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晨輝
摘要:揚劇作為我國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現已被錄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傳名錄,揚劇的發展歷史上出現了諸多藝術家,并且創作出了諸多經典作品。其中金運貴先生及其所創立的揚劇金派藝術便是這發展長河的一顆璀璨明珠。無論是從藝術性而是流傳度來說,“金派藝術”在揚劇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中金運貴先生的弟子姚恭林對于揚劇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實現了對金派藝術的改良,其“金派姚腔”受到了諸多人的追捧。本文對揚劇“金派姚腔”的形成進行探討。
關鍵詞:揚劇;金派藝術;姚腔;形成
金運貴先生所創立的“金派”唱腔對于揚劇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該流派特色鮮明,是揚劇發展史上一顆耀眼璀璨的明珠,雖已過去百年,仍然深深影響著揚劇的發展[1]。解放后,揚劇代表人物金運貴先生前往江蘇鎮江,并且將戲臺搬到鎮江。也就是從這時開始,京口潤州成為了揚劇史上發展的重要轉折點。直到今天,金運貴先生及其所創立的金派藝術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被人們廣泛認可。其中金運貴先生的姚恭林老師更是整個揚劇界的代表人物,他14歲便開始從藝,立志將揚劇發揚光大。果然不負眾望,他在金派藝術的基礎上對揚劇進行改良,創設了“金派姚腔”這一流派,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被稱為揚劇金派“第一小生”[2]。
一、揚劇“金派姚腔”形成
現如今“金派姚腔”仍然深受很多揚劇表演者及觀眾的喜愛和追捧,并且當下眾多揚劇生角大多都沿襲著姚恭林老師的創作思路,對不同人物進行演繹,并且金派梳妝臺、金派數板等一些耳熟能詳的曲牌仍然出現在每一場揚劇的表演中。
姚恭林老師在14歲便開始從藝,并且是“金派藝術”創設者金運貴先生的關門弟子。經歷了長時間的舞臺表演后,金運貴先生將自己的藝術精華悉數教授予姚恭林老師,姚恭林老師對于揚劇的理解也變得愈發深刻。并且師徒二人在身段展示、嗓音條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師徒二人的目標及追求也趨于相同,都是將揚劇發揚光大。這也讓金運貴先生和姚恭林老師成為了較好的朋友,兩人雖然是師徒,但是更像要好的親人。同時,姚恭林老師在藝術之路上不斷前行和探索,得益于金運貴先生的悉心教授,正是得益于此,姚恭林老師的藝術之路走得十分迅捷、舒適。作為姚恭林的恩師和指引者,對姚恭林老師的成長來說,金運貴先生擔任著重要的角色,起著重要作用。其中下述幾個膾炙人口的作品足以體現出姚恭林老師的藝術功底,如《十五貫》《二度梅》《紅樓夢》和《西廂記》等,上述作品都很好地體現了姚恭林老師的藝術功底,并且也是姚恭林老師成長歷程的體現。這些經典的劇目在精心地編排和打磨過程中也使姚恭林老師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加強技能學習,深刻理解揚劇的一個過程,也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姚恭林老師的唱腔水準得到了有效的增強。當然,姚恭林老師技藝的飛速進步也得益于金運貴先生的悉心教導。如果當時姚恭林老師被沒有拜金運貴先生為師,而是選擇了其他導師,那么姚恭林老師便不能很好的將揚劇中璀璨的金派藝術發揚光大,更不會在金派藝術的基礎上形成“金派姚腔”這一鮮明特點。對姚恭林老師來說,金運貴先生便是伯樂,而自己便是一匹需要馳騁千里的快馬,如果將金玉貴先生比喻成燭火,那么姚恭林老師便是被燭火點燃的蠟燭。無論是形體塑造,還是唱腔能力,亦或是在提高舞臺表演能力方面,金運貴先生均給予了姚恭林老師極大的幫助。其他方面更多來自姚恭林老師的自學及主動探索。姚恭林老師具有較強的探索精神和不懈的追求精神。揚劇作為一種具有強烈地方特色的劇種,如何全面把握大段大段的經典橋段,保證唱腔合理,并且做到媲美于原唱,是很多揚劇演唱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并且光是有唱腔還不夠,還需要將表演中的激情以及揚劇的特色體現出來。揚劇中以金運貴先生為代表的老派藝人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值得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3]。
