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謹
【摘 要】 特殊教育是北京市海淀區教育“金名片”上的重要內容。海淀特殊教育起步較早,堅持“政府主導、專業支持、普特協同”,不斷完善普惠保障體系,實現受惠群體全覆蓋;創新教師培養機制,探索“學—訓—研—督”一體化培養模式,實現專業力量全覆蓋;構建指導引領機制,加強專業指導,強化科研引領,實現優質資源全覆蓋。
【關鍵詞】 普惠全覆蓋;特殊教育;發展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 G760
編者按:北京市海淀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工作。在《“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南》及《北京市“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等的正確指引下,海淀區加快推進特殊教育現代化建設,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專業指導不斷深入,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為身心有障礙的學生平等接受優質教育提供有力保障;積極推動普通學校融合教育的特色建設,擦亮“海淀特教”品牌,為推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助力賦能。
教育是北京市海淀區(以下簡稱海淀)的“金名片”,特殊教育是這張“金名片”上的重要內容。海淀特殊教育發展迅速,1987年海淀區培智中心學校成立,2002年后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專業支持、普特協同”的融合教育發展模式;2016年在全國率先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北京市海淀區特殊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以下簡稱特教中心),標志著區域特殊教育治理體系的創新與優化,能夠更深入地推進特殊教育現代化建設,共創普特融合的教育生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海淀貫徹落實國家政策要求,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條件,特殊教育體系不斷完善,研究指導不斷深入,服務機制不斷健全,特殊兒童少年就近就便享有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一、完善普惠保障體系,特需群體全覆蓋
海淀構建了“政策支持、經費保障、資源體系、督導評價”四位一體的特殊教育普惠性保障體系,確保特殊兒童享有免費、公平、普及、優質的教育。
(一)加大政策傾斜,確保入學優先
“十四五”初期,海淀區人民政府發布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將“融合教育體系完善工程”列入“十四五”時期海淀教育十大工程,“特殊教育優先融合提質發展”作為15項主要任務之一。海淀區先后頒發《海淀區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9—2022年)》《海淀區“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方案》《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海淀區關于加強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少年融合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海淀區普通學校資源教師和隨班就讀教師管理辦法》和《海淀區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學生生均公用經費使用辦法》等系列文件,建立融合教育管理制度,將義務教育階段普通學校融合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學校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和校長職級制考核范圍,以督導促發展。完善入學聯動機制,明確“就近就便、優先保障”的入學原則,為特殊兒童開辟“綠色通道”,4年來幫助近300名特殊學生進入融合教育資源校。
(二)設置專項投入,強化經費保障
海淀每年投入超過1.5億元支持特殊教育發展,設立特殊教育質量提升項目,為普通學校開展融合教育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落實資源教師享受特教津貼與崗位績效工資傾斜政策,激勵資源教師深入推進融合教育工作,加強區域層面對資源教師的管理與考核。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隨班就讀備案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按普通學生的8倍撥付,學前至高中階段特殊學生均落實“四免多補”。義務教育階段特殊學生享受助學和生活補助;學前特殊兒童保育費減免,同時享有每人每年7500元的在園補助。
(三)優化資源布局,完善服務體系
海淀目前形成“1+2+3+4+N”的特殊教育布局,擁有1個特教中心、2所特教學校、3級專業支持體系、4個專業服務基地和98所融合教育學校。3級專業支持體系由“區特教中心—學區資源中心—學校資源教室”構成,推進區域融合教育縱深發展。區特教中心主要負責特殊教育教學、科研、教師培訓、資源開發和康復訓練的組織統籌,輻射全區,加強對本區域融合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學區資源中心統籌區級特教中心及其他社會資源,服務學區內融合教育學校,協助學校解決難題。學校資源教室立足校情支持特殊兒童個體發展。4個專業服務基地包括自閉癥兒童康復基地、融合師資培訓基地、教育評估基地和行為指導教師實習基地等,充分發揮專業示范引領作用。在鞏固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發展成果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專業服務體系向學前、高中及以上階段延伸。在特殊教育學校成立學前班,擴大公辦及普惠性幼兒園學前特殊教育學位資源,加大學前融合教育專業指導力度,依托教育部-聯合國兒基會融合教育項目建設“學前融合教育基地”,以點帶面精準提升學前融合教育質量。在特殊教育學校建立職業高中部,拓展特殊學生升學路徑;為初三學生提供升學及生涯規劃指導,隨班就讀學生高中就讀比例達70%。
二、創新教師培養機制,優質師資全覆蓋
專業師資是提升融合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海淀歷來重視教師培養工作,創新探索資源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推進“分類培訓、分層培養”,不斷優化培訓課程體系,實現融合教育教師全員培訓,促進師資隊伍專業化進階發展。
(一)推動量質齊升,創新資格認證
