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劇
- 揚劇傳統服飾紋樣的藝術特征研究
[摘 要]揚劇是揚州地區的地方戲種,也是揚州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獨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底蘊。揚劇傳統服飾區別于傳統的戲曲服飾,擁有獨特的地方特色。通過對文獻的整理、歸納、分析,選取揚劇經典曲目作為研究代表,探究其服飾紋樣的藝術特征,以此推動揚劇服飾的創新。[關鍵詞]揚劇;傳統服飾;紋樣;藝術特征[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7-0018-03本文文獻著錄格式:高雅.揚劇傳統服飾紋樣的藝術特征
天工 2024年7期2024-05-17
- 揚劇傳統服飾紋樣傳承與創新實踐研究
要]首先,通過對揚劇傳統服飾中出現的典型紋樣進行梳理和分類,探討其在戲曲文化和民俗傳統中的價值和意義。其次,結合當代時尚與審美趨勢,探討傳統服飾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以期為揚劇服飾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視角。最后,從文化保護與創新融合的角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和藝術實踐措施,以促進揚劇傳統服飾紋樣的傳承與創新,推動揚劇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關鍵詞]揚劇;傳統服飾;紋樣;傳承;創新[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
天工 2024年6期2024-04-25
- 論揚劇資源的語義關聯構建與數據敘事
響,導致傳統戲劇揚劇逐漸在刻板的文化保護進程中失去方向,并且隨著社會快速發展,各大領域人才緊缺,揚劇傳承更是面臨斷代風險,文化傳播覆蓋面不斷縮小,形勢不容樂觀,急需探索合適的發展策略。方法:文章對揚劇資源進行深層次的語義知識關聯研究,分析揚劇資源知識結構,并探討資源知識間的敘事邏輯,為搭建語義關聯框架做鋪墊,從數字技術角度出發,為揚劇在數字時代尋求新的傳播方式。結果:基于敘事視角進行知識結構分析,確定核心資源作為語義關聯實體對象,選取揚劇劇目為實例,基于語
藝術科技 2024年7期2024-04-17
- 非遺揚劇進高校課堂的個案研究
豫 王霞楠一、 揚劇的唱腔及吐字韻味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遺留下來寶貴的精神財富,揚劇誕生于歷史底蘊深厚的文明古城——揚州, 《尚書禹貢》 一書中記載到: 遠古時期分為天下五州, 其中“淮海惟揚州”, 古漢語中 “惟” 通 “維”, 因此后人將揚州稱作 “維揚”, 而揚劇在早期就名為 “維揚戲”, 以傳統的 “花鼓戲” 和 “香火戲” 為基礎。 揚劇屬于曲牌連綴體的音樂, 也就是以曲牌作為基本結構單位, 將幾支不同的曲牌聯綴成套, 構成一出戲或一折戲的音樂[
輕音樂 2023年9期2023-11-18
- 淺談揚劇進校園
■王榮揚劇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劇種,多年來為江蘇、安徽一帶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戲曲曲種,曾一度風靡上海、南京、揚州、鎮江等地區。揚劇藝術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也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揚州、鎮江一帶極具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傳統文化藝術,很大程度上豐富了當時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揚劇藝術中的一些傳統佳作深入人心、寓教于樂。但是,隨著這些年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多種娛樂和新興媒體的蓬勃發展給揚劇藝術的傳承和受眾帶來了很大沖擊,加之傳統藝術的吸引力和呈現力
劇影月報 2023年1期2023-09-19
- 傳家鄉曲韻育揚劇幼苗
娃抓起。在“中國揚劇之鄉”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幼兒教師進行揚劇藝術進幼兒園的實踐探索,建構揚劇課程,將揚劇藝術融入課堂、融入生活,讓幼兒學揚州話,唱家鄉曲,沉浸于揚劇藝術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在幼小的心中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關鍵詞】揚劇;戲曲;幼兒;實踐作者簡介:于小芳(1978—),女,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少年宮幼兒園。揚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底蘊深厚,但如今很多年輕人對揚劇知之甚少。為了傳承戲曲文化,筆者所在幼兒園積極開展揚劇藝術融入教學的實
教育界·A 2023年16期2023-07-21
- 中國傳統藝術在校園中的傳承與創新
藝術的一部分,而揚劇在中國地方戲曲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為使學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揚劇,促進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可以將其引入校園,擴大其整體影響范圍。關鍵詞:中國傳統藝術;揚劇;傳承與創新揚劇進校園的目的并不是培養相關專業演員,而是加強學生對揚劇的認識與了解,認識到地方戲曲的作用與價值。同時,通過揚劇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推動校園整體文化建設,加強對地方戲曲的弘揚,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使揚劇發揮對學生的積極影響。一、揚劇進校園的重要意義1. 營造良好
基礎教育論壇·上旬 2023年4期2023-04-23
- 初探清曲在揚劇中的運用
