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昊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上海 202162)
高校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通常會選用影音視頻作為教學內容的適當補充,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但是關于影音視頻的選取,并不是隨心所欲、百無禁忌,而是要符合相應的要求,具備一定的合理性。這種合理性在筆者看來主要集中體現在影音視頻選取的來源、內容、時長和目的都要具備合理性。
教師選取的影音視頻最好是來自官方媒體網站或官方認可的主流媒體網站,而對于來自非官方、非主流的媒體網站,特別是私人發布的影音視頻,教師則始終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之所以要對影音視頻進行嚴格篩選,既是高校思政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責所在,也是出于對教師自我保護的考慮。教學無小事,作為影音視頻的教學內容更不能隨意選取。一方面,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要對影音視頻的來源渠道進行取舍,能用的選最優的用,不能用的堅決不用。眾所周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內容涉及近現代歷史上一些特殊年份發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史實和評價,具有極強的政治敏銳性。因此,教師在影音視頻的選取上,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則。寧可棄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當,也就是教師一定要守好影音視頻選取來源的政治關。與來自官方媒體網站或官方認可的主流媒體網站的視頻相比,來自非官方、非主流的媒體網站以及私人發布的影音視頻卻不是那么靠譜。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話語權逐漸下沉,每個人都有發表言論的機會,發表形式也大為增加,一些無良的自媒體或直播博主為了獲取更多的曝光度和關注度,在講述歷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時,有時會夸大其詞甚至是發表不當不實的錯誤言論。當教師遇到此類影音視頻時,在篩選的過程中就要當機立斷、及時舍棄。另一方面,高校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個半公開的教學場所,課堂上出現的教學內容極易在學生的微信、小紅書等社交網站上出現。如果教師在影音視頻的選取上出現無心之失,很有可能給教師帶來非常不好的個人影響,甚至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教師在課堂上播放的影音視頻很有可能會被學生上傳到網絡上,進而迅速演變為社會關注的輿論事件。由此可以看出,教師選取來源渠道合理的影音視頻至關重要。思政教師尤其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高度重視影音視頻來源的合理合規,牢牢守住政治紅線。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作為本科學生的必修課程,影音視頻內容的選取既要符合黨的意識形態的相關要求,又要符合本科階段高校不同專業學生學習認知的發展規律。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作為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課程,教學內容始終承擔著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高尚使命。影音視頻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同樣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路線和政治方針,尤其是要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的觀點和論調,堅守政治原則和政治底線不動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0年7月召開的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強調,“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鑒于此,思政教師在授課時,更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來駁斥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觀點和錯誤論調,引導學生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作為本科階段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包括影音視頻在內的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必須符合本科階段不同專業學生學習認知的發展規律。本科階段的學生相比于初高中時期的學生,在知識儲備、文化水平和思維邏輯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對所學內容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因此,教師選取的影音視頻的內容不能過于淺顯和重復,要具備一定的深度、難度和廣度,最好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此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作為一門必修的公共課,學生往往來自不同的專業,有文科專業也有理工科等專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認識到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近現代歷史方面的知識儲備是有很大差異的。因此,在選取影音視頻的內容時,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
對于高校教師而言,教學時間都是寶貴且有限的。在教學過程中,關于影音視頻時長的選取,教師往往會陷入兩難的境地:如果選取的時間過短,則很難實現應有的教學效果;如果選取的時間過長,又會占用寶貴的教學時間,從而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面對這種兩難的境地,筆者認為關于影音視頻時長的選擇最終還是應該以是否能夠實現教學設計時所設置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為判斷標準,而不是過分糾結具體的時長是多少,否則就有可能本末倒置、買櫝還珠。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對影音視頻的選取進行簡單的分類,分類的標準以是否能夠實現教學目標和提升教學效果為依據。如果能實現教學目標和提升教學效果,那么,影音視頻的時長則可以稍微長些。當然,這并不意味影音視頻的時長可以不受限制。考慮到每次課的教學時間始終都是有限的,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就要提前對教學的各個環節做全盤考慮,更要在影音視頻的時長安排上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影音視頻的選取應以實現教學設計時所設置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為目的,本質上是“要不要選用以及如何選用”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就要想清楚本次課究竟需不需要使用影音視頻以及在哪個教學環節使用。如果確定要使用影音視頻,那么,在不同的教學環節,教師選取影音視頻的目的也會有所不同、有所側重。例如,有的影音視頻是為了順利地導入新課,有的影音視頻是為了解決教學的重難點,還有的影音視頻是為了提升教學效果。但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影音視頻選取的目的都要合理,都要做到“出師有名”且“各司其職”。