對于融合教育資源教師隊伍配備,海淀采取“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優化存量,通過資源教師登記、績效評價、評優評先等系列措施,加強考核評估,對資源教師進行動態調整,嚴把人才儲備質量關。另一方面擴大增量,通過教育人才庫區聘校用、學校外聘特教助理、購買機構服務等形式,靈活調整、配置師資,增加資源教師人才儲備。海淀自2011年起嚴把專業“入口關”,對參加培訓并通過考核的教師頒發“海淀區資源教師資格證”,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資源教師須持有“普通教育教師資格證書+資源教師資格證書”上崗制度,提升了教師開展融合教育的專業化程度。此外還打通資源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普通學校資源教師在職稱評定和評優評先時可以選擇“特殊教育”序列,現有10名資源教師取得特殊教育高級教師職稱或獲得區級特殊教育骨干教師稱號,增強了資源教師專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二)構建培訓體系,“學—訓—研—督”一體
近年來,海淀分類開展融合教育教師培訓,筑牢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截至目前,為各類特殊教育師資培訓達3000余課時,服務各類教師超12萬人次,基本實現學段及類別全覆蓋。包括開展了12期資源教師上崗培訓,培養持證教師541名,實現學區全覆蓋、向兩頭延伸,為各級學校儲備專業的特殊教育師資。創新開展資源教師進階培訓,引進最前沿的理論與技術,開展教育評估、言語治療、物理康復等不同障礙學生教學技能方面的培訓,拓展資源教師專業成長通道。開拓學前融合教育種子教師培訓,為幼兒園儲備融合教育師資。率先開展行為指導教師培訓,形成“理論培訓+教育實習+現場/線上督導+考核評估”的培訓模式。還自2016年起投入專項資金探索培養特教助理教師,開展入校指導,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輔助特殊學生融入課堂。不斷延展專業培訓覆蓋面,開展普通學校班主任融合教育主題培訓,針對性提升普校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及差異化教學能力。
在廣泛培訓的基礎上,海淀依托骨干教師隊伍,成立資源教師、行為指導教師、學前融合教育研修工作室,聚焦教師關心、家長關切的問題,定期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技能“跨越式”發展。骨干資源教師通過督導結對培養新任資源教師,實現專業互補、教學相長。海淀還在特殊教育學校培養了近40名在運動康復、語言康復、藝術治療、書法治療、行為干預等領域有所專長的專家型教師,這些教師機動性強、業務精湛,成為輻射和引領全區特殊教育事業的骨干力量。
三、構建指導引領機制,專業資源全覆蓋
海淀始終堅持特殊學生應融盡融、適性發展的原則,深化普特融合發展,以專業指導為核心、以科研項目為抓手,加強特殊學生支持性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以“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精神推進特殊教育優質資源共享,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一)加強專業指導,增強發展動力
海淀遵循“適合的教育、個性的支持、全面的發展”教育理念,針對評估、教育實施、教育轉銜等普校融合教育實際難題,開展分學段巡回指導。建立“班級初篩—資源教師篩查—特教中心評估”三級教育評估機制,加強對特殊學生的認知、適應行為、動作、言語等方面的綜合評估,針對性提供個案支持。指導學校為特殊學生制訂并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定期開展個案研討,不斷提升融合教育課堂教學質量。建立完善的教育轉銜機制,探索中重度特殊學生“漸進式”融合教育模式,幫助多名孤獨癥學生完全融入普通學校。
(二)強化科研引領,突破重點難點
海淀以問題為導向、以研究為引領,構建由學區管理中心、普通中小學和幼兒園組成的融合教育研究共同體,帶領區內近50所學校參與課題研究工作。推進融合教育保障機制建設的研究及特教中心標準化建設的研究,開展融合教育個別化教育計劃文本制定與實施路徑的研究,協同探索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生態支持體系等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及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在推進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引導學校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并總結規律,不斷突破融合教育面臨的瓶頸問題。
(三)著重課程融合,提高育人實效
課程是育人的重要載體,海淀強化特殊教育課程建設,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區特殊教育課程資源云平臺,特殊學生實現隨時可學、隨處可學。依據特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及普通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的課程方案、課程標準,研發“5+P”特殊教育支持性課程體系,系統開發動作發展、認知發展、生活自理、語言交往、藝術發展、社會適應及潛能開發相關的精品課程資源,為特殊學生成長有效賦能。區內各校形成“七彩融合教育”“葵園文化”“幸福教育”“融夢課程”等有生命力、影響力和感召力的融合教育課程成果,實現“一校一特色,融合全覆蓋”。
(四)打造融合生態,構建協同機制
海淀建立區校聯動、家校社協同、全員參與的特殊教育育人機制。積極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整合社會機構、教育基金會、志愿者團隊等力量,定期組織家長培訓、家長沙龍和親子活動,為家長提供家庭養育、學生干預、入學升學等方面的咨詢指導,緩解家長心理壓力,推進家校共育。搭建特殊學生才藝展示平臺,連續9年舉辦孤獨癥日、助殘日書畫展,形成百校聯動、普特共融、多元發展的融合教育新生態。
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是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和保障基本人權的重要舉措,對于改變特殊兒童命運、增加特殊兒童家庭福祉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一直以來,海淀致力于以最優標準貫徹落實政策要求,以最大誠意服務特需學生發展,推進普惠全覆蓋,并形成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先后承接河北、湖北、內蒙古、云南等多省市特殊教育幫扶項目,形成“線上與線下相配合、送教與跟崗相補充、培訓與實操相結合”的特殊教育幫扶新模式。海淀融合教育模式目前已推廣至全國近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助力特殊教育鄉村振興,推動融合教育區域均衡發展。下一步,海淀將多點發力,持續完善特殊教育體系,深化特殊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推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在特殊教育領域的深度研發應用,不斷提升特殊教育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育人質量。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10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