小開口”為主體的揚劇。清曲是揚劇的源頭之一,是揚劇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揚劇的形成與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因為揚劇的演唱是以“小開口”為主體,揚劇的演唱才一直傳承著清曲演唱的優秀傳統,講究吐字用腔,非常注重字腔關系,素有“依字行腔”“字領腔行”之說。已故清曲名家王萬青所總結的“字正腔圓”“字重腔輕”“字清腔純”的要求與方法,在揚劇界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例如,著名揚劇表演藝術家筱榮貴的唱腔就十分講求“四聲”(平、上、去、入)、“四呼”(開、齊、撮、合)
劇影月報 2023年6期2023-02-05
- 校本課程在中學音樂課堂中的開發與實踐
——以揚劇為例
生了極大的變化。揚劇作為中國的傳統劇種之一,代表著揚州這個城市的地方音樂文化特色,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吸取其他戲曲劇種的藝術精髓,具有剛柔并濟的風韻。而在現階段多元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大眾的審美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揚劇在中學音樂課堂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很多學生對其了解甚少,因而其如何在新時代傳承下去也成了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將揚劇校本課程合理融入中學音樂教學活動中,不僅有利于提高中學音樂課堂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同時也有助于弘揚傳統音樂文化,為地方音樂人才的培養打下
戲劇之家 2022年34期2022-12-31
- 試論揚劇的創新發展
)一、追本溯源,揚劇發展史(一)揚劇的歷史淵源揚劇原名“維揚戲”,俗稱“揚州戲”,在江蘇省的揚州、鎮江地區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區及南京、上海一帶流行。在揚州民間歌舞小戲花鼓戲和蘇北民間酬神賽會香火戲的基礎上,吸收揚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調而最終成型。揚劇是揚州民間文化的重要代表,隨揚州城市的發展而呈現融匯南北、剛柔并濟的特色。追溯揚劇的誕生源頭,探尋揚州地方戲曲三百年來審美與風格的衍變與形成,可以看到融合創新之于藝術的意義。揚劇誕生于揚州,而揚州素有悠久的音樂傳統
戲劇之家 2022年9期2022-11-12
- 揚劇聲腔體系的改革
方戲曲劇種相比,揚劇的聲腔體系既有特色和優勢,但需要我們更多去思考的依然是它的短板和不足。只有這樣,我們方才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所收獲,也只有這樣才會收獲越來越多的觀眾。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揚劇美,曲調豐富,耐聽耐看。筆者認為,周總理所說的曲調豐富,正是揚劇聲腔體系的最大優勢。與長三角區域內的其他地方劇種相比,揚劇的曲調足可用“寶庫”去形容,既有舊時花鼓戲和香火戲分支里的眾多極具特點的旋律,也有揚州清曲分支里的眾多更為優美的曲牌。因而,揚劇是一門不折不扣
劇影月報 2022年3期2022-11-09
- 揚劇華派二胡伴奏研究
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揚劇原名“維揚戲”,俗稱“揚州戲”,是江蘇省內主要地方劇種之一。揚劇音樂是由原蘇北農村流傳已久的香火戲、花鼓戲,吸收了揚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調等百余種曲調發展合并而成。揚劇樂隊的演變亦與劇種的形成休戚相關,樂隊經歷了早期簡單的鑼鼓伴奏,清唱干打,到后來絲弦伴奏的相互結合,由此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樂隊形制。多年來,在樂隊伴奏中,二胡作為揚劇傳統伴奏“三大件”(二胡、四胡、琵琶)之一,由于樂器自身音域較寬、色彩鮮明、易于轉調、演奏方便靈活,較之吹管、
嶺南音樂 2022年4期2022-09-15
- 利用人文資源支持幼兒自主學習的策略探析
——以大班課程故事“小小揚劇傳承人”為例
出一系列以“小小揚劇傳承人”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故事。一、“小小揚劇傳承人”課程故事的緣起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我園地處京杭大運河河畔,周圍有文游臺、盂城驛、高郵博物館、汪曾祺紀念館、南門大街等豐富的人文資源,教師定期組織幼兒開展社會探索活動。一次在高謝路的社會探究活動中,幼兒發現距離幼兒園一公里處的高郵市揚劇團?!?span id="g0gggggg" class="hl">揚劇團是什么?”像往常一樣,幼兒對陌生的場所提出了疑問。就是這樣的一次偶遇,為揚劇走進幼兒園埋下了伏筆?!痉治雠c支持】揚劇對于現在的
幼兒100 2022年16期2022-05-18
- 揚劇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保護意識的覺醒,揚劇的保護和傳承也注入了新的活力。現代文創產品設計是文化+創意+產品的一種新文化發展形式,作為文化與設計的融合產物,文創產品通過創意化的思維,將文化與功能產品有機結合,賦予產品新的內涵,也為文化傳播找到新的載體。揚劇文創產業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揚劇文創產品的開發和設計也是鳳毛麟角。因此深挖揚劇內涵,創新元素運用,豐富文創形式,是當下開發和提升揚劇文創品質的關鍵因素。一、揚劇的來源揚劇是一種地方傳統戲劇。揚劇最初來源于蘇北地區的香火戲和揚州
設計 2021年22期2021-12-19
- 我與王金龍邂逅結緣
,由我飾演儀征市揚劇團排演的《玉堂春》的王金龍一角,隨著排練進程的不斷推進,我也逐步從邂逅王金龍發展到對他相知相憐、相惜相愛,可以說是從結緣邂逅步入到了邂逅結緣。關鍵詞:揚劇《玉堂春》;演出;創作談《玉堂春》中王金龍是一個率性的官宦子弟,為了和蘇三的愛情得到鴇兒的認可,他愛屋及烏,不惜獻給鴇兒紋銀三萬六千兩裝點怡春院,他為蘇三傾盡所有。財盡情未了,他與蘇三,或者蘇三與他的情愛越來越濃烈,而鴇兒卻因王金龍斷了財源無利可圖,就無情的棒打鴛鴦將王金龍趕出怡春院。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0期2021-12-04
