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順
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其中特殊教育扮演獨特且重要的角色。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辦好更加公平、更加普惠、更高質量的特殊教育,深入回答“教育強國,特教何為”這一歷史性命題,是今日特教人的光榮與使命。
如果我們要為教育強國的特殊教育畫一張像,大致應該是這個模樣:首先是實實在在的強,或者說特殊教育的發展度大幅提升。我們需要深入研究何為強?什么強度可稱之為強?強的核心指標是什么?有哪些短板需要重視和補足?包括特殊教育普及程度和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影響力和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話語權的不斷增強。其次是特殊教育在社會文明進步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或者說貢獻度顯著提升。特殊教育進一步與國家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經濟社會的繁榮強連接、真融入、真推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獨特貢獻。再次是名副其實、廣泛認可,或者說是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包括中國特殊教育的成就、理論、道路等得到人民群眾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能夠引領國際特殊教育思想、觀念、范式的發展,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制度紅利,參與全球特殊教育的發展和治理。
為建設特殊教育強國,我們需要面對三個群體,著力打造三個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體系。一是面對殘疾人群體,著力打造一個普及普惠、醫教融通、學段銜接、通暢便利的殘障人士終身教育體系。二是面對各種障礙類型的學習困難群體,著力打造一個全面覆蓋、系統調適、重點幫助、個別指導的障礙學生學習支持體系。三是面對學有余力的超常人才群體,著力打造一個科學選拔、靈活多元、科教協同、全球視野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支持此三大體系,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全方位的支持保障,包括:年限不斷延伸的免費教育、力度不斷加大的資助政策、整體水平不斷提高的辦學條件、特教特辦的人財物投入機制、不斷提升的特殊教育師資隊伍職業吸引力、逐步完善的特殊教育治理能力等。
建設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強國,我們需要走出一條強化優質融合發展的現代化之路。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提出的“努力讓教育資源全程伴隨每個人、讓教育成果平等面向每個人、讓教育過程全面發展每個人、讓教育效能深度助力每個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應當在特殊教育領域生根開花結果,使每一個特殊需要學生在優質融合的沃土中茁壯成長。我們要把優質融合作為特殊教育的起點、過程和目標,不懈追求,依據教育強國建設的新要求,在特殊教育領域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探索新范式。要探索普校和特校、普教和職教的無縫融合,醫療、康復、教科研與特殊教育的深入融合,信息技術、AI技術與特殊教育的充分融合,使得立德樹人具有更強的生命力,教育教學具有更強的適切性,教育評價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教師專業發展具有更強的活力,難點、痛點問題的解決具有更強的效力和執行力,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做出特殊教育的特別貢獻。
(作者系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國家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