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琿峰
【摘 要】在統編版語文教材現代詩教學中,教師要緊扣現代詩的文體特征和文本語言特點,貫徹落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提出的“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嘗試創作文學作品”等相關要求。本文以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現代詩二首》的教學為例,從“暢讀”“暢想”“暢寫”三個方面做了相關教學策略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現代詩 教學策略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
統編教材選編了一定數量的現代詩歌。這些現代詩語言優美,形式自由,意境豐富,情感真摯。現代詩語言不同于古詩詞的晦澀難懂,有利于我們的教學。不過,我們要完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體驗情感,展開想象情境,領悟詩文大意”等相關要求,以及“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中提出的“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嘗試創作文學作品”等要求,還是需要一定策略和技巧的。結合個人課堂教學實踐和《課程標準》的學習,筆者認為,我們需要在暢讀、暢想、暢寫上下足功夫。現以統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現代詩二首》為例,談談筆者的感受和體會。
一、暢讀:讀準讀流利讀出節奏,感受現代詩的語言魅力和豐富情感
現代詩教學中,我們要把朗讀作為一項基本任務,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綜合運用各種朗讀技巧和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讀出詩歌的韻律和節奏,以此推動學生對詩歌的深入解讀,感悟詩歌的意境之美,理解詩歌蘊含的豐富情感,并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
1.臺階式朗讀,從易到難逐步讀出情感。
讀準字音是朗讀的起點和底線,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還要讀得通順、流利,最終將文本讀出節奏感、讀出感情。現代詩朗讀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經歷從讀準到讀流利、再到讀出情感三個不同的階段。
《秋晚的江上》一詩只有短短兩節七行42個字,卻并不好讀。朗讀時,我們可以先要求學生自由讀詩,然后通過指名讀的方式檢查并指導學生讀準生字“巢”和“葦”。接下來要求學生再讀文本,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通過熟讀的方式做到讀通句子。最后一步讀出情感非常重要,難度也很大,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先自己揣摩情感,把這種情感通過朗讀的方式體現出來,然后針對學生朗讀存在的具體問題,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范讀、交流討論等方式,做好朗讀指導。如學生將“雙翅一翻”讀得四平八穩時,教師范讀給學生時,可指導他們語速要適當地快一些,體現出歸鳥動作的敏捷麻利,最終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感情地讀好課文。
2.采取多種朗讀形式,讓朗讀充滿趣味。
學生多遍重復朗讀,難免感到枯燥乏味,從而降低興趣,這時候豐富朗讀的形式就非常重要。現代詩朗讀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教師范讀、領讀,學生齊讀、男女分組讀、“開火車”讀、不同的語氣語調讀等形式,還可以采取配音讀、比賽讀等形式,讓朗讀豐富多彩起來,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
如《花牛歌》一文的朗讀,課堂初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自由讀,然后指名讀以檢查字音,隨后教師范讀全詩,增強學生對詩歌節奏、韻律的把握,接下來組織學生采取男女分組讀、配樂朗讀等多樣形式讀好詩歌,最后再采取小組打擂臺比賽讀的形式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如此,學生自然不會感到朗讀的單調無趣。
3.結合文本內容朗讀,讓朗讀再上層次。
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固然是好的,但僅僅追求形式的多樣性是低層次的,有品質的朗讀必須和文本內容緊密地結合起來。有鑒于此,現代詩朗讀教學中,我們要根據詩歌的內容、語言特點等精心設計朗讀形式,讓學生在深層次的朗讀中深入理解詩歌的內涵。
如《秋晚的江上》一詩,我們可以結合文本,引導學生通過改變聲音的高低、輕重、長短、快慢等,一讀具體物象,讀好詩中的“鳥兒”“斜陽”“江上”“蘆葦”等自然景物;二讀畫面,讀出西下夕陽、歸巢鳥兒、頭白蘆葦的靜態美景,讀出歸鳥翻翅、斜陽掉落的動感畫面;三讀意韻,讀出倦意的鳥兒背負斜陽、不堪沉重的負擔,讀出鳥兒翻動雙翅、抖落斜陽、希冀自由的情感。經過這樣的朗讀,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將從外向內延伸。
4.重點詞句指導,讓朗讀有滋有味。
做好朗讀指導是現代詩歌朗讀教學的關鍵一環。現代詩情感豐富,一般來說小學生都能夠讀準、讀流利,但要讀得感情充沛,則不太容易。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抓住詩歌文本中的重點字詞和難讀難懂的句子作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把握朗讀技巧和情感基調,最終把個人獨特的情感體驗通過朗讀的方式鮮明地呈現出來。
如《花牛歌》一文“小尾巴甩得滴溜溜”中的“甩”字體現了花牛的頑皮和悠閑,當學生讀不好時,我們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把“甩”字讀得重一些,把這一整句讀得輕快一些、俏皮一些,從而讀出韻味來。“壓扁了一穗剪秋羅”中的“壓扁”一詞體現了花牛身子的沉重,我們要指導學生把這一句讀得慢一些,把“壓扁”一詞也讀得稍微重一些,體現出花牛的頑皮之意或者對剪秋羅的一絲惋惜之情。
二、暢想: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深刻感受現代詩的豐富內涵