- 非遺揚劇短視頻傳播的創新發展研究報告
宣傳深度和廣度。揚劇于2006年5月2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在網絡傳播時代,短視頻的興起無疑為非遺揚劇的傳播提供了一條捷徑,短視頻以其自身優點形成了病毒式的傳播。基于此,本文借助創新擴散理論,從相對優勢、兼容性、復雜性、可試性、可觀察性五個方面,對非遺揚劇短視頻在抖音的傳播路徑進行分析,不僅能歸納其創新要素,闡釋其不足之處,還有助于探索其未來的創新、發展策略。關鍵詞:非遺;揚劇;短視頻;傳播;創新中圖分類號:G2
藝術科技 2021年17期2021-11-30
- 揚劇音樂的結構體系與特點
蘇省戲劇學校鎮江揚劇班,主攻戲曲表演,兼學演奏二胡、電子琴等器樂。在校期間,曾在傳統揚劇《白蛇傳》《挑女婿》等作品中有過人物的塑造經歷,也十分榮幸得到過鎮江籍揚劇表演藝術家筱榮貴、姚恭林、金桂芬等前輩的指點。從戲校畢業以后,我和其余同學一道如約進入了原鎮江市揚劇團工作。最初,出于單位的崗位設置、自身專業能力發展等因素,在參與一線演出的同時,自己也在樂隊進行探索和實踐,對于揚劇中胡、電子琴等有一定的操作心得與體會。此后伴隨著原鎮江市揚劇團隸屬關系的變更,我進
劇影月報 2020年1期2020-11-14
- 新時期以來的揚州戲曲劇目整理與研究
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揚劇是中國傳統戲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揚劇誕生于揚州,發揚于上海,分為傳統劇目、現代戲、折子戲、音樂劇四種。1949年特別是1978年以來,揚劇從繁榮發展到進入瓶頸期,在傳承傳播、演員演出、劇本創新等方面存在問題。本文就揚劇發展脈絡和揚劇劇目類型進行整理分析,針對問題提出建議,以求讓揚劇這顆明珠重展光芒。關鍵詞: 新時期? ? 揚劇? ? 劇目整理與研究? ? 傳承和建議揚州處于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是世界遺產城市、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
文教資料 2020年18期2020-09-07
- 揚劇藝術風格的地域特點分析
王海摘要:揚劇是我國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因此,本文主要從揚劇的藝術風格進行入手分析,重點講述揚劇的地域特點,希望能夠將揚劇這種藝術發揚光大。關鍵詞:揚劇;藝術風格;地域特點;分析揚劇在舊時也被稱作為“維揚文戲”,屬于一種富裕地域特色的藝術形式,起源于蘇北農村地區,最終流傳于解放前期的上海地區,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與大量藝人和幕后工作人員的付出與努力,揚劇的藝術風格特點越來越明顯,并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在揚劇的發展過程中,揚劇雖然歷經挑戰與波
視界觀·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8-24
- 探討揚劇“金派姚腔”的形成
莫晨輝摘要:揚劇作為我國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現已被錄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傳名錄,揚劇的發展歷史上出現了諸多藝術家,并且創作出了諸多經典作品。其中金運貴先生及其所創立的揚劇金派藝術便是這發展長河的一顆璀璨明珠。無論是從藝術性而是流傳度來說,“金派藝術”在揚劇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中金運貴先生的弟子姚恭林對于揚劇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實現了對金派藝術的改良,其“金派姚腔”受到了諸多人的追捧。本文對揚劇“金派姚腔”的形成進行探討。關鍵詞:揚劇;金派藝術;姚
視界觀·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8-24
- 揚劇在揚州市區受眾群體情況調查研究
杭峰【摘 要】揚劇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揚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揚劇受到各方外來文化與時代變革所帶來的沖擊,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被日趨沖淡。本文擬從揚州市區普通市民的角度,走訪調查人們對揚劇認知接受度的情況,嘗試窺探造成如今揚劇藝術在揚州市區認知接受度低的原因,并根據調查反饋情況,給予揚劇藝術在揚州乃至全國繼續推廣發展的個人建議。【關鍵詞】揚劇;認知度;接受度中圖分類號:J825? ? ? 文獻標志碼:A? ?
戲劇之家 2020年21期2020-07-30
- 揚劇音樂唱腔與伴奏研究
有著悠久的歷史。揚劇是我國戲曲百花園中一顆耀眼的明珠,歷經百年的發展,其戲曲體系已經基本成熟。作為揚州民間音樂的典范,方方面面都蘊含著揚州文化,揚劇音樂是揚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揚劇的傳承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關鍵詞:揚劇? ?唱腔曲牌? ?伴奏音樂中圖分類號:J8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9-0158-02揚劇前身的香火戲與花鼓戲原是兩個獨立的
藝術評鑒 2020年9期2020-06-11
- 地方小劇種“揚劇”的初探
【摘要】揚劇是產生于20世紀的一個新興劇種,誕生于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古城揚州,是華東地區主要的戲曲種類之一,主要流行在江蘇、上海、安徽等華東地區。揚劇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從早期的亂彈、花鼓戲發展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維揚文戲,在這個過程中還吸收了民間小調以及其他姊妹劇種的元素,最終形成了揚劇。本文首先從揚劇的起源、發展進行研究,其次再進一步的研究揚劇各大流派的形成。【關鍵詞】戲曲;揚劇;流派【中圖分類號】J825? ? ? ? ? ? ? ?
