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翠媚(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鳳凰鎮衛生院)

高血壓發病率高、危害大,需要長期治療。國內高血壓病特點是群眾知曉率低、醫從性低、控制率低,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有重要意義。
高血壓包括原發性與繼發性高血壓兩種,超過95%以上高血壓患者為原發性高血壓,表現為動脈血壓升高,是一種慢性血管性疾病。若高血壓是某類其他疾病的臨床癥狀表現之一,該病的發生具有獨立的病因,則為繼發性高血壓。測量血壓時,非同日三次測量結果收縮壓大于或等于140 毫米汞柱,或者舒張壓大于或等于90 毫米汞柱,診斷為高血壓。如果高血壓患者在服降壓藥期間,雖然測得血壓值不高,仍屬高血壓,因為一旦停藥血壓仍會升高。
引起高血壓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是自己不能控制的,比如年齡增長和遺傳因素(高血壓家族史),但大部分原因和本人生活方式有關,比如超重、嗜鹽、缺乏運動、吸煙、飲酒、長期精神緊張或不良情緒等。
高血壓或許沒什么癥狀,但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損傷到大腦會引起中風偏癱;損傷到心臟會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損傷到眼睛會引起眼底視網膜病變甚至失明;損傷到腎臟會引起腎功能不全。
一般高血壓患者降壓目標是收縮壓小于140 毫米汞柱且舒張壓小于90 毫米汞柱,部分可降至130/80 毫米汞柱。老年人(65~79 歲):小于150/90毫米汞柱,如可耐受,可降至小于140/90 毫米汞柱。老年人(80 歲以上):小于150/90 毫米汞柱。
1.飲食:優化飲食,控制食鹽的攝取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適量飲用牛奶,避免過度飲酒和攝入過多脂肪、膽固醇等,同時多攝取富含鈣元素、鉀元素的食物。
2.體育鍛煉:每天適量運動,如慢跑、散步、跳繩等。較為肥胖的患者容易出現代謝綜合征,易誘發高血壓,通過適度運動,可有效防控高血壓。
3.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心理狀態,避免熬夜和精神過度緊張,避免出現長期精神壓力較大、焦慮、緊張現象,有助于保持體內的生物節律平衡和各種機能的正常發揮;戒煙戒酒,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容易促進心跳加速,導致血壓升高。
4.藥物預防方面:對于高危患者或已經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應該及時進行藥物治療,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藥品,按時按量服用。
健康教育可以讓醫生在接診時讓患者知曉疾病的起因、癥狀、體征、診斷、治療、危害,讓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有更深的了解,還能增加患者對疾病的重視程度,改善疾病的預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