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卜成

她是最初闖蕩好萊塢的華裔電影人之一,是第一位在好萊塢電影中擔任主角的華人女演員,也是奧斯卡資深評委中第一位華裔——盧燕。如今,96 歲的盧燕仍然心系舞臺和熒幕,她也以自身獨特而豐富的經歷串聯起了近百年的電影史。
1927 年1 月,盧燕出生于北京,母親是與京劇名伶譚小培齊名的“坤伶須生泰斗”李桂芬。11 歲那年,父親病逝,又趕上抗戰爆發,年少的她跟隨母親從北京搬到上海,寄居在梅蘭芳家中,母親為梅蘭芳的女兒梅葆開蒙,她則被梅蘭芳收為義女。在這樣的環境下,或許對盧燕來說成為一名演員是順理成章的事,她也喜歡京劇,總是跟著留聲機一遍遍地聽梅先生的唱片,學習京劇的唱腔。但母親覺得她嗓子條件不好,人也不機靈,不適合在梨園發展,希望她成為銀行家。她聽取了母親的意見,1945 年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學習財務管理。
雖與京劇舞臺無緣,但盧燕卻一直保持著對京劇的熱愛,平時也通過唱京劇段子來練氣。曾有人問她養生的方法,她說:“沒有長壽秘訣,就是飲食有序,睡眠充足,每天有適當的運動,要走路,要踢腿……回屋后我就大唱特唱練習我的氣,也不管別人聽了好不好聽。因為這樣可以增加我的肺活量,也可以增加我對京劇的修養。”后來她能字正腔圓、腰板挺直地立在舞臺的中央,或許和這些習慣脫不開。
1947 年,盧燕隨母親移居美國,在夏威夷大學攻讀商科,同時兼修戲劇與演講。畢業后,她做過圖書館管理員、報館記者、國語教師和醫院的財務總監。1956 年,盧燕隨丈夫黃錫琳移居洛杉磯,此時29 歲的她已育下3 個孩子,原本該圍著家庭打轉的她卻有了新的打算:財務做過了,記者做過了,是不是該嘗試一下演員,愿望雖然強烈,但由于年齡和身份的原因她一直猶豫不定,這時丈夫對她說:“你從小就喜歡演戲,那么現在你不如去試一試,假使試了以后不成功,你以后也不會有遺憾了。”在丈夫的理解和鼓勵下,她進入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戲劇學院表演系深造,正式轉行,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兩年后,盧燕成為那一期最優秀的畢業生,并擔綱了畢業公演劇目《八月茶室》的女主角。
1957 年,電影《山路》在美國征選女主角,角色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試鏡時盧燕淡定從容的表演讓制片方立馬敲定了演員,這也是她在好萊塢首次當主角。之后,她又和馬龍·白蘭度合作了《獨眼龍》。漸漸地,盧燕在好萊塢出了名,每當導演需要華人角色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她。
不過十來年好萊塢生涯并不順利,雖然盧燕專業過硬,素有“盧一條”之稱,但好萊塢給華裔女演員的機會著實不多,而且在美國編劇的筆下,華人角色總是被描寫成低眉順眼、忸怩作態的“程式化”印象,很難有所突破。
20 世紀70 年代,盧燕決定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華語電影,這也讓她迎來了事業高峰。1967 年她回到香港,隨后主演了《董夫人》《傾國傾城》《十四女英豪》3 部作品,這些作品讓她接連拿下了兩個金馬獎的最佳女主角和一個最佳女配角。美國作家亨利·米勒看過《董夫人》后評論,“她的表演,集美麗、魅力、華貴、莊嚴于一身。”那時,港臺的電影業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我國內地經濟也開始騰飛,華裔演員在好萊塢也逐漸被重視。盧燕便在中美之間穿梭,她與任何班底都能合作,不管是英語的、粵語的、國語的,全都行,盡管那時她已經五六十歲,但她仍是眾多導演喜歡用、并且極為信賴的演員。
有記者采訪盧燕:“一個女人最美的年紀是什么時候?”她答:“只要你想,即使是90 歲也是最美的年紀。每個人該有屬于自己的追求,你的工作應當成為一種享受,這樣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是痛苦的。我很慶幸能趕上這個時代,能更自由地發揮。”作家周國平曾說:“人的身體是受心靈支配的,心態好是最好的養生。”而要做到心態好,就要有自己喜歡做的事,能夠快樂地工作無疑是最寶貴的養生良藥。

《董夫人》
到了80 年代,盧燕已經是奧斯卡、金球獎、艾美獎的評審,她開始思索中國電影及電影人走出國門的可能。“當評委那么多年,我一直希望看到中國導演在好萊塢有所斬獲。”在盧燕看來,中國導演和電影要走向世界,還是得拍中國的東西,“要有我們的文化背景,要有人情味”。于是,她設立了“盧燕人文獎學金”,為有志向電影界發展的青年提供幫助。有一次盧燕和白先勇去紐約大學做演講,李安毛遂自薦自己的論文,令盧燕激賞,從此在好萊塢為這位新晉年輕導演奔走,尋找資源。
身居海外多年,盧燕也主動充當中美文化交流的橋梁。她把京劇劇本翻譯成英文,又把美國的劇本翻譯成中文;她幫助記者前往美國報道奧斯卡;她推動電影《音樂之聲》、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引進國內;她還親自組織影視公司,深入西藏拍攝紀錄片……
60 歲以后的盧燕依然有著超乎常人的活力和不服輸的精神。她能熟練地使用電腦和iPad。她經常在深夜結束演出,第二天又繼續工作,出席各種活動,她像在和時間賽跑,盡量彌補自己在年輕時錯過的機會。演員陳沖說,盧燕是她唯一見過的拿著一只箱子就走遍全世界的女人,沒有助理,沒有經紀人,哪里有戲,她就去哪里拍。
70 多歲時,她依舊日日磨煉自己,背劇本、鍛煉身體,努力保持著最好的精神面貌,隨時準備登臺,《喜福會》《色,戒》《姨媽的后現代生活》《摘金奇緣》等影片中都有她的身影。86 歲時,她出演長達8 小時的話劇《如夢之夢》;92 歲時,再次登上了話劇舞臺,出演話劇《德齡與慈禧》,一出場,就贏得全場滿堂喝彩。93 歲時,她參演《追光萬里》,并拿下了中加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和終身成就獎。
2014 年,盧燕回到母校上海交通大學,參加本科生的畢業典禮,在演講時她送給學生們三句話:“追逐夢想,永遠不會太遲;追求完美,永無止境;無論身在何處,永葆赤子之心。”這三句話,可以說是她人生經歷的寫照,也是她年至耄耋依然神采奕奕、精神矍鑠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