北方音樂 2020年8期2020-06-01
- 地方戲曲研究
喬子穎摘要:揚劇作為江蘇省三大劇種之一被不少省內外的人們所熟知。在鳳陽花鼓戲和香火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同時吸收揚州清曲以及其他地方民歌小調,最終形成現在大家所熟知的揚劇。當然民俗文化也是揚劇的一個重要部分,它為我國戲曲提供了平臺,積極推動著戲曲向前發展,是戲曲發展的一個主要力量。但發展的道路注定是嚴峻且艱辛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思考不斷努力,積極解決揚劇發展道路上所面臨的各種困難。關鍵詞:揚劇? ?地方戲? ?戲曲中圖分類號:J805? ? ? ? ? ?
藝術評鑒 2020年1期2020-02-14
- 揚劇音樂發展的風格與特點研究
周明揚劇,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劇種,因它的曲調豐富、旋律優美而受到眾多觀眾的喜愛,也曾在上海創下了演出票房史上的“奇跡”與“神話”。時至今日,由于種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與其他諸多地方劇種一樣,揚劇的市場號召力和在觀眾群體中的影響力與過往相比,自不可等量齊觀。但是,包括儀征市揚劇團在內的全體揚劇人卻從來沒有停止繼續奮斗,重拾輝煌的動力與使命依然是當下所有揚劇人的共識。為此,我們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對包括表演、唱腔、音樂、舞臺燈光、服裝道具等各個方面的工作都進
劇影月報 2019年5期2019-11-15
- 揚劇主胡應具備的業務能力探究
■周明揚劇是一個旋律優美、音樂素材豐富的地方劇種,經過幾代藝人的不懈努力,現已產生了一大批集藝術性和思想性于一體的經典劇目,在省內的揚州、南京、泰州、鎮江等所轄縣市區,省外的上海以及安徽天長等地的觀眾中有著一定的號召力。為持續推進揚劇藝術在新形勢下的傳承和發展,身處其中的從業者都需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將自己分內的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作為一名揚劇主胡演奏者,筆者自然是不敢有絲毫的松懈和怠慢,雖然并沒有取得過分突出的成績,可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貢獻著自己的綿薄
劇影月報 2019年6期2019-11-15
- 走進揚劇,傳承地方傳統文化
夏清紅揚劇是江蘇省揚州市的地方傳統戲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流行于江蘇省的揚州、鎮江地區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區及南京、上海一帶。為了豐富小學校園生活以及學生的文化知識,學校和教師可以適當地把揚劇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讓學生在了解揚劇的基礎上喜歡揚劇、學習揚劇,能夠了解其中的文化和內涵,品味揚劇中的歷史風情。隨著現代化世界的發展,學生們對歷史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少,因此還是要讓學生從小學階段就開始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接受一些關于地方傳統戲劇文化的
啟迪與智慧·教育版 2019年8期2019-10-21
- 也談戲曲文化的傳承與產業化發展
鍵詞:戲曲藝術;揚劇;產業化中國戲曲赫列世界三大戲劇體系,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但目前的戲曲發展狀況并不樂觀,由于其表演形式、體制和觀賞等問題,加之在流行元素和網絡文化的沖擊下,市場呈現出萎縮的趨勢,戲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面臨重大挑戰。一、戲曲產業化基本特征1、完全市場化在市場經濟主導的現代化社會,任何產業都要以市場需求做導向,因為產業的根基在于消費群,戲曲要能夠依靠觀眾常年的自發買票觀看才能夠形成產業。但從目前狀況來看,大部分戲曲演出團體除國家文化部評定的藝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17期2019-09-10
- 揚劇的形成發展及現狀
225000)揚劇是一種地方的戲曲,戲曲主要的功能是傳播本地特色的文化,而且也應是對本地語言特色的一種反映。揚劇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逐漸形成了剛柔并濟的藝術特色,既包含了花鼓戲音樂細膩的特征,又包含了香火戲音樂粗廣陽剛的特征,還包含民歌的清新雋永以及清曲富有音樂情感的音樂風格。一、揚劇的形成揚劇的發源地在江蘇揚州,并且這一劇種主要流行在蘇北、上海、安徽和蘇南的部分地區。揚劇繼承了本地的亂彈以及揚州的民間花鼓、秧歌、香火、龍燈、雜耍、蕩湖船、麒麟唱、民歌小
大眾文藝 2019年15期2019-07-12
- 對揚劇曲牌體音樂屬性的思考和認識
(江蘇省演藝集團揚劇團 210005)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水土描摹一方風情,如同色香味俱全的維揚菜系那樣,經過一代代藝術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發展至今的揚劇藝術亦可算是中國傳統戲曲盛筵里的一道珍饈美食。《百歲掛帥》《白蛇傳》《珍珠塔》等諸多的揚劇經典更是陪伴了廣大觀眾從豆蔻年華的青蔥少年走入耄耋時分的夕陽晚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途進入新時代以來,在黨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的親切關心下,包括揚劇在內的眾多傳統地方劇種都迎來了新一輪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近年來,江蘇
