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鵬程
【教學目標】
1.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味。
2. 借助插圖,了解古詩大意,感知六月西湖雨景的奇麗。
3. 想象畫面,體會詩人對西湖雨景的喜愛之情,品悟悠然灑脫的心境與情懷。
【教學重難點】
1. 借助插圖,理解詩意。
2. 體會詩句的語言美,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解讀詩題
(一)游戲激趣,引出新課
師:同學們,在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環節,叫作“飛花令”,兩個選手輪流背誦含有關鍵字的詩詞句,直到有一方背不出,另一方則獲勝。今天我們也來玩一玩這個游戲,關鍵字定為“雨”。老師先來開個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同學們開始!
(二)進入詩題,理解題意
1. 師:大家的表現很優秀,能夠看出大家的積累非常豐富。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首關于“雨”的文章,相信學習完這首詩之后,大家的積累會更上一層樓!
2. 解讀詩題,理解題意。
(1)齊讀詩題。
(2)理解詩題。(提示:結合作者生平,可以初步理解為蘇軾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樓喝醉后寫的詩)
設計意圖:有效的導入能夠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促進學生快速進入課堂環節。此外,詩題是學生學詩最先要跨過的門檻,理解詩題有助于學生理解整首詩。在本詩中,“醉”字可以進行多維度解讀,如醉酒、陶醉等,但在初步解題時,可以理解為醉酒?!皶弊謱τ趯W生而言有點難以理解,這里需要引導學生猜想,理解為書寫的文章。通過對“醉”和“書”二字的理解,可以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二、借助插圖,理解詩意
(一)初讀古詩
師:哪位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聲音要洪亮,讀準字音,讀出詩的韻律美!
(二)理解詩意
1. 借助教材的插圖,結合上下文,通過聯想,同桌互相交流每一句詩的大意,如果交流后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記錄下來。
2. 全班共同交流古詩大意,教師針對學生存在疑惑的詞、句進行重點講解。
(三)再讀古詩
梳理完古詩大意后,讓學生再朗讀一遍詩歌,感受詩歌的節奏之美。
設計意圖:這首詩的大意較容易理解。因此,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借助插圖、記錄不懂之處和交流反饋的方式來理解詩意,借此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師重點講解學生疑惑的部分以及學生再讀古詩,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促進學生的理解,為深入學習本詩奠定基礎。
三、想象美景,品味手法
這是一首典型的寫景詩,詩中的每一句都猶如一幅躍然于紙上的美景。師生一起深入品味這首短詩,領略一番壯麗的西湖雨景。
1. 師:黑云翻墨未遮山。讀完第一句后,同學們的腦海中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這一句重點寫了什么事物?為什么“未遮山”?當你看到忽然“變了臉”的天空,你覺得烏云能否一下就把山巒籠罩起來?(預設:“未遮山”更能體現出天變得急,雨來得快)
2. 師:白雨跳珠亂入船。讀完第二句,同學們眼前呈現出一幅什么樣的動態景色?想象一下白雨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是白雨?和“跳入船”聯系起來思考一下。(預設:白,說明雨下得大)
3. 師:前兩句寫云是什么顏色,雨是什么顏色?這兩者的顏色對比能讓你產生什么感想?它們共同描繪了什么畫面?你能從這兩句詩讀出什么韻味?
4. 師: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這兩句又給我們勾勒出了什么樣的畫面?這兩句描寫了什么景物?一個“忽”字說明了什么?第四句描繪的畫面和前三句有什么不同?(預設:描寫雨下的時間短,去得快,前三句是動態描寫,第四句是靜態描寫)
5. 聽描述,想象畫面。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中描繪的景象。其他學生將眼睛閉上,跟隨這個同學的描述想象畫面。
6. 師:如此美妙的景色,難怪詩人忍不住提筆狂書。同學們,現在再來思考一下題目中的“醉”,你們覺得,它其實還有哪一層含義?(預設:陶醉之意)
7. 師:詩人陶醉在奇麗的景色之中,同學們似乎也沉醉其中。接下來,請同學們分組朗讀。男生組朗讀前兩句,女生組朗讀后兩句。
8. 教師小結。師:作者通過運用對偶、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西湖驟雨從陰到雨再到晴的場面描寫得十分生動,描寫出了一幅美妙的湖光山色圖,既有動態之景,也有靜態之美,既有聲音之感,也有色彩之比,讓人似乎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設計意圖:通過語言描述和想象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畫面,體會詩歌語言獨特的藝術魅力,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四、結合背景,品悟情感
(一)了解寫作背景及詩人的性格
教師出示: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蘇軾任杭州通判。這首詩便是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覽西湖時所作的五首詩中的一首。蘇軾天性樂觀曠達,所作詩詞大都激情磅礴、氣勢恢宏,具有濃烈的豪放之氣。
(二)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與心境
師:了解到蘇軾的這些信息,你覺得蘇軾當時在游覽西湖時的心境是什么樣的?他對這場意料之外的雨的到來又持什么樣的態度?(提示:從詩句中能夠看出蘇軾對西湖雨景的喜愛與贊美之情,正如他曾寫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場雨并沒有破壞蘇軾游玩的心情,反而為游覽增添了一份趣味,更加突顯了蘇軾悠然灑脫、樂觀豁達的人生心境與情懷)
(三)拓展資料,感受蘇軾人生態度
蘇軾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在他的很多詩詞中都能見到,比如: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巍ぬK軾《贈劉景文》
引導學生大聲地讀一讀以上詩句,品味一下蘇軾在詩句中所傳遞出的人生態度。
(四)配樂朗讀,回味美妙的詩情
教師播放音樂,讓學生伴隨著音樂朗讀古詩,讓學生再一次走進西湖,領略詩人所塑造的西湖美景。
(五)課堂小結
師:這是一首寫景詩,但景色之外,詩人的情懷也不由自主地顯露出來。希望同學們在感受大自然黑云、白雨、狂風、湖水等景物瞬息變換、妙趣橫生的同時,也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寫作背景和詩人性情,能夠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以及追求的人生格局。依托補充材料,能讓學生感受到古詩的趣味,增添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作者單位:陜西省紫陽縣東木鎮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