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定
江蘇省高郵市汪曾祺學校原為江蘇省高郵市贊化學校,2003 年改制為民辦學校,2017 年創辦小學部。近年來,因政策調整以及教師流動等因素,學校教師隊伍建設面臨一定挑戰。為穩定教師隊伍、壯大名師群體,學校精心謀劃師資建設,矢志鍛造實力團隊,打出了教師隊伍建設組合拳,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學校發展積蓄了后勁。
學校每年都會引進一批青年教師,為了讓他們盡快進入角色,勝任教學工作,學校制訂了一套完整的入職培訓體系。
一是崗前培訓。崗前培訓是青年教師“入職第一課”。學校努力優化崗前培訓的時間安排、活動組織,確保培訓實效,讓新教師上出執教生涯精彩第一課,以良好的教育教學本領取信于學生和家長。
二是對口幫扶。學校利用集體備課活動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幫助青年教師提高鉆研文本、分析學情、設計教學和駕馭課堂的實際本領,為他們站穩講臺、有效開展教學打下基礎。學校為青年教師選聘導師,通過老教師傳、幫、帶,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三是聚焦課堂。學校要求中層以上干部、各級學術骨干走進青年教師課堂,幫助青年教師診斷“教”的疏漏和學生“學”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調整教學方案,指導學生學習,提高課堂實效。對問題較突出的班級、學科,要明確提醒,指導改進。并且視具體需要,適時開展跟蹤調研。
四是制度約束。學校按照“以練助訓、以幫帶訓、以考促訓、以賽代訓”的思路,以“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的要求,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業務水平。例如,開展青年教師“演講、書寫、教案、課件、說課、論文”六項全能教學基本功大賽,舉辦各學科優秀課比賽,組織35 周歲以下青年教師參加“師生同考”,要求教齡未滿3年的新教師同步完成九年級學生綜合復習資料,積極推薦他們參加各級教學基本功大賽或在學科教研活動中開課亮相……青年教師在實踐中摸爬滾打、比武打擂,練就一身硬功夫。
學校在抓好青年教師培養工作的同時,還努力壯大骨干教師隊伍,提升骨干教師層次。
加強研究是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學校立足于校本培訓、草根化教研,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開展高端研修,通過氛圍營造、制度設計、評價激勵等,逐步讓閱讀教育教學著作、開展課題研究、撰寫教育教學文章、參加各類沙龍論壇等,成為教師日常教育教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培養更多的骨干教師。
在傳統的“行政金字塔”之外,學校還搭建了“學術金字塔”,引導教師根據個人特點制訂專業發展規劃,鼓勵教師從“教書匠”向研究型、專家型、學者型教師努力,成為該學科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三年一個任期的校內職級班主任、學術骨干評選,已經進行了六屆,借助這一平臺,大大提高了教師專業成長的自覺性。
擁有一支穩定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是民辦學校持續、穩定、健康、和諧發展的基礎。為了留住人,學校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豐富其文化生活,讓他們共享發展成果,增進其職業認同感和學校歸屬感。
一是公正評價。學校堅持同工同酬,建立相對科學、規范、公平的過程考核與質量監控機制。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分配機制,為教師構建了公正的工作平臺與和諧的生活空間,營造了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讓他們在公平公正的機制下競爭,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提高。
二是提高待遇。學校通過穩步提高教職工收入、設立教師職業年金、按國家要求繳齊繳足各類保險金等,不斷改善教職工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增進教職工的職業認同感和學校歸屬感,促使廣大教師扎根高郵,安心從教,樂于從教。
三是成就事業。學校積極探索、穩步推進民主辦學,優化年輕干部選拔、培養機制,大膽選聘一批實績優、品行佳、有潛能的青年教師充實學校管理崗位,營造“有為就有位”“學校發展與個人價值和諧統一”的正確價值導向,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干事創業的責任感、使命感。
四是人文關懷。學校大力實施溫馨家園提升行動,升級“教工之家”硬件設施,組織教職工課余鍛煉,得到了廣大教師的普遍認可。學校為教師營造了寬松愉悅的工作環境,讓他們在包容與賞識中快速成長。
滿園春色關不住,笑看桃李傲東風。如今,一支具備專業深度、文化厚度、技術硬度的教師隊伍逐漸成長起來。學校也獲得了“全國民辦教育先進集體”等諸多榮譽。
未來,學校將繼續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抓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聚力教育高品質,努力以更加優異的辦學業績為全市教育高品質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