大眾文藝 2019年22期2019-07-12
- 揚劇的傳承與創新
劉悅摘要:揚劇是中國戲曲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當其沖入選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各種新要素、新問題、新趨勢讓人們眼花繚亂,逐漸沖淡了揚劇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目前,揚州戲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政府措施上,要分析揚州戲曲發展的原因,找出制約其發展的影響因素。本文從揚劇悠久的歷史入手分析,結合現實情況探討了當前揚劇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從而對揚劇日后的發展和創新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在政府、市場與
藝術評鑒 2018年7期2018-06-21
- 揚劇藝術風格的地域特點
■劉文揚劇,舊時稱作“維揚文戲”,發源于蘇北農村、最終形成于解放前的上海,經過一代又一代藝人的艱辛付出,揚劇逐漸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特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里,揚劇也經歷過波折和挑戰,但是在上級文藝主管部門的鼎力支持和關心下,在揚劇人自身的努力下,揚劇始終在傳承中得到發展、在發展中得到了更好的傳承。時至今日,揚劇依然是省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地方劇種,主要流傳于上海、南京、揚州、鎮江以及安徽的部分地區。與其它劇種一樣,不同地域的揚劇風格有著較大的差別。一方面是由
劇影月報 2018年2期2018-04-18
- 揚劇發展的現狀與前景
■董長晴揚劇發展的現狀與前景■董長晴古人云“煙花三月下揚州”,在揚州,不僅要看盡它的草長鶯飛、柳綠花香,更是要感受這座名城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揚州擁有各種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且廣泛流傳于世,其中最能代表揚州地方特色的就要數“揚劇”了。揚劇作為伴隨著揚州人成長的江蘇方言地方劇種,不僅是揚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在中國地方戲曲發展史上也有著特殊的地位。2006年,由于揚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價值,揚劇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揚劇的發展迎來了新
劇影月報 2017年4期2017-11-16
- 新形勢下的揚劇傳承與改革
許志平新形勢下的揚劇傳承與改革■許志平揚劇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劇種,曾經享譽蘇滬皖地區,受到基層觀眾的推崇與喜愛。改革開放以來,觀眾可供選擇的娛樂方式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對于傳統戲曲的認識發生了新的變化。作為新形勢下的揚劇工作者,我們切身感受到觀眾數量和演出場次也不比過往。面對壓力,揚劇工作者迎難而上,多策并舉,從劇目的選取、音樂的創編、舞美的重新設計、演出形式的改變等方面進行了諸多的嘗試和改革。但在改革的過程中,我認為應該尊重揚劇發展的內在規律,堅守基
劇影月報 2017年2期2017-11-16
- 追憶揚劇“女花臉”任桂香
■彭林剛追憶揚劇“女花臉”任桂香■彭林剛2016年是戲曲界不太平的一年,梨園行諸多名角兒一個接著一個撒手塵寰,令人哀傷惋惜。僅京劇名家就有梅葆玖、李世濟、吳素秋、王金璐、馬長禮、王雨田、谷春章、班世超、李毓芳等。揚劇“三大旦”之一的任桂香也在這年歲末悄然離世,享年89歲?!叭喂鹣惝斈暝谏虾Q荨杜骄饶浮?,‘華岳仙’三個字剛出口就是一個滿堂彩。”歲月流逝,漸行漸遠,揚劇音樂人陳大琦感嘆那時的盛況仍然記憶猶新?!澳馨?span id="g0gggggg" class="hl">揚劇‘梳妝臺’張口就唱個滿堂彩,只有任桂香。
劇影月報 2017年3期2017-11-14
- 揚劇唱腔發展現狀研究
和靈魂。關鍵詞:揚劇;唱腔;發展戲曲音樂構成中的唱腔演唱,一般采用獨唱的方式,其他還包括部分對唱和齊唱。除此之外,在高腔系統的戲曲劇種中,還流行幕后獨唱和齊唱幫腔,其作用是輔助并延伸主要角色唱腔音樂的獨特方式。如在四川等地流行的川劇便是如此,高腔在川劇居主要地位,其源自江西弋陽腔,明末清初流入四川,楚、蜀之間稱作“清戲”,在承續“一人唱眾人和,分緊板、慢板”的傳統基礎上,又大量從四川秧歌、號子、神曲、連響中汲取營養,進一步豐富并發展了“幫、打、唱”緊密結合
黃河之聲 2017年22期2017-10-20
- 論揚劇《玉蜻蜓》的藝術價值
于婧【摘 要】揚劇《玉蜻蜓》根據揚州評彈改編而成,可以說是揚劇劇目中的傳統佳作,常演不衰。根據改編的劇本及演出情況分析揚劇《玉蜻蜓》的藝術價值,以加深了解現代戲曲劇本的再創作流程,進而剖析揚劇劇作家在對《玉蜻蜓》原型故事進行改編時的創作心態和文化動因。【關鍵詞】《玉蜻蜓》;揚劇;藝術性;文化闡釋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024-02《玉蜻蜓》是清代著名彈詞作品,又稱《芙蓉洞》、《節義傳》,數百年來
