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環
摘 要: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對內容的分析以及學生想法的輸出,無一不是建立在良好的閱讀基礎上的。通過結合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從單元視域出發,積極聯系教材,組成群文,豐富閱讀資源,體現出群文閱讀的趣味性與啟發性。這也決定了群文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但要實現良好的群文閱讀效果,還需要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選擇與運用上進行研究與探索,才能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單元視域;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6-0189-03
新課標明確地指出了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堅持以生為本的基本原則。通過將閱讀教學與學習任務與內容相結合,在閱讀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可以獲得更好的語文教學效果,更好地將素質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落到實處。
1.單元視域下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內涵與特點
小學語文課本中涵蓋著十分豐富多樣的內容,且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經常采用單元任務的方式呈現。通過不同的單元相類似的題材、內容、文本集中在一起,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習與吸收,通過對同類型內容的強化學習與訓練,能夠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形成有效的經驗與記憶,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而且,單元主題形式、任務群形式的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將相似的內容進行強化、提煉。尤其在單元視域下,開展群文閱讀,能夠通過類似風格、類似文體內容來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雖然從短期內來看,局限于一定的題材與類型中,但是,卻是一種循序漸進的,不斷夯實基礎的有效閱讀策略。這也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征相符合。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辯證思維都處于發展中,如果只是蜻蜓點水般的簡單嘗試,是難以留下深刻印象的。而通過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運用,通過閱讀指定范圍的相似文本,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效率。在群文閱讀策略的指導下,在具體的閱讀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所接觸到的詞匯、語篇的特點高度相似,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上下文,更有利于沉浸式閱讀的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在相似的背景知識下,更好地習得語法結構和語篇特點,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質量,而且由于有效閱讀的積累,這種有效性還會作用于書面表達時得到更好的應用與實踐。由此可見,群文閱讀模式能夠使閱讀的語法、語境、內容高度集中,能夠強化學生的語言思維以及寫作應用能力。這對小學階段打好基礎,提升學生的語言思維而言,是一種十分高效的閱讀教學策略。
2.單元視域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單元的統整性認知
作為語文這種綜合性強、應用性強的學科而言,要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加強對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應用,尤其要重視閱讀教學策略的針對性與全面性,通過閱讀教學來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積累。根據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當前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形式是以單元學習任務群的形式呈現。而閱讀是語文教學任務群中的重要任務,無論是散文,還是詩歌,無論是古詩詞,還是其他體裁形式,都需要以深厚的閱讀為基礎進行有效性教學開展的出發點。群文閱讀就是與單元模式相對應的一種系統化的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根據單元的主要題材與內容來開展深度閱讀,體現閱讀的實用性,以此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雖然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特點與作用都十分突出,但部分教師由于對單元認知與理解的不足,對單元概念存在認知誤區,在閱讀內容上,以及閱讀方法的運用上,僅僅只是局限單元內的文本內容,而沒有進行有效拓展,從而使群文閱讀的統整性不足,制約了群文閱讀教學策略作用的發揮。
(2)缺乏明確的閱讀目標
單元視域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高質量實施,不僅需要有效的方法,還需要明確的目標。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也有著一定的安排,有著相應的任務與計劃,在閱讀教學活動的落實上也應如此。唯有如此,才能夠根據單元的類型與主題來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并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來看,群文閱讀教學策略雖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手段,但是其積極作用仍然沒能充分發揮出來。影響群文閱讀作用發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與缺乏明確的閱讀目標,沒有做好閱讀規劃不無關系。單元作為一種學習單位,不僅要在教學上以目標為導向,同時在閱讀上也要體現規劃性,這樣才能夠使所有的單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篇到組,從組到單元,并使各個單元之間進行有機聯系。由于缺乏明確的目標,沒有針對不同的學習單位的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來合理地設計閱讀活動,以至于群文閱讀難以為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識的拓展發揮有效的作用。
(3)缺乏有效的閱讀指導
以單元為學習單位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不僅要體現全局性和目標性,還要落實有效的指導,體現閱讀的實用性。閱讀教學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同時發展他們的口頭交流以及書面表達方面的技能。但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現狀與成果來看,群文閱讀之所以難以發揮出預期的作用,是由于部分教師在閱讀過程中,對學生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模式缺乏有效的指導。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沒有帶著目標,帶著問題,帶著思考與發展的眼光去閱讀,以至于閱讀的作用發揮有限,難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與表達、建構與應用能力。
(4)缺乏層次性的閱讀安排
無論是教學安排,還是閱讀活動的落實,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必然會由于學生基礎的差異和能力的差異,而表現在閱讀成果上的差異,在群文閱讀活動的開展中也是如此。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在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實施與運用中,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因人而異地制訂閱讀計劃,安排閱讀任務。但從當前小學群文閱讀活動開展的實際來看,共性閱讀、統一閱讀的現象還較為明顯,這樣就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難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這是由于,在統一閱讀背景下,閱讀內容、閱讀進度與節奏,與學生的興趣和能力不匹配,以至于閱讀的作用難以充分地發揮出來。不難看出,這是由于在群文閱讀活動安排時,部分教師沒有提前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因此難以按照學生的具體能力合理地安排閱讀活動,以至于影響了閱讀作用的發揮。
