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孤獨癥兒童普遍存在面孔識別障礙,具體表現為不關注他人面孔,不能識別不同人物的面孔身份及基本的面部表情。這一障礙限制了孤獨癥兒童從面孔獲取重要的社交信息,進而影響了他們建立基礎的社交互動模式。文章以一名孤獨癥兒童為例,采用電腦游戲對其面孔識別能力實施干預,包括面孔關注干預、面孔身份識別干預、基本面部表情識別干預三個階段,并在干預過程中靈活使用視覺提示、適時支持、分類評價等多種策略,有效提升了個案的面孔識別能力。
【關鍵詞】 孤獨癥兒童;面孔識別能力;電腦游戲
【中圖分類號】 G764
面孔是傳達社會信息的重要渠道,日常生活中,個體通過觀察他人的面孔獲取重要的信息。普通兒童在出生的第一年,就會關注人的面孔,并從面孔中獲取社會信息。隨著年齡的增加,對面孔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深。而孤獨癥兒童因自身障礙,缺乏面孔識別的能力,比如不喜歡看人的面孔,不能正確分辨面孔身份和表情,導致其在與他人社會交往時缺少了一個有效傳遞信息的重要渠道。電腦游戲以其生動鮮明的界面、歡快的配樂很容易吸引孤獨癥兒童的注意[1]。因而,針對孤獨癥兒童面孔識別的干預,涌現出了許多電腦游戲課程,且取得了良好的循證實踐干預效果。為此,筆者采用電腦游戲,對提高一名孤獨癥兒童的面孔識別能力進行干預,以期幫助其提高面孔識別能力,更好地進行社交互動。
一、個案基本情況及問題
周周(化名),男,10歲,孤獨癥,就讀于特殊教育學校二年級。他的認知水平較高,韋氏智力測驗分數69,認識常見的漢字和100以內的數字;能分辨物體的常見屬性,如大小、多少、高矮、顏色、形狀等;能分辨早晚、星期、月份、季節等時間概念;能按功能或材質對物品進行配對和分類。周周的發音較清晰,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能仿說簡短的句子,功能性語用能力較弱,經常出現與當前情境無關的語言。他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明顯的障礙,不關注他人眼睛和面孔,不會“看人臉色”,經常做出與情景不符的行為,缺少與班級同學的互動,更喜歡獨自活動。周周特別喜歡電子產品,尤其對電腦有著濃厚的探究興趣。
二、干預方案
干預方案是開展個案干預的指導性文件,根據面孔識別能力的發展順序及個案的現實情況,本研究制訂了包含干預方法、干預計劃、干預流程的方案。
(一)干預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由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認知與腦科學研究小組開發的一款電腦游戲軟件開展面孔識別干預,該游戲適用于孤獨癥兒童,可在電腦端下載安裝[2]。使用者可自主選擇面孔關注干預、身份識別干預或表情識別游戲模塊進行訓練,具有便捷易操作的特點。
(二)干預計劃
個體對面孔的識別分為三個層次。首先,個體能有意關注他人的眼神和整體面孔,而非關注環境中的其他物品。其次,個體能觀察他人的面孔特征,并據此識別不同的面孔身份包括熟悉的人物和陌生的人物。最后,個體能識別人物呈現的面部情緒,如高興、生氣、悲傷等[3]。不少孤獨癥兒童眼動實驗的相關研究顯示,相比環境中的其他物品,該群體對人物面孔缺乏興趣,表現為不與人眼神接觸、不看人臉等,周周也有同樣的社交困境。因此,筆者制訂干預計劃時,將面孔關注干預列為第一個階段,這是開展后續干預的基礎,是周周需要掌握的先備技能。隨后依次開展面孔身份識別訓練和面部表情識別訓練,形成了周周的干預計劃,具體干預內容見表1。
(三)干預流程