想象是詩歌的翅膀。《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的“閱讀與鑒賞”中提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中也明確提出,要通過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現代詩教學,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是一項基本要求。我們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美感經驗,引導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再現詩歌描述的畫面,豐富詩歌的意境之美,填充詩歌的留白,從而幫助學生深刻感悟詩歌蘊含的豐富內涵。
1.以具體物象為點,聚點成畫。
詩中有畫是詩歌的重要特征。詩歌的畫面是由一個個具體的物象組成的。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具體物象,通過想象將這些具體物象組合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高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詩歌蘊含的豐富內涵。
如《花牛歌》一文,有花牛、草地、剪秋羅、白云、太陽、西山等物象。我們要引導學生根據詩文的描述閉眼想象一下:花牛屁股坐向青青的綠草地,壓扁了色彩鮮明的剪秋羅;花牛臥在青草地,天上白云悠悠飄蕩;花牛在草地上悠閑地晃悠,身后的小尾巴上下左右故意地甩起;太陽趁著花牛酣睡,偷偷地準備從西山落下。四幅畫面中的花牛“坐”“眠”“走”“夢”,動景與靜景相互交替,具有極強的畫面感。學生通過想象,在腦海中形成了畫面,也就理解了詩文。
2.發揮課文插圖作用,讓想象有立足點。
統編語文教材在編排時,給許多課文都提供了畫面精美、形象具體的插圖。這些插圖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徑。現代詩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文插圖的形象性與直觀性特點,讓其成為學生發揮想象的重要起點,從而深入理解文本。
《秋晚的江上》一詩只有42個字,如何從簡短的文字中發現豐富的意蘊?教材提供了一幅插圖,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先觀察插圖,說說這幅歸巢圖。學生通過插圖獲得了這樣的認識:夕照西下,三只回家的鳥兒帶著一絲絲倦意,在蘆葦地上空奮力扇動著翅膀,雪白的蘆葦被夕陽染紅了,在隨風搖蕩。他們對詩文的文字描述也就有了深刻的認識,為進一步想象拓展畫面內容做好了鋪墊。
3.深入重點字詞,豐富畫面內容。
詩中的許多字詞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意蘊,這些字詞是理解詩文的重要突破口。我們要抓住詩中的重點字詞,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進一步深挖字詞的豐富內涵,從而幫助學生較好地、深刻地理解詩歌內容,體悟詩人的情感。
《秋晚的江上》中“馱著斜陽回去”的“馱”字意象相當生動,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詩人情感的植入。它指向這樣一層意思:鳥倦人也倦。如果我們能恰當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讓學生演示一下弓背馱負東西是一種什么狀態,交流背負東西的疲憊感,那么學生一定會感受到鳥兒在歸巢途中不堪沉重負擔的疲倦。這些凝練的文字在轉換成豐滿的畫面之時,也將加深學生對作者情感的體驗。“翻”字也是如此。教師可讓學生用手做一做“翻”的動作,再用雙臂當作翅膀做一做“雙翅一翻”的動作,想象一下鳥兒是如何把斜陽翻到江中的,體會鳥兒希冀于一種自由的生活的情感。詩的意象會因此顯得更加生動。
三、暢寫:以課文為例子,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奧秘
《課程標準》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中明確提出:“學習用口頭或者圖文結合的方式創編兒童詩和有趣的故事,發展想象力。”統編版教材選編的現代詩語言美、想象美、意境美,有著獨特的審美特點和教學價值,是我們開展語言運用實踐訓練的重要載體。
1.臨摹仿寫現代詩。
基于文章的語言表達特色,在臨摹模仿中掌握作者的表達方法是學生克服習作畏難心理、降低學生習作難度、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現代詩寫作雖與學生日常作文有所不同,但并不難寫,只要我們幫助學生打開思路,他們就會有出色的發揮。
以《花牛歌》一詩為例,全詩四節,每節兩行,其中每節第一行是重復的句式,一唱三嘆,文字簡單,詩句平淡,但反復咀嚼后我們會感覺其意境無窮。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交流和討論: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花牛除了在青青的草地上或坐或眠或走或做夢,還可能會做什么,會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而后,讓學生根據文本劇情想一想。在學生有了明確的想法后,教師再將課文中的句式“花牛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寫作支架的方式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將心中所想轉化為文字記錄下來,并通過多讀的方式修改,盡可能地體現出節奏韻味,最終通過模仿掌握課文的寫作方法來表現花牛的形象。
2.開展自由式創作。
鼓勵學生嘗試模仿寫作現代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天性,但我們不能僅僅局限在模仿寫作現代詩上,還要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進一步嘗試,把所知、所感、所思通過多種書面表達方式表現出來,在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現代詩的進一步理解。
以《秋晚的江上》一詩為例,作者僅用寥寥數筆便勾畫出一幅動靜結合、聲色俱備的倦鳥歸巢、紅霞滿天的秋江晚景圖。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一下,課文描寫了什么景觀?除了課文描述,江上、江邊還會有什么物象?鳥兒雙翅一翻,這些物象和蘆葦一樣,又會妝成什么樣子?如此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感悟到的畫面補充到詩作的畫面中去,擴寫為兩三百字的小短文;或者繼續在“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這一句詩之后進行現代詩續寫,在詩人表達向往擺脫重負、向往自由的基礎上,表達出學生自己的獨特情思。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楊陵區教育局教研室
本專輯責任編輯:蘇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