戲劇之家 2017年6期2017-05-04
- 地方戲
——揚劇在幼兒心中綻放
金梅地方戲 ——揚劇在幼兒心中綻放文 張金鳳 陸金梅揚劇作為地方戲劇,更容易為人們喜聞樂見。其優美的旋律根植于民族傳統文化土壤,包含鄉土氣息的品性,復雜多變的故事情節,愛憎分明的形象,委婉曲折清麗的揚劇唱腔,演員的臺步招式,揚劇著裝的民族意蘊,色彩豐富,構圖獨特的臉譜造型等都會讓幼兒產生強烈的審美感受。在幼兒園進行揚劇教學,對于陶冶幼兒審美情趣、培養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具有獨特的價值。揚劇 環境 地方戲 方法和手段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的人特別是一些年輕
好家長 2016年1期2017-01-11
- 揚劇演出市場的現狀及對策——以江蘇省演藝集團揚劇團為例
■夏芹?揚劇演出市場的現狀及對策——以江蘇省演藝集團揚劇團為例■夏芹揚劇是發源于江蘇,成長于蘇滬兩省的戲曲劇種。它以古老的“花鼓戲”和“香火戲”為基礎,又吸收了揚州清曲、民歌小調發展起來,原名“淮揚文戲”,30年代中期稱為“淮揚戲”,新中國成立后,改稱揚劇,主要流行于蘇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區。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到目前為止,我所供職的江蘇省演藝集團揚劇團(以下簡稱省揚)是全國唯一一個省級建制專業院團。省揚于1953年經文化部批準正式成立。作為代表劇
劇影月報 2016年1期2016-11-21
- 揚劇青衣概說
云(揚州市江都區揚劇團 江蘇 揚州 225000)揚劇青衣概說吳桂云(揚州市江都區揚劇團 江蘇 揚州 225000)青衣是揚劇的重要行當之一,在整個揚劇的形成與發展中功不可沒。系統地研究揚劇的青衣藝術,對于整個揚劇的振興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思考與實踐參考意義。本文從揚劇青衣的行當創造、流派輝煌、名家貢獻三大理論層面,對揚劇青衣進行了概要論述。揚劇;青衣;行當;流派;名家青衣是揚劇的重要行當之一,在整個揚劇的歷史中,功不可沒。系統地研究揚劇的青衣藝術,
戲劇之家 2016年15期2016-08-15
- 揚劇老生表演藝術淺識
【摘 要】老生是揚劇重要的行當之一,表演藝術是揚劇老生的生命。然而揚劇老生表演藝術本身又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復雜系統工程與藝術創造工程。本文從創造角色形象、體現劇種特點、表現行當特征三大理論層面,對揚劇老生表演藝術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細致的研究與論述,對于揚劇老生表演藝術,具有理論思考與實踐參考的雙重價值?!娟P鍵詞】揚劇;老生;表演;角色;劇種;行當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030-02
戲劇之家 2016年15期2016-08-15
- 揚劇青衣概說
【摘 要】青衣是揚劇的重要行當之一,在整個揚劇的形成與發展中功不可沒。系統地研究揚劇的青衣藝術,對于整個揚劇的振興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思考與實踐參考意義。本文從揚劇青衣的行當創造、流派輝煌、名家貢獻三大理論層面,對揚劇青衣進行了概要論述?!娟P鍵詞】揚劇;青衣;行當;流派;名家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028-02青衣是揚劇的重要行當之一,在整個揚劇的歷史中,功不可沒。系統地研究揚劇的青衣藝術
戲劇之家 2016年15期2016-08-15
- 揚劇老生表演藝術淺識
俊(揚州市江都區揚劇團 江蘇 揚州 225000)揚劇老生表演藝術淺識吳 ?。〒P州市江都區揚劇團 江蘇 揚州 225000)老生是揚劇重要的行當之一,表演藝術是揚劇老生的生命。然而揚劇老生表演藝術本身又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復雜系統工程與藝術創造工程。本文從創造角色形象、體現劇種特點、表現行當特征三大理論層面,對揚劇老生表演藝術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細致的研究與論述,對于揚劇老生表演藝術,具有理論思考與實踐參考的雙重價值。揚劇;老生;表演;角色;劇種
戲劇之家 2016年15期2016-08-15
- 論揚劇的傳承與發展
225009)論揚劇的傳承與發展任麗丹(揚州大學音樂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揚州的音樂文化有著融匯南北、剛柔并濟的藝術特征。揚劇作為揚州民間音樂的代表,可以說是代表了揚州千百年的文化。但在今天這個現代文明飛速發展的全球化信息時代,揚州傳統的民間音樂在傳承與發展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與挑戰。本文是在深入揚劇工作者及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基礎上,來研究揚劇的傳承現狀及未來發展態勢,并且深入探討了針對這種現狀應采取的解決方案與措施。揚劇;現狀;傳承;發展;意
北方音樂 2016年18期2016-02-04
- 家庭傳承:李派揚劇傳承研究