姚恭林老師在金運貴先生的眾多弟子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揚劇表演藝術家。其中更值得被人們稱道得便是姚恭林老師在揚劇表演上所表現出的深厚的表演功力。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姚恭林老師對于鎮江市場劇團的發展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也是鎮江劇團的代表人物,他在揚劇表演方面不僅實現了對金派唱腔結構的豐富和完善,更是自成一派,形成了婉轉輕柔的演唱風格。除了演唱風格之外,在舞臺表演方面的知識和技藝方面的學習,姚恭林老師也沒有落下。唱戲已經入木三分但是演戲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唱念做打全方面姚恭林老師樣樣精通、樣樣擅長,并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將其展現給廣大觀眾,得到了諸多好評。因此,姚恭林老師所創設的“金派姚腔”是揚劇界的一次重大改革、創新和突破,并且從整體角度來說,“金派姚腔”的形成推動了揚劇的發展,使揚劇的舞臺水準及表演水平更上一層樓。從前揚劇以“聽”服人,如今揚劇更是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眼球[4]。
1980年后半時期及90年代初期,鎮江揚劇團開始逐漸走入低谷,發展緩慢。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通過改制后鎮江市場劇團已經從人們的視線中逐漸消失,但是姚恭林老師從來沒有停下自己探索和學習的步伐,繼續傳承和發展著揚劇?;诟鞣N因素,姚恭林老師同當時江蘇著名的二胡演奏家盧小杰及揚劇表演藝術家朱余蘭組成了全新的創作陣容,其中盧小杰同姚恭林老師一樣,從前也是揚劇團成員,而朱余蘭更是致命的揚劇表演藝術家。三人為觀眾們表演了諸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如《三試浪蕩子》《貍貓換太子》《梁?!贰犊兹笘|南飛》《韓湘子戲妻》等,得到了當時觀眾的廣泛追捧和喜愛。并且這段時期對于姚恭林老師揚劇生涯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同時這一時期也是姚恭林老師揚劇藝術生涯的巔峰時期,其在唱、演等能力上已經達到了個人乃至江蘇省的巔峰,再加上盧小杰和朱余蘭兩位出色表演藝術家的配合,該時期出現的作品每一個片段都是精華、都是姚恭林老師對于揚劇的深刻理解及認識的體現。
戲曲屬于一種角兒藝術,對角兒形成支持的當然是經典、膾炙人口以及極具代表的作品。姚恭林老師具有極為璀璨輝煌的揚劇舞臺生涯,并且為廣大揚劇觀眾們創設了無數個人物形象,貢獻了無數經典傳世的作品。但是這其中最令姚恭林老師滿意,也是導致姚恭林老師得到人們廣泛認可的當屬其在《珍珠塔》中所演繹的角色一一方卿?!墩渲樗繁緛聿粚儆趽P劇范疇,是蘇州作品。但是劇中人物特色鮮明,并且劇情緊湊飽滿,同戲曲表演的套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金運貴先生最早將《珍珠塔》引入到揚劇中,具有鮮明的時代和地域特色。之后經過姚恭林老師對《珍珠塔》的改良,使其成為一部經典的傳世作品,情節精彩動人,劇情一波三折,作品中的核心唱段膾炙人口,幾乎被所有揚劇觀眾所熟知。雖然前前后后有無數人扮演《珍珠塔》之中方卿的角色,但是每當“三年前”這樣的唱段響起,觀眾們心中所浮現的還是姚恭林老師的身影,這便是角兒所體現出的魅力。所以姚恭林老師的在揚劇界的成就極高,為廣大觀眾刻畫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人物,同時也獲得了“金派第一小生”這一美譽。
二、揚劇“金派姚腔”的傳承
雖然隨著新興事物的出現及發展,導致揚劇處于冷落境地。但是因為政府對文藝工作及傳統文化的重視,揚劇還沒有到衰亡的地步,前景仍然充滿著光明。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應該不斷傳承和創新揚劇“金派姚腔”,充分發揮市場的聯動機制,推動揚劇的大力發展,為揚劇“金派姚腔”的發展注入無限的活力。
文化創新的推動力能夠有效促進教育產業的良性發展,應組織揚劇交流活動,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并且加強對出版物發展重視,可以通過書籍、影像等形式使更多的人了解揚劇,了解“金派姚腔”。
在揚劇發展過程中,劇團、相關機構及社會組織均具有重要作用,應明確發展方向,加強組織與組織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推動揚劇發展。
三、結論
姚恭林老師及他所創設的“金派姚腔”藝術流派,是在揚劇發展進程中經過長時間的沉淀所形成的,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產物,同榮譽無關,同時這也是姚恭林老師對于揚劇付出所得到的回報,令后生尊敬。
參考文獻:
[1]葛巧芹.揚劇金派和越劇尹派的對比分析[J].劇影月報,2018,000(001):P.51-52.
[2]張紅梅.婉轉纏綿的唱腔慎思明禮的立意一一淺談揚劇金派名作《珍珠塔》[J].劇影月報,2017,0(6).
[3]周秋生.字腔含情尤為貴一一傳承揚劇“金派”藝術感悟[J].劇影月報,2014,(5).
[4]羅戎平.鎮江與揚劇的傳承藝術[J].劇影月報,2014,0(6).
[5]羅戎平.鎮江與揚劇的傳承藝術[J].劇影月報,2014,(6).
[6]徐有明.難忘我的揚劇之路[J].劇影月報,2018,000(004):P.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