3.單元視域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措施
(1)以單元內容為基礎展現大局觀
群文閱讀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閱讀策略,特別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在理解能力上需要不斷地加強,而理解能力的培養是需要循序漸進進行的。通過群文閱讀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率的閱讀,這樣能夠通過相似的主題、文本內容和情節形式來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了解不同詞匯在不同情景下的運用。在以單元為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為了實現更好的閱讀效果,要以單元內容為出發點,但不能僅僅局限于單元內容中,而是要融入大局意識,要體現全面性。具體體現在閱讀教學的設計上,要形成連貫性和整體性,要以單元知識結構的特點為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從小學生的特點與思維出發,掌握該單元的重點與要點,并根據這些內容設計閱讀教學,在閱讀語境中,要從單篇到單元,立足知識的連續性與關聯性。例如,《生命的價值》以及《尊重生命》這兩篇課文,都是從珍惜生命、了解生命為出發點的教材文本,那么,就可以對這兩篇課文資源進行整合,提煉中心任務,集中對生命的探討,在課內集中于探討生命的特點,而課外閱讀則以生命的多樣性、理解與尊重生命為主。通過課內與課外有效閱讀,通過對資源的深度整合,加深學生對生命主題的印象以及對生命內涵的理解。這樣才能夠有序、高質量地推進群文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
(2)制訂閱讀計劃,明確閱讀目標
如果要將語文教學對閱讀能力培養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最關鍵的步驟是明確基本的教學要求,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合理的閱讀教學規劃,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單元教材與群文閱讀的優勢。首先,要明確閱讀的目標,根據單元內容特點來落實閱讀目標,或是突出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還是詞匯的積累,或是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在明確這個大目標的前提下,合理地組織閱讀活動。其次,要按照本單元的內容,提煉出閱讀的要點,從學生的學習現狀出發,要想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時間,就必須學會如何提煉要點,并在此基礎上,以此為中心進行擴展。以課堂時間的有效性為基礎,可以將閱讀計劃延伸到課外,這樣一來,不僅能提高閱讀量,還可以讓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去沉下心來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度學習,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語文學科的學習以及個人未來的發展都大有裨益。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好課內群文與課外閱讀的規劃,在目標的引導下,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就需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以及語文教學的目標,科學設計與精心組織群文閱讀活動。通過科學選擇文本,做好閱讀計劃,采取有效的指導策略來實現有效閱讀,高質量閱讀。
(3)結合閱讀內容,進行科學指導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深度融合閱讀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提供有效的閱讀指導,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通過有效指導,可以使學生形成更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良好的閱讀技能,從而幫助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涵。首先,教師應在閱讀時指導學生有效整理閱讀信息。例如,在《水滸傳》的群文閱讀活動開展中,在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中,要求對重點人物進行精讀,對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性格特征以及故事梗概等信息進行整理。比如,吳用這個人物的主要特點,其在《水滸傳》中的角色定位等;又如,扈三娘這個女性人物的性格特點、外貌特征、人物事跡等,作為《水滸傳》中少有的女性形象,扈三娘的形象是十分鮮明的,通過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對相關閱讀信息進行整理,不僅有利于梳理不同人物的特點,也可以從不同的人物形象中,了解整部作品的豐富內涵。
在閱讀信息的整理方法上,可以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整理,這樣清晰明了。通過文本信息整理,引導學生了解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并鼓勵學生在寫作活動中進行應用。其次,要引導學生梳理閱讀內容的語言風格。例如,在五年級下冊教學中,《童年的發現》主要寫了作者在童年時期發現了關于胚胎發育的規律過程,語言形式十分活潑,明快。引導學生來分析這種語言風格的優點與特點,除了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讓學生了解文學表現形式的多樣化,還要鼓勵學生對不同人物的語言風格進行差異化分析,對語言結構進行比較,培養學生的文學賞析能力。
(4)結合學生實際,實施分層閱讀
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有效運用,除了從內容上進行科學選擇,從閱讀計劃上做好規劃,以及落實閱讀方法的指導,還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閱讀基礎與能力水平來實施分層閱讀,這樣使閱讀內容和任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及閱讀能力相適應,才能夠更充分地發揮出閱讀的作用。因此,在進行群文閱讀活動時,要以學生真實情況為出發點,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及個人特點來策劃閱讀教學工作,對閱讀能力一般的學生,要放慢閱讀速度,減輕閱讀任務,以投入為主,打好基礎,養成習慣再進行深度閱讀。對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引導其進行深度閱讀、思辨性閱讀,不斷拓展閱讀內容,并將閱讀與書面表達進行融合,切實提升閱讀的實效性。通過實施分層閱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閱讀中有所收獲,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要實現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積極作用,就需要從閱讀教學策略上深入研究,積極探索并運用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通過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有效運用,更好地將單元內容以及閱讀篇目中的內在關聯更充分地展示出來,加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認識,讓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以此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構建與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蘆茂盛.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優化措施[J].學周刊,2021(21).
[2]許曉花.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分析[J].天津教育,2021(17).
[3]王黎明.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初探[J].考試周刊,2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