)家庭傳承:李派揚劇傳承研究龔曉嬌(揚州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0)揚劇是發源于揚州,流行于鎮江、南京、上海等地的地方劇種之一,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它以揚州方言為載體,又以古老的“香火戲”、“花鼓戲”為基礎,廣泛的吸收揚州清曲、民歌小調而逐漸發展起來。原名“淮揚文戲”,又俗稱“揚州戲”,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揚劇。2006年揚劇被評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音樂的發展和傳承得到了更多政府和學者的關注。作為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項目之一,其老一輩的
北方音樂 2016年16期2016-02-03
- 地方戲曲“揚劇”漫談
00)地方戲曲“揚劇”漫談陸永云 (高郵市戲曲藝術中心 225600)揚劇是一個地方戲劇,十分容易被人們接受。他的旋律和傳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包括質樸的,復雜的歷史,愛與恨的形象,委婉曲折美妙的歌聲,演員們在舞臺上演繹,楊州民族感裝扮十足的服裝,獨特的圖案和造型等人們看到后都會很震撼?;诒就翍蚯鷵P州“揚劇”的基本概況,思考揚州地方戲曲和民俗文化的發展,中國戲曲的種類因為揚劇得到豐富,是中國民族燦爛文化的又一表現。揚劇;唱腔曲牌;戲劇性;抒情性;傳承
大眾文藝 2016年13期2016-01-27
- 大型古裝揚劇《大義悲歌》演出獲好評
大型古裝揚劇《大義悲歌》演出獲好評江蘇省演藝集團青年揚劇團(儀征市揚劇團)創排大型古裝揚劇《大義悲歌》。該劇根據京劇《周仁獻嫂》改編,由該團2008年選送到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培訓的一批年輕演員主演。在揚州友好會館和儀征市人民影劇院的演出中,兩地戲迷觀看之后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劇影月報 2015年6期2015-12-20
- 非物質文化遺產語境下的揚劇音樂改革
文化遺產語境下的揚劇音樂改革■孔令峰揚劇,作為江蘇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地方戲曲,其音樂從唱腔到伴奏都有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征和美學價值。多年來,在國家不同時期關于戲曲改革的有關方針改革的影響下,揚劇音樂改革既有過許多進展,也走過不少彎路。直至上世紀80年代,由于新創劇目的需要,揚劇音樂才不得不再次進入改革創新的軌道。因而,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一個合乎時代要求的契合點,就始終是揚劇音樂工作者不斷探求的內容?!缎禄槎Y葬》《皮九辣子》《史可法》等新編揚劇,都在音
劇影月報 2015年3期2015-11-20
- 揚劇演出市場繁盛之初探
■唐云揚劇演出市場繁盛之初探■唐云在電視、電腦、手機覆蓋全球,各種渠道的各種信息充斥人們視聽的今天,戲劇這個古老的文化樣式已是“門前冷落車馬稀”。無獨有偶,揚劇,作為一種地方戲,這個小劇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揚劇演出市場的繁榮更是盛況空前,遠超人們的想象。有人稱之為“揚劇文化現象”。分析、探索產生這一文化現象的背景、成因,對于舉一反三地模仿,對于觸類旁通的借鑒,應該是有百利而無一弊。一、深化改革,為揚劇市場的繁榮注入了活力上個世紀,揚州地區和
劇影月報 2014年4期2014-11-21
- 走近揚劇?傳承地方戲曲文化
劉德香摘?要:揚劇是流行于揚州、鎮江、南京等地的戲劇品種,它唱腔優美、曲牌豐富,是江蘇省重要劇種之一。作為一名音樂老師,如何讓孩子們了解揚劇,喜愛揚劇,甚至能唱幾段動人鄉音,品味其中的故土風情……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關鍵詞:揚劇;進校園;地方戲曲文化2009年,沐浴著地方戲曲進校園的春風,江蘇省揚州市三元橋小學(以下簡稱“我?!保┮驳巧狭藗鞒械胤綉蚯幕牧熊嚕蔀榱?span id="g0gggggg" class="hl">揚劇進校園的試點學校。揚劇進校園的宗旨并不是要培養多少專業揚劇演員,而是要讓同
教師·下 2014年6期2014-08-07
- 揚劇的歷史傳承及在新形勢下的轉型升級
■薛夢瑩揚劇的歷史傳承及在新形勢下的轉型升級■薛夢瑩揚劇是中國戲劇百花園里的一朵奇葩,200多年來扎根在揚州這塊肥沃的土壤里不斷散發出馨人的芬芳。2006年被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從而為揚劇的發展與傳承,創造了良好的契機。筆者作為一名年青的揚劇工作者,在十余年的藝術實踐中通過對戲曲理論的學習,結合工作實際對揚劇的傳承與發展產生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就教于方家。一.揚劇歷史傳承的特點1.揚劇是扎根在當地的土壤中發芽和成長的。揚劇起源于民間廣為流
劇影月報 2013年2期2013-11-21
- 青春版《百歲掛帥》
——非遺保護傳承的成功范例
■常輝柱水易揚州揚劇研究所和揚州文化藝術學校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百歲掛帥》,自2012年7月份在揚州市一炮打響、連演四場,9月份又代表揚州市在南京參加了首屆中國江蘇文化藝術節的演出;11月,這個劇組還將在揚州參加“周周看揚劇”的公演。前不久,這個劇組在2012年揚州市專業劇團(院校)新作調演中,一舉獲得“優秀演出獎”,七位小演員還榮獲了“新人獎”。許多看過《百歲掛帥》青春版的業內人士和戲迷朋友連呼幾個想不到:想不到2007級一個揚劇表演班的畢業生,竟然有膽量
