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
揚劇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劇種,多年來為江蘇、安徽一帶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戲曲曲種,曾一度風靡上海、南京、揚州、鎮江等地區。揚劇藝術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也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揚州、鎮江一帶極具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傳統文化藝術,很大程度上豐富了當時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揚劇藝術中的一些傳統佳作深入人心、寓教于樂。但是,隨著這些年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多種娛樂和新興媒體的蓬勃發展給揚劇藝術的傳承和受眾帶來了很大沖擊,加之傳統藝術的吸引力和呈現力不足,導致了揚劇觀眾有點減少,年輕人對傳統地方戲的了解不夠,年輕群體聽戲看揚劇的也不是太多,因此如何提升揚劇的受眾率和吸引力,成了當下傳統戲傳承所遇到的共同課題。近年來,儀征市文體旅局、儀征市揚劇團把提升揚劇傳承生命力和影響力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做,創新實施傳統戲劇傳承方式,大膽嘗試“揚劇進校園”教育方式,在全市選擇試點進行先行先試,取得了較好成果,為豐富青少年精神生活和促進揚劇傳承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經典劇目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可以“以劇化人、溫潤心田”。在揚劇藝術進校園之前,相關部門著力于選擇適合孩子的唱段,盡最大努力做到選擇能讓孩子聽得懂的劇目,并借助新媒體設備配上圖片、文字,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中華民族歷來把“美”作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美”的教育及傳續作為民族發展的重要基石。揚劇藝術傳承將“真、善、美”的內容貫穿其中,給青少年以美的認識、美的感化、美的修養。這也就和我們國家以美育人、以美育德的教育理念相融合。引導和提升青少年欣賞美及創造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建立崇高理想和信念。
在過去,依靠單一的演出和藝術交流無法讓更多的年輕人和青少年認識和喜歡揚劇藝術,眾多藝術形式的發展給揚劇藝術傳承帶來了許多挑戰,年輕受眾越來越少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如何破解受眾少、吸引力不夠這一難題成了當下很多揚劇藝術傳承人共同的擔憂和思考。2019年以來,儀征市文體旅局作為儀征市揚劇團的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單位,經過多方調研和考察,聽取《儀征市揚劇藝術傳承工作匯報》《儀征市揚劇團轉型發展規劃》等報告后,在我市率先開展“揚劇進校園”課題研究,并大膽嘗試選擇進小學和初中進行傳統藝術講授和傳承。在儀征市實驗小學、實驗中學、大儀鎮中心小學、新集中學等學校建立先行試點,聘請揚劇表演藝術家和專業演員走進校園課堂傳授揚劇藝術。這一舉措得到了教育部門的熱烈歡迎和大力支持,為揚劇藝術傳承提供場地和扶持,先行先試工作開展順利,為下一步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藝術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平臺建設是推進揚劇藝術傳承的基礎,在如何建設可靠有效有活力的揚劇傳承平臺上,主管部門做了認真研究,并研究制定建設揚劇傳承學校社團,以學校社團為依托,以學校教育為平臺,在社團活動開展上依托學校節慶活動、文藝演出等環節進行展示、鍛煉。揚劇社團發揮了“以團帶練”的積極作用,每位學員充分利用上課時間和活動環節進行節目排練、彩排,從“唱、做、念、打”“聲、臺、形、表”等方面逐步提升,在表演和演唱上越來越規范和成熟,孩子們慢慢喜歡上這門傳統藝術,成為揚劇傳承的堅實后備軍。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項工作或者一項事業的興旺發達離不開集體的力量,儀征市揚劇藝術傳承得到了多個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從最初的構想變成了現實。多方聯合,搭建了良好共建關系,市政協文藝界別組多次提請上級研究揚劇藝術傳承工作建議,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市文體旅局加強頂層設計,從多方調研考察到方案制定都深思熟慮,盡可能地滿足青少年的文化藝術需求,注重個性化的教育引導和藝術化的處理和運用。市財政局給予財政補助支持,通過多方力量籌措資金助力揚劇藝術傳承,并加大對在揚劇傳承工作上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與此同時,打通教育上升壁壘,與市文化藝術學校洽談并達成協議定向選拔揚劇新苗參加集訓培養以及中專、大專教育培養延續。教育主管部門以“揚劇進校園”為工作重點和亮點進行推進,擬定起草傳承規劃和實施方案,將揚劇傳承與美育教育緊密結合,多方施力,達到了學生喜愛、家長滿意的良好效果,有力地推進了揚劇藝術傳承向更高質量發展。
揚劇藝術傳承是當下傳統藝術傳承的重要課題之一,只有不斷創新傳承形式、豐富傳承內容才可以真正實現長遠發展和持續傳承。在加大呼吁保護傳承的同時,首先要加大揚劇本身的藝術革命,創演新劇目,創作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新節目,讓更多人為揚劇所“動”。這就是需要解決根源問題,也就是加大人才培養和劇目更新,滿足青少年和更多群體的精神文化欣賞特點和個性化需求。與此同時,注重“戲曲進校園”的機制體制創新,打通揚劇傳承與校園之間的“壁壘”,讓中小學生都能聽到精彩的揚劇唱段,看到美妙的揚劇表演,進而喜歡揚劇藝術。
“揚劇進校園”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千千萬萬個戲迷,或是潛在的戲曲從業者,更是為了通過這種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載體,用表演、唱腔、動作、服裝、化妝等繽紛的藝術形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承載著傳承祖國文化精華的重擔。所以,若能從學生時期就開始普及戲曲藝術,讓學生們能在戲曲藝術環境的熏陶下提高藝術素養,充分熟悉并掌握這一藝術特長,從而喜歡上傳統文化——戲曲表演,這將為促進戲曲藝術發展起到代代傳承的關鍵作用。
因此,加大對揚劇進校園的探索與研究是推進揚劇藝術傳承的關鍵一招,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讓揚劇傳承“活起來”,讓揚劇教學“動起來”,讓揚劇藝術“新起來”方可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喜愛上傳統文化藝術,揚劇藝術方可“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