訓練強度與訓練效果成正比例關系,筆者根據周周的實際情況,實施密集強度的訓練,但周周在學校生活中還需學習其他知識技能及參加學校各類發展性活動。因此,筆者為周周提供每周三次,每次35分鐘的干預,同時與家長溝通,要求他每天在家花半個小時鞏固訓練的內容。周周需要接觸電腦,因此在實施干預時需注意合理用眼、適時休息,巧用強化措施,防止過度沉迷。
每次干預訓練的流程包括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向周周說明本節課的游戲項目,讓他做好心理預期。第二個環節是采用多種策略向周周講解、示范游戲的玩法,讓他理解游戲規則。第三個環節是周周在教師的指導下熟悉如何玩游戲。第四個環節是周周獨立玩游戲。
三、干預過程及實施策略
(一)第一階段:面孔關注干預
1.干預內容
面孔關注干預包括眼神接觸和注視、整體面孔關注,目的是培養周周面孔識別的先備能力,即關注他人眼神和面孔。本階段的干預內容為眼神接觸游戲、眼神注視游戲、找面孔游戲。眼神接觸游戲要求周周指出與其眼睛對視的人物,教師使用的指導語為“誰在看著你”。眼神注視游戲要求周周指出游戲人物注視的物品,教師使用的指導語為“他在看什么”。此階段的游戲通過變化每次呈現圖片的數量及干擾圖的數量,逐漸增加難度,具體如圖1所示。整體面孔關注游戲內容為“找面孔”,即通過PS技術將不同人物的面孔隱藏在干擾背景中,要求周周找出目標人臉。
2.干預策略
(1)視覺提示策略
孤獨癥兒童通常表現出明顯的視覺信息處理優勢,因而視覺提示是很有效的教學策略。為了讓周周理解此階段的游戲的玩法,教師用箭頭畫出人物眼睛所看的方向,當箭頭指向他時則表示畫中人物看的是自己。隨后,教師還讓周周獨自用箭頭標示人物眼睛所看的方向來培養周周的眼神接觸和注視的能力。
(2)局部遮擋策略
孤獨癥兒童信息加工方式的局限導致他們難以同時處理多種信息,會發生反應混亂的情況。當呈現的人物面孔圖片數量過多時,周周明顯有些混亂,不知道看哪一幅圖。這時教師使用局部遮擋策略,減少必要的信息呈現。例如,指向其中一幅圖,將其他干擾圖遮擋,問周周:“他在看著你嗎”。在周周適應后,逐漸撤銷遮擋,指向其中一幅圖,并再次詢問他。最后,教師指導周周獨立使用鼠標一一指向所有圖片,判斷“他”是否在看著自己。
(二)第二階段:面孔身份識別干預
1.干預內容
面孔身份識別指兒童能將相同人物的面孔進行配對,無論其是正臉、側臉、戴墨鏡、戴帽子等不同裝扮。本階段干預使用了面孔拼圖游戲和身份配對游戲。面孔拼圖游戲要求兒童根據目標圖片將人物面孔拼接完整,具體如圖2所示。面孔身份配對游戲要求周周在觀察目標圖片后,隨即在一組圖片中找出剛呈現的目標圖片,教師的指導語為“記住你看到的照片”“找出剛才看到的照片”。此階段的游戲在面部的表情、方位、配飾、遮掩等方面有不同的組合,以此變化干擾信息,盡量貼近實際生活,增加游戲的難度。
2.干預策略
(1)對比觀察策略
在第一階段面孔關注游戲順利展開后,周周能觀察他人的面孔。為了幫助周周理解游戲規則,教師指導他對比觀察目標圖片與操作圖片或選項圖片的區別。教師還打印了放大的游戲圖片,指導周周用圈一圈、畫一畫、說一說等形式比較人物面孔上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的區別。
(2)適時支持策略
此階段的游戲要求周周在規定時間內做出反應,教師需要注意支持的時間和支持的程度,防止過度支持影響他的思考與判斷或過少支持引起他的挫敗感。例如,面孔身份配對游戲中,目標圖片呈現的時間較短,且不可返回查看,教師將每個目標圖片打印編號,實施過程中注意觀察周周的反應情況,適時出示圖片給予提示,若他需要的提示次數過多,可暫停游戲,待他學習狀態良好時再進行。
(三)第三階段:基本面部表情識別干預