劇影月報 2013年2期2013-11-21
- 揚劇遺產漫談
■涂建萍揚劇的家底究竟有多厚?多少年來戲曲專家們為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說揚劇的老祖宗沒給我們留下多少遺產,我們的揚劇要想得到大發展就必須向其它劇種學習、借鑒,多移植兄弟劇種的經典劇目。反對方卻指出揚劇具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擁有三百多種優美的曲牌,目前常用曲牌也有一百多種,這在中國戲曲音樂界絕對是出類拔萃的。在近一百年內,揚劇前輩們創作了眾多優秀劇目,特別是早期的清曲藝人所遺留的大量腳本,唱詞優雅,曲調豐富,可以說是留給揚劇界最大的一筆遺產。事實到底如何
劇影月報 2013年2期2013-11-21
- 談揚劇的傳承、創新與發展
十多個劇種。其中揚劇是江蘇最具地域特色的地方劇種之一。揚劇是發源于江蘇揚州,成長于上海的戲曲劇種。它以古老的"花鼓戲"和"香火戲"為基礎,又吸收了揚州清曲、民歌小調發展起來,原名"維揚文戲",30年代中期稱為"維揚戲",新中國成立后,改稱揚劇。主要流行于蘇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區。20世紀40年代以后,是揚劇藝術走向發展與日臻成熟的時期,藝人們進一步向京劇學習了武打技巧、身段動作、服裝頭飾、臉譜化裝,還借鑒了越劇、淮劇及話劇等表演手段,豐富了藝術表現力
劇影月報 2013年1期2013-11-21
- 《十把穿金扇》突破了揚劇傳統的表現形式
周萍根據同名揚劇連臺本戲改編的26集揚劇電視連續劇《十把穿金扇》已先后由揚州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播放了,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揚州人,又是該電視劇的參與者之一,我與廣大的戲迷朋友一樣都收看了。雖然中央臺的播放時間將近零點,但作為一名揚劇藝術的從業者卻一點睡意也沒有,每天必看,堅持到全劇終了。有朋友問我,“你對這部揚劇電視連續劇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興趣呢?”我說,“首先,我是參與者,有責任對這部劇予以關注。這也是我應盡的義務。當然,主要還是這部劇的魅力吸引了我
劇影月報 2013年2期2013-11-21
- 《野豬林》被揚劇改“家”了——觀揚劇《野豬林》有感
之作??戳藫P州市揚劇團在上海演出的《野豬林》,覺得她既是原來的《野豬林》卻又是揚劇的《野豬林》,改得好,也演得好。對照原小說,她是一種創新、創造。第一,改編沒有照搬。改編者對原著加以豐富、發展甚至提高,沒有違背原著的主要情節(精神)和主題。第二,戲劇不同于小說,小說看到后面,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翻到前面再看,看電影和看戲不同,觀眾不能令演員(或影片)停下來再從頭來一遍。正如夏衍所說,電影是“一次過的”,其實戲劇也是如此。劇本不是小說,它要遵從舞臺演出規律。揚
劇影月報 2012年2期2012-11-22
- 揚劇曲牌[梳妝臺]淺析
要地方劇中之一的揚劇,原名維揚戲,俗稱揚州戲,流行于江蘇省的揚州、鎮江、南京及上海、安徽一帶?,F代揚劇表演上繼承了本地亂彈和揚州民間的花鼓、香火、秧歌、雜耍、龍燈、麒麟唱、蕩湖船等歌舞藝術傳統;音樂屬于曲牌體,以揚州花鼓戲和蘇北香火戲為基礎,吸收揚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調,又從流行于揚州的弋陽腔、昆曲、徽調等戲曲聲腔吸取養料,而最終成型。研究者普遍認為,揚劇唱腔剛柔并濟的風韻,主要是蘊涵了花鼓戲曲調的輕柔細膩,香火戲曲調的陽剛粗獷,民歌的雋永清新以及清曲的情感
劇影月報 2012年2期2012-11-22
- 揚劇:創新鑼鼓正鬧臺
■王正東近年來,揚劇又逐漸紅火起來。其紅火的原因,固然有多個個方面,但筆者根據自身實踐體會認為,根本的一條是揚劇近10年來持續的全面創新,而創新正是揚劇走向振興和繁榮的不竭動力。一.劇目創新──揚劇的生命活水。1980年代以后,正當電影、電視、卡拉OK,及其網絡文藝的狂潮洶涌沖擊而來之時,揚劇一度如其他傳統戲劇一樣,固守陳舊劇目,幾無新作、力作推出,老年人已看厭、青年人不愿看,觀眾流失、演員離去成為其必然后果。近10年來,揚劇界有識之士奮起拼博,力挽危亡,
劇影月報 2011年2期2011-12-30
- 竹笛在清曲唱段中的伴奏體會
舞臺,最終形成了揚劇。此時,以往的樂隊編制已遠遠不能適應新的表現形式,竹笛從此時起才正式在揚劇樂隊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通過數十年的演變與發展,揚劇樂隊中的竹笛已不是剛開始那樣只是加強樂隊音量和一般的烘托舞臺氣氛,而是可以根據劇情、人物需要采用多種技術手段改變竹笛音色。 表現舞臺需要的“抑”、“揚”、“頓”、“挫”,烘托演唱的 “喜”、“怒”、“哀”、“樂”。 以下是我伴奏揚劇“華”派,經典折子戲《斷橋》中白素貞主要唱段“沖亂云”的心得體會:揚劇《斷橋》一
劇影月報 2011年6期2011-11-16
- 揚劇“梳妝臺”腔調形態評析
芳“梳妝臺”,是揚劇中運用最廣泛的曲牌,藝人稱它為揚劇中的大鍋菜?!笆釆y臺”原為揚州清曲曲牌,是從明清小曲中演變而來的。在揚劇形成時期,藝人們把清曲曲牌“梳妝臺”加工改編、溶化進揚劇并成為常用曲調,經數代揚劇藝人的演唱,形成了不同風格流派的大家族。在演唱過程中,演員根據劇情的變化、劇中人物性格的需要,特別是根據演員自身的嗓音條件和特點,給以恰當的調整和運用,形成了諸多的流派風格,各顯風采。一、揚劇及其曲牌“梳妝臺”揚劇原名維揚戲,俗稱揚州戲,流行于江蘇省的
群文天地 2009年7期2009-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