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東

近年來,揚劇又逐漸紅火起來。其紅火的原因,固然有多個個方面,但筆者根據自身實踐體會認為,根本的一條是揚劇近10年來持續的全面創新,而創新正是揚劇走向振興和繁榮的不竭動力。
一.劇目創新──揚劇的生命活水。1980年代以后,正當電影、電視、卡拉OK,及其網絡文藝的狂潮洶涌沖擊而來之時,揚劇一度如其他傳統戲劇一樣,固守陳舊劇目,幾無新作、力作推出,老年人已看厭、青年人不愿看,觀眾流失、演員離去成為其必然后果。近10年來,揚劇界有識之士奮起拼博,力挽危亡,先后推出以《史可法》、《縣長與老板》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新創和移植劇目。我團雖為縣級劇團,也自主原創了大型古裝揚劇《貢茶奇案》和《皮五辣子吃官司》等,并移植改編《酒葫蘆》、《古井案》、《貶官記》等多部大戲,還創作了一批反映儀征經濟社會發展新氣象、新風尚的小戲。其中小揚劇《送行》參加了“中國濱州、博興國際小戲藝術節”,獲得了“最佳演員”等6項大獎。這些新劇目,或因貼近生活、內容新穎而膾炙人口,或因以現代理念演繹歷史故事而引發觀眾強烈共鳴,且其在藝術上基本保持揚劇程式、曲牌、唱腔等傳統特色的同時,又一改傳統揚劇節奏緩慢、情節拖沓冗長等弊端,并在舞美、音樂、燈光中全面運用現代科技,這種既大膽又適度的推陳出新,既滿足了青年觀眾的審美需求,又照顧到老戲迷的心理感受,新老觀眾都從視覺和聽覺上得到了不失傳統又耳目一新的全方位藝術享受。這些創新劇目象一股股激流噴涌的清泉,重新激活沉寂多年的揚劇舞臺,吸引新老觀眾重又喜愛揚劇、親近揚劇。我團正是憑借新編大戲《貢茶奇案》一舉獲得了第三屆江蘇省揚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等11個獎項、第四屆江蘇省戲劇節“優秀演出獎”等10個獎項。
二.表演創新──揚劇的新美風采?;仡檽P劇近百年歷史,從最先脫胎于民間的花鼓戲和香火戲,到其發展過程中又大量吸收揚州清曲和民歌小調的藝術營養,并向昆劇、京劇學習各角色行當的表演程式,再經眾多前輩艱辛努力,不斷推陳出新,逐步形成諸多流派。今日揚劇表演藝術傳統,正是其昔日不斷創新的結果;我們也絕不能因繼承傳統而拒絕創新、刻意強調“原汁原味”而原封不動,否則,我們這一代就沒有自己創造的東西留給后人。因此,對待傳統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揚劇的表演藝術只有在我們的不斷創新中才能不斷提升其精美度,再創新輝煌。循此道,當前揚劇表演藝術已在創新中初現百花齊放的新美風采。首先,作為傳統戲劇看家功夫的“唱”,已普遍突破以往因襲一般化、程式化的“以詞套曲”,以致千詞一曲、千情一唱的呆板路數,走上為刻畫人物、揭示心理、表現生活而唱的探索之路。我本人在飾演 《貢茶奇案》、《酒葫蘆》、《皮五辣子吃官司》等新編揚劇中一系列主人公形象時,就注意充分調用揚劇豐富的曲牌資源,演唱中又精心加以旋律調理、節奏營造、情緒渲染,使傳統揚劇聽來更加圓潤、流暢、優美,更能細致深刻地展示出人物的不同復雜心路歷程和典型性格,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這說明觀眾對揚劇演唱的適度創新是樂意接受和歡迎的。其次,揚劇“念、做、打”表演的創新也都精彩紛呈。如我團在《貢茶奇案》中,有一段表演利用揚劇花鼓戲中載歌載舞的程式,酣暢抒發男女主人公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懷,但我們在傳統程式中增添了夫妻搭肩摟腰、扭胯、互相逗樂等現代舞蹈元素,使該段表演更加充滿生活情趣,更為清新活潑,更切合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
三.演出創新──揚劇的創收之道。過去藝術樣式少,戲劇屬于稀缺資源,演員以在劇場演出為常態,觀眾以能在劇場看一出戲為榮耀。如今已進入能在手機上看遍全球影視的高科技時代,因而,昔日天天等客排隊買票進場看戲的“好日子”,在今天只能是特例,主動服務、送戲上門應成為常態,否則,揚劇將始終面臨生存危機,更何談振興、繁榮?近幾年,我團在堅守劇場陣地的同時,創新演出方式,打造服務品牌,拓寬創收之路:一方面進村入戶,為老百姓婚壽喜宴表演助興,每月都有近10場;另一方面與政府部門、大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配合其開展相關主題宣傳活動的演出,市地稅局還直接在我團掛牌“儀征市地稅藝術團”。四.培育新苗──揚劇創新的后勁所在。經過1980年代中期“停止演出、保留建制”政策的重創,現今揚劇人才匱乏,骨干力量缺失和人才斷檔成了揚劇持續發展的最大瓶頸。這一問題近年來已引起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開始加大投入培育揚劇藝術新苗??上驳氖?,此番培育人才一改過去單純在劇團師傳徒受的經驗式傳授方式,而走院校現代化正規培訓之路。我們儀征揚劇團于2008年委托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代培24名揚劇新苗,學制5年,學員的學費、生活費全免。僅僅經過2年專業學習,這批學員中年僅13歲的趙悅就于2010年5月在中國最高規格的少兒戲曲大賽中,以其表演的傳統揚劇《百歲掛帥》中經典唱段《登高丘》的蕩氣回腸、光彩照人形象征服了所有評委,摘取第14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金獎。在當今全國少兒戲曲大賽中京劇和昆劇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揚劇能摘得“小梅花”金獎,實屬難能可貴。正可謂“桐花萬里丹心路,雛鳳清于老鳳聲”,相信揚劇創新、全面振興的鑼鼓將在他們手中敲得更響,鬧得更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