面部表情是指通過眼部肌肉、面部肌肉和口部肌肉的變化來表現各種情緒狀態,是傳達社會信息的重要途徑。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的面部表情包括七種,分別是高興、傷心、憤怒、驚訝、害怕、厭惡、中性,識別和理解面部表情是社交互動的基礎。
1.干預內容
本階段使用了表情拼圖游戲和表情配對游戲對周周進行干預。表情拼圖游戲的模式與面孔拼圖游戲的玩法一致,要求周周根據目標圖片,將帶有面部表情的人物面孔拼接完整。表情配對游戲的模式也與面孔身份配對游戲一致,要求周周在觀察帶有面部表情的目標圖片后,隨即在一組選項圖片中找出剛呈現的目標圖片,如圖3所示。
2.干預策略
(1)復述命名策略
人物的面部表情有明確的名稱,在干預時,教師在引導周周觀察的基礎上,對面部表情復述命名。教師將表情圖片兩兩呈現,指導周周使用對比觀察策略,總結不同表情下面孔特征的變化,并對表情進行命名,運用復述策略幫助周周熟記表情名稱。接著讓周周嘗試獨立進行游戲,適時提醒其說出表情名稱后,再找出與目標圖片一致的表情圖片。
(2)分類評價策略
在干預過程中,周周容易出現畏難和逃避的情緒,這是因為孤獨癥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為避免這些情緒影響干預進程,教師恰當、充分地運用強化物很有必要。在實施該階段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對周周使用表情評價和強化物跟進的策略。例如,周周在專注游戲時順利通關某一個環節,教師用“高興”的表情圖片和其喜歡的實物,及時給予表揚。如果周周并非因疲勞而出現不良情緒,教師用“傷心”或“憤怒”的表情圖片對他的行為進行評價,并用正向表情圖片和他喜歡的強化物引導他調整情緒。
四、干預成效與反思
經過一個學年的干預,周周在面孔關注、面孔身份識別、面部表情識別三大模塊上測試的正確率有了顯著的提高,分別從26.7%、20%、14.3%提升為93%、87.7%、85.7%。家長和教師也反應周周能較好地指認或命名生活中不同人物的面孔身份和表情。但還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問題:一是周周對面孔身份和表情背后的意義理解不足,如他能判斷這是陌生人的面孔,能回答“不認識”,卻不會與安全教育知識相聯系,如陌生人可能存在潛在的危險。二是周周不能理解表情與事件的因果關系,他雖然能判斷教師的表情是憤怒,此時他會克制自己的行為,但不能理解教師憤怒的原因,表明其還需進行情緒認知教育,這是后續干預訓練的方向。此外,電腦游戲對提升孤獨癥兒童面孔識別能力有較好的效果,但軟件存在一些不足,如游戲素材均為歐美人士、游戲難度偏高,一定程度上更適用于認知水平較高、配合度高的孤獨癥兒童。未來,可在后續研究中探討該游戲軟件對這一群體的使用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敏.電腦輔助教學對增進低功能自閉癥兒童情緒辨認能力之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3:1-65.
[2]胡芬.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面孔識別缺陷概述[J].綏化學院學報,2014(4):58-62.
[3]鄒佩.自閉癥兒童面部表情識別的干預研究綜述[J].綏化學院學報,2013(7):92-97.
本文為杭州市2022年教師教育立項課題“分層·分類·分階:區域融合教育巡回指導教師培養的實踐探索”(立項編號:2022JSJY123)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特殊教育學校,3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