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延
“老師,我家的孩子多多少少有一點特殊,希望您和其他同學、家長能夠多給他一些包容與體諒,謝謝。”這是在我剛接手現在這個班級的時候,小通的媽媽用略帶哽咽的語氣向我發出的“求助”。
沒有見到小通前,我知道他有一些生理性的多動,但我以為他真的像他媽媽口中所說的只是有一點點特殊,需要大家多給予包容。沒想到在課堂上和集體活動中,他特別容易激動,還會做出傷害同學或老師的行為。從小通日常的表現來看,他聰明機靈,本性不壞,但好像有一頭狂躁的“小獅子”藏在他內心,慫恿他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我對他的教育不敢有一點偏差,擔心一旦走錯一步,就會誤打開柵欄讓“小獅子”跑出來。
我這個班主任只能邊操作、邊研究。我和小通進行了一次談話:“老師把你的位置安排在講臺桌的邊上,是因為這兒離老師最近。我作為你的班主任,是你可以無條件信任的人,我會保護你、幫助你,和你一起走很遠的路。其他老師也會在第一時間為你提供幫助……”談話后,小通還是會做出一些影響他人的不良行為。我處理完他的事情后,再次跟他談話……反復多次后,我發現他有了一些改變,不會往別人的衣服上潑消毒水,也不會隨便拿別人的物品,遇到問題也會向我求助。
后來,我發現小通的“能量”真的是太強大了,大到班級中的其他同學都會被他所影響,時不時也會制造出一些小問題。最可怕的是,學生們認為這樣一個混亂的、沒有正向引領的班級環境是正常的,沒有一個人對小通說“不可以”。甚至有學生在遭到了他的欺負后都不會反抗,也不會告訴家長……長期如此的話,我擔心會出現校園霸凌。
據我的觀察和分析,小通除了自身的生理原因外,在低年級時應該也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導致到中高年級呈現出傷害別人的行為。然而,這一切并不能說明他的本質是一個壞學生。他的問題應該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而是在長期與父母、老師、同學們的“斗智斗勇”中形成的。他已經習慣以自己認為是合理的方式來引起老師、家長、同學的注意,即使受到關注的是他的惡習,他也能得到滿足。
于是,我先做其他學生的思想工作,引導他們發現正常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引導他們學習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不好的事情;引導他們不要孤立小通,而是用集體的力量去幫助他、改變他。接著,我和小通的家長進行溝通,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們也認為小通需要在社會交往中學會正確的為人處世之道。此外,我還將小通的座位挪到了班級靠后的一個角落。因為班主任不能總圍繞著問題學生轉,這樣會耽誤對班級里其他學生的教育。
經過一段時間的“冷落”,小通的惡習有所收斂,他也察覺到了自己的改變。我趁機多與他單獨溝通,耐心地引導他、鼓勵他發現班集體的美好、學習的樂趣,讓他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從而認識到自己以往的錯誤,更發現自己可以不斷地變好起來。
同時,當小通能夠主動做正確的事,如能夠完成學校的午餐護導工作,能主動幫助同學們處理和解決日常中的小矛盾,懂得當老師在講話時要號召同學們保持安靜,會在下課后叫同學們一起打掃衛生……我都會給他一個贊許的眼神,或是為他豎起一個大拇指,又或是在班上夸贊他,以此強化他的正確行為。
無論小通有多么特殊,他始終是我們集體的一員,現在的他已經能和我互相信任,能和同學們友好相處,學會在集體生活中努力克制自己的躁動情緒了。雖然他偶爾還會給我和其他同學制造出難題,但我會不斷探索對他的教育方法,也會和同學們、家長一起改造他,讓他這只“小獅子”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光明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