播形式
針對當前影視作品題材集中,內容缺乏多元化,傳播形式單一問題,在實際解決過程中,應該結合具體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改進措施,強化對影視作品類題材的豐富,加強對影視作品傳播渠道的拓寬,不斷豐富影視作品內容,保證影視文化的吸引力能整體增強。
1.強化對影視作品題材的創新
影視文化需要將現實生活作為基礎,對影視作品的題材不斷豐富與創新,使之形成多元化的意識形態。在對影視作品題材相關內容完善過程中,要對題材加大改革與優化,保證題材類型能更為豐富。找尋不同種類型題材的作品,探索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關聯,加強創新。同時與新的敘事手法以及創作方式銜接,積極傳承核心價值觀念,通過特色意識形態與多元化題材內容的有效整合,讓影視作品呈現創造性,促進影視作品整體質量的提高。
2.強化對影視作品內容的豐富
結合實踐及時代發展需求,對影視作品內容全面豐富,始終本著娛樂性、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加強對影視文化作品內容的創新與改進。若想創作出質量高且優秀的影視作品,需要與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貼合,對社會現狀精準把握,強化對人民群眾精神狀態及社會情緒的研究,明確觀眾對影視作品的需求,將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直觀反映出來,凸顯時代及民族精神。在文藝創作期間,要對當代生活的底蘊合理體現,將文化傳統相關內容靈活融入到影視文化作品中。只有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影視作品融合,才可以實現影視文化的良性發展,從而創造出更多具有中國精神的影視作品[5]。
3.強化對影視作品傳播形式的拓寬
將媒體發展形勢作為基礎,強化對影視文化傳播形式的優化與創新。基于信息時代背景,受眾對信息接收時,應用的方式方法越來越靈活,各種新媒體在對信息傳遞期間發揮作用逐漸增大,影視文化在發展階段,應該加強對各類媒體的應用,對傳統媒體加以優化,主動與新媒體融合,拓寬影視文化傳播渠道,將多元化的媒體形式運用到影視文化作品宣傳中結合不同的題材以及內容,靈活對傳播形式進行利用,保證傳播覆蓋率在提高的同時,還可以精準把握觀眾的需求及特點,促進影視文化意識形態覆蓋率的提升,讓人們在對影視文化作品欣賞和享受的過程中,能不知不覺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二)采取多元化手段增強陣地意識
為徹底突破新時代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價值實現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在具體發展期間,應該將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作為指導,將正確的價值導向包含在內,保證影視文化領域可以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在影視文化作品中,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加大主流意識形態宣傳力度,不能將影視作品單純看作一種消費品,而是要對其發展方向加以明確。影視文化是意識形態的主要陣地,同時也是對意識形態傳播的關鍵渠道,因此要對影視文化的作用精準掌握,深刻認識到影視文化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組成。相關人員要積極學習,樹立影視文化領域意識形態觀念,正確認識影視文化的作用與價值,可以對影視文化意識形態陣地積極領導,加大監督和管理。
對影視文化領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開展,將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作為指導,促進影視文化的良性發展。影視文化領域在發展期間,相關人員需要進行思想以及理論教育,對影視文化領域人員的理論素養不斷增強,促進從業人員政治覺悟的提升,讓其為具備思想辨識能力和意識形態工作能力。同時給予意識形態工作高度重視,了解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的價值與作用,樹立正確的發展思維,對影視文化領域意識持續增強。此外還要對影視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使命和責任加以明確,樹立全局意識,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效率整體提高,自覺對意識形態方面的安全加以維護。
四、結語
綜合而言,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影視文化行業發展進程在全面推進的同時,需要加強對意識形態的重視,采取科學且合理的方式進行引導,并與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深層次銜接,高舉新時代影視文化前進的大旗,促進影視行業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同時凸顯影視文化的帶動作用,深入分析當前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價值實現困境,在掌握成因的基礎上制定應對措施,保證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可以實現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范桂鳳.新時代影視文化意識形態功能探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18).
[2]張慧.媒介融合時代影視文化傳播對服裝流行趨勢的影響[J].棉紡織技術,2022(6).
[3]張夏凡.新時代河南影視文化場域構建研究[J].文化產業,2022(8).
[4]葉珽.網絡時代影視文化發展的挑戰與機遇——評《影視文化與新媒體藝術》[J].傳媒,2021(22).
[5]張瀟楠,周曉燕.全媒體時代影視文化與青年發展的互動關系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21(11).
[6]李廣霄.新媒體時代影視創作弘揚主旋律的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1(19).
[7]覃衛杰.新時代的影視傳媒文化傳播研究——評《影視文化》[J].中國油脂,2021(7).
[8]謝娟.新時代生態影視文化建構的題旨、意蘊與路徑[J].電影評介,2021(13).
作者簡介:趙琳(1988—),女,山西太原人,碩士,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播音主持藝術、影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