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幼萍



【摘要】? 目的? ? 探討耐多藥肺結核(MDR-TB)患者采用自我效能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醫院治療的76例MDR-TB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38例)和干預組(3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干預組給予自我效能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及自我管理能力。結果? ? 干預組治療總依從率(94.74%)較對照組(78.95%)高(P<0.05)。干預后2組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分都得到提高,且干預組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干預后2組患者積極應對評分均提高,消極應對評分均下降(P<0.05);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積極應對評分更高,消極應對評分更低(P<0.05)。干預后2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都得到提高,且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更高(P<0.05)。結論? ? MDR-TB患者采用自我效能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自我效能感及應對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關鍵詞】? 自我效能護理; 耐多藥肺結核; 治療依從性; 自我效能感; 應對方式; 自我管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5?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4-0041-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4.013
耐多藥肺結核(MDR-TB)是一種發病機制復雜的結核病,主要對利福平、異煙肼等藥物存在耐藥性,具有較長的傳染期,同時疾病治療難度增加,痰菌陰轉耗時較長,容易導致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及耐心,使自我效能感降低,進一步阻礙治療進展[1-2]。常規護理雖然能夠對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干預,但措施較為單一,并不能有效促進患者健康行為的改善,不利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3-4]。自我效能護理更加注重對患者主觀能動性的激發,通過調節患者情緒,引導患者間互動,有利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促使患者其積極應對疾病、解決問題,加快病情改善[5]。為此,本研究對76例MDR-TB患者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實施自我效能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取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醫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MDR-TB患者共計7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38例)與對照組(38例)。其中,干預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齡28~60歲,平均年齡(46.87±5.45)歲;單個肺葉病變、雙肺葉病變分別為28例、10例;病程6~25個月,平均(14.87±3.42)個月。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齡28~59歲,平均年齡(46.79±5.41)歲;單個肺葉病變27例,雙肺葉病變11例;病程6~26個月,平均(14.92±3.45)個月。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項目已經該醫院醫學倫理管理委員會批準。
1.2? ? 納入與排除標準? ? 納入標準:均符合MDR-TB的診斷標準[6];均使用X射線等影像學檢查確診;已用多種肺結核藥物完成正規療程,至少對利福平、異煙肼耐藥;預計生存期在1年以上;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神志不清、語言功能異常者;結核病變嚴重者;出現肺氣腫、膿氣胸等并發癥者;處在特殊時期(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患有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者。
1.3? ? 方法? ?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遵醫囑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護理,為患者講述MDR-TB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對疾病進行初步了解,與患者進行溝通,若患者存在情緒低落、焦慮等問題,則適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干預組給予自我效能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組建小組。成立自我效能護理干預小組(由科室護士長任組長,高年資、經驗豐富的護士為組員),護士長負責對護理人員的監督及管理工作,對護理管理質量進行把控;護士負責對患者進行調查,分析患者的健康狀況及心理狀態,評估患者是否存在負性情緒,根據評估結果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護理計劃要具有針對性。(2)情緒調節。設置心理咨詢室,為存在疑惑或不良心理的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咨詢服務,耐心對患者問題進行解答,消除患者心中顧慮。對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信息進行了解,根據患者自身特點實施心理干預,幫助患者調節情緒。指導患者平臥閉眼、全身放松,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叮囑患者放空心態,感受呼吸時胸腔及腹部的氣流,幻想自己處在廣闊且優美的環境中,充分放松自我。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良好表現及成果,進行鼓勵,促使患者建立自信心。(3)分享經驗。每個月開展1次病友交流會,邀請病情改善明顯、日常生活行為較好的患者對自身疾病、治療過程及經驗進行分享,講解自身如何遵醫囑治療,說明遵醫囑治療的效果;指出自身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及生活習慣對改善疾病的重要性,講解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供其他病友進行學習;引導患者之間進行交流、相互鼓勵、互相分享疾病改善過程中的經驗,幫助病友堅定信心,使患者相信能夠逐漸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每3個月開展1次座談會,邀請MDR-TB治療方面專家對疾病知識進行講解,詳細指出MDR-TB發病特點,說明MDR-TB可能出現的癥狀及并發癥,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并對自身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強調良好生活習慣及健康心理狀態對改善疾病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等放松訓練,使患者學會心理狀態的自我調節,并避免熬夜,適度活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指出遵醫囑治療對改善疾病的重要性,說明使用藥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叮囑患者積極對自身病情變化進行觀察,出現異常現象時及時就醫處理。(4)效能監護。建立微信群,通過微信與患者進行聯系,每周向群內發送關于MDR-TB的相關視頻,督促患者主動觀看、學習,定期推送相關知識,指導患者日常服藥的注意事項,叮囑患者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遵醫囑進行用藥;每隔14 d對患者進行1次電話隨訪,詢問患者氣短、胸痛等癥狀是否改善,評估患者藥物治療效果,告知患者用藥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使患者主動對自身病情進行監測,并叮囑患者按照規定時間入院復查;患者入院復查時及時了解患者復查結果,分析患者用藥情況,根據不同檢查結果適當調整干預方案,叮囑患者嚴格按照醫囑進行用藥。2組均干預2周。
