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董事會領導力、公司治理與企業績效評估》
作者:江義火,郭小梅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18-3617-2
出版時間:2022 年5 月
定價:56 元
功能類國企與市場競爭類國企相對應,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以社會或公共績效為衡量標準,具備資源專屬性、服務公共性、價格限定性及政府托底性等特征的國有企業。由于投資項目與范圍的廣泛性,功能類國有企業在開展項目投資前必須進行科學的績效評估,針對項目的風險、收益、成本、利潤等進行合理分析,以盡可能規避潛在風險,提高項目成功率。由江義火與郭小梅著、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董事會領導力、公司治理與企業績效評估》一書,引入實證分析,結合實踐案例,系統闡述董事會領導力與公司治理之間的內在關系,以及對企業績效評估的影響,構建起科學的董事會領導力模型,對于優化公司治理結構、促進績效評估工作的科學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深入參考借鑒。
該書第一章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總結,明確研究主題的理論研究現狀。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別對董事會領導力、公司治理及企業績效評估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兩兩分析,不僅清晰揭示出其影響機理,而且構建起科學的績效評估模型與方案,為公司治理效能與董事會領導力提升提供了一定支持。第五章結合案例分析與市政分析,更加清晰地呈現出董事會領導力、公司治理與企業績效評估之間的緊密關系。
參閱此書,事前績效評估可以幫助功能類國有企業識別項目的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并提供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和決策依據,增加項目的成功概率;可以明確項目需求和目標,避免資源的浪費和濫用。內外環境的事前績效評估可以幫助功能類國有企業在項目決策時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和環境因素,全面評估投資項目的社會影響和環境效益,引領可持續發展原則,促使企業充分考慮項目對社會公眾、員工和環境的利益,確保項目在長期發展中的可行性和社會責任。具體來說,可采取以下策略進行評估。
其一,分析項目需求,明確投資目標。在功能類國有企業項目投資事前績效評估中,首先需要對項目的需求和目標進行詳細分析,包括確定項目背景、發展動機、市場需求及投資預期等。明確項目的需求和目標,可以為后續評估提供針對性依據。此外,功能類國有企業需要評估項目對市場的需求度、投資回報預期及影響因素,明確項目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目標,并確保項目與國家或地區發展政策的一致性。這樣可以為績效評估提供明確的業務指標和評估標準,確保項目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
其二,開展風險評估與項目可行性研究。在功能類國有企業項目投資事前績效評估中,風險評估和項目可行性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識別和評估項目風險,可以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降低投資風險。同時,在項目可行性研究中,需要對項目技術、市場、財務、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詳細研究和分析,以確定項目的可行性和潛在風險。在風險評估中,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評估風險的概率和影響程度。這些風險可能包括市場競爭、政策變化、技術風險、財務風險等。根據評估結果,可以提前制定風險管理措施,減少項目失敗或虧損的可能性。對于項目可行性研究,除了技術可行性和市場可行性的評估外,還需要進行財務可行性的研究,具體包括項目投資回報率、財務指標、資金籌集和融資能力等方面的評估;還需考慮項目的管理組織與人力資源的可行性,以確保項目在實施階段能夠順利運行和管理。
其三,社會影響評估與可持續發展分析。功能類國有企業項目投資事前績效評估需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和可持續發展分析。社會影響評估是評估項目對社會的影響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通過對項目的社會影響進行評估,可以識別和緩解可能產生的負面社會影響,并提供改善措施。在社會影響評估中,需要考慮項目對就業、收入分配、社會服務、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等的影響。首先需要評估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功能類國有企業應考慮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評估土地資源的利用、水資源的消耗、能源的使用和環境污染等方面;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可持續發展指引和政策,確定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和改進計劃,包括資源利用優化、環境治理、技術創新、社會責任履行等,確保項目在設計、建設和運營中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標準。其次應考慮可持續發展的風險因素,并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包括評估項目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潛在風險,如市場風險、政策風險、社會風險等;建立監測體系,定期監測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績效,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與相關利益相關方進行廣泛的溝通和合作,特別是與社會組織、政府部門和公眾等保持密切合作,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平衡不同利益的需求,確保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符合社會的期望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