1.4? ? 觀察指標? ? (1)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完全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無藥物漏服或誤服現象;部分依從,部分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偶爾出現藥物漏服現象,無誤服現象;不依從,未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時常出現藥物漏服或誤服現象。總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2)自我效能感。干預前及干預2周后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從癥狀管理、共性管理2個維度進行評估,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值為1~4分(總分10~40分);GSES評分提高提示自我效能感越高。(3)應對方式。采用解亞寧[8]編制的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在干預前及干預2周后從積極應對(12個條目)與消極應對(8個條目)2個維度共20個條目進行評估,每個條目分值為0~3分,評分越高越趨向于該種應對方式。(4)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成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9](癥狀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社會管理、信息管理、情緒管理5個維度)對患者干預前及干預2周后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估,Cronbachs α系數=0.875,共28個條目,每個項目評分為1~5分(總分28~140分),得分越高說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強。
1.5? ? 統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 與對照組(78.95%)相比,干預組治療總依從性率(94.74%)較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2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較? ? 干預前2組患者GSES評分(癥狀管理評分、共性管理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GSES評分均提高,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評分更高(P<0.05),見表2。
2.3? ? 2組患者應對方式比較? ? 干預前2組患者應對方式(積極應對、消極應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積極應對評分均提高,消極應對評分均降低,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積極應對評分更高,消極應對評分更低(P<0.05),見表3。
2.4? ? 2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 干預前2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均提高,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評分更高(P<0.05),見表4。
3? ? 討論
肺結核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呼吸系統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是導致該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疾病處于潛伏期時,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的結核癥狀,也不會引起病原菌的傳播,但當咯血、胸痛等癥狀逐漸出現時,病原菌就會通過飛沫、消化道等途徑進行傳播,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10]。雖然藥物治療能夠控制肺結核病情的發展,但由于多數患者長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導致患者出現MDR-TB,不僅會增加治療難度,還會誘發一系列不良反應[11]。治療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對疾病的恐懼心理,使自我效能感及治療依從性逐漸下降,進一步阻礙病情的改善。
常規護理干預以健康教育為主,雖然能夠增加患者對MDR-TB的認識,但講解方式枯燥,不利于患者理解,在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感方面效果并不理想。自我效能護理干預不局限于健康教育,更加注重對患者心態的調整,可有效緩解患者被動學習疾病知識而產生的心理,通過分享經驗等方式使患者主動學習MDR-TB的相關知識,自行解決自身存在的心理及生理等問題,強化患者自我效能感,促進心理狀態及治療積極性的改善[12]。在本研究中,干預組治療總依從率(94.74%)高于對照組(78.95%)(P<0.05)。究其原因,通過微信群、電話隨訪、門診隨訪等方式,能夠使醫護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加強對患者疾病及生活方面的監管,更加確切地分析患者病情及心理發展狀態,以滿足患者各方面需求,促進良好護患關系建立;通過對患者強調遵醫囑用藥及良好心理狀態的重要性,能夠使患者對MDR-TB有更深刻的認識,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促進治療依從性的提高。
在本研究中,干預后干預組GSES評分比對照組更高(P<0.05)。究其原因,通過指導患者學習MDR-TB知識及疾病自我監測方法,能夠促進患者主觀判斷能力的增強,使患者自身潛能得到有效挖掘,提升患者對自我行為及病情改善的信心;通過肯定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良好表現及成果,能夠使患者發現自身變化,對病情改善充滿希望,促進自我效能感提高。在本研究中,干預后干預組積極應對評分比對照組更高,消極應對評分比對照組更低(P<0.05)。究其原因,通過建立自我效能護理干預小組,能夠使護理干預措施更加完善,有利于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通過為患者提供心理咨詢服務、耐心解答患者問題,能夠減少患者對MDR-TB錯誤認知,減輕患者對疾病產生的恐懼等心理;通過根據患者家庭背景等信息實施針對性干預,能夠使干預措施更符合患者實際狀態,使患者不良心理得到糾正,幫助患者建立面對疾病的勇氣與信心,改善其應對方式。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干預后干預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對照組更高(P<0.05)。究其原因,通過為患者播放音樂、使患者冥想,能夠促進患者身心得到充分放松,減輕心理壓力對自身的束縛;開展病友交流會,能夠使患者獲得更多的治療及生活經驗,主動學習心理調節及健康生活習慣形成的方法;通過召開專家座談會,能夠增加患者對MDR-TB的認識,使患者學會自我評估病情的方法,使患者行為改變的動機被有效激發,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采用自我效能護理對MDR-TB患者進行干預,能夠促使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增強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其應對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成莉.身心護理干預對耐藥肺結核患者康復效果、心理狀態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9):3524-3527.
[2] 于琪新,王桂華.基于改良后的奧馬哈系統護理對肺結核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2,41(9):1659-1662.
[3] 楊向柯,郭艷麗,許華麗.營養健康管理模型聯合延續性護理對肺結核出院患者用藥依從性及自護能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7):106-109.
[4] 陳科帆,龔靜,謝靜,等.共情護理對肺結核居家治療患者負性情緒、睡眠質量及健康素養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2,38(7):506-512.
[5] 鄧雁,余瓊,武福姣,等.基于自我效能理論的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根治術后患者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9):1042-1048.
[6] MULUBWA M,MUGABO P.Steady-state population pharma cokinetics of terizidone and its meiaboliie cycloserine in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J].Br J Clin Pharmacol,2019,85(9):1946-1956.
[7] 金佳瑤,張會君.中文版自我效能評定量表在社區居住老年人中應用的信效度研究[J].? ? ? ? ? 中國全科醫學,2017,20(29):92-95.
[8] 解亞寧.簡易應對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6(2):53-54.
[9] 趙秋利,黃菲菲.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的編制及信度和效度檢驗[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8):869-872.
[10] 劉春鳳.全程完全管理模式干預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用藥依從性、肺功能及癥狀改善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0):1796-1800.
[11] 李佩珠,郭紅革.敘事護理對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1,7(4):124-126.
[12] 李冬靜,邢鳳梅,董春艷,等.基于自我效能理論的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病人飲食自我管理行為的長期影響[J].護理研究,2020,34(5):897-899.
(收稿日期: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