選取合理的、恰當的影音視頻最終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實際教學為例,關于使用影音視頻后所產生的重要效果,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文本形式的講授相比,影音視頻的應用更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主要是因為影音視頻可以突破時空對教學的限制,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生動、繪聲繪色。同時,影音視頻強大的感染力以及圍繞影音視頻所設置的相關問題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學習的興趣。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的“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為例,為了導入新課,教師可以選擇播放《建國大業》中涉及國共兩黨參與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的相關片段。播放完視頻后,教師向學生提問:國民黨為什么要撕毀在政治協商會議上已經和各黨派達成的五項協議?為什么說事實上國民黨一直在實行“假和平、真內戰”的策略?又該怎樣理解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成員李維漢所說的“國共談判破裂了,但我黨滿載人心歸去”這句話呢?教師結合影音視頻片段層層設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而且可以為接下來的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第二,有助于解決教學的重難點。對于學生而言,教學重點就是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教學重點多為該節課的核心內容,它占用的課堂時間最多,需要著重講解。教學難點則是學生不易理解、不易掌握,同時也是教師難講清、易出錯的內容。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不僅學生會覺得學習過程枯燥乏味,而且課堂氣氛也會變得壓抑沉悶。如果教師只進行“填鴨式”教育,無法起到把教學重難點講清楚的作用,也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效果的實現。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講清楚教學的重難點。當重難點涉及的時間跨度比較長、重大事件比較多的情況下,教師合理使用影音視頻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的“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及其原因”為例,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就是從中國內部的角度分析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就問題本身而言,既然是“歷次反侵略戰爭”,就說明了不僅戰爭涉及的時間跨度比較長,而且在這期間爆發的反侵略戰爭也比較多。結合教材可知,反侵略戰爭從1840年至1919年,橫跨了將近80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爆發的影響和規模都比較大的戰爭有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以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簡而言之,反侵略戰爭涉及的教學內容比較多。就教學時間而言,教師在介紹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及其原因時,要將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否則可能會影響其他教學目標的實現。此外,教師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目標的達成。
在這樣的情況下,合理選用影音視頻就成為解決上述難題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從中國近代史合集中選取涉及歷次反侵略戰爭的相關影視片段,通過適當的剪輯,將相關影視片段制作成一個時長在5分鐘左右的《1840—1919年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重要場景回顧》的影音視頻。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出現了兩個令人難忘的場景。場景一: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與英軍相比,清朝軍隊在武器裝備方面極端落后,很多士兵使用的仍是冷兵器。場景二:日本軍隊在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同時,清朝的慈禧太后卻照樣在宮中享樂、不問國事。這兩個場景出現后,學生特別動容,有的學生痛恨日本軍隊在中國犯下的滔天大罪,有的學生則對清朝統治者和官員表現出的愚昧無知和腐敗無能感到無比氣憤,但更多的學生還是沉浸在對包括中日甲午戰爭在內的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原因的思考中。教師播放影音視頻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社會制度的腐敗才是中國近代以來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最根本的原因,而經濟技術的落后則是導致失敗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從而有效解決教學的重難點。
第三,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合理使用影音視頻對教學效果的提升有著顯著的作用。一方面,對于學生而言,影音視頻可以突破時空對教學的限制。影音視頻可以通過歷史場景的再現和視頻畫面的生動解說,對學生形成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巨大的感染力,并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強烈的共鳴,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對于教師而言,影音視頻具有內容豐富和時間可控的優勢,并且可以讓教師在合理的教學時間內講清楚教學重難點,從而順利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
對于課程的教學而言,采用何種教學方法至關重要,這直接影響教師能否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選用影音視頻作為教學內容的適當補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影音視頻的選取和使用固然要考慮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自身的特殊性,如教學內容龐雜和歷史性較強等特點,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影音視頻的選用邏輯是一致的、相通的,本質上都是為了解決影音視頻“要不要選用以及如何選用”的問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影音視頻的選用邏輯體現出影音視頻的選用對高校其他課程的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性和普適性。因為不論是哪門課程,在選用影音視頻時,教師都要考慮影音視頻選取的來源、內容、時長和目的是否合理,選用的影音視頻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能夠解決教學重難點以及是否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關于影音視頻的選用邏輯同樣適用于高校其他課程的教學,因而具有一定的參考性和適用性。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影音視頻的選用邏輯也為高校其他課程的教師選用影音視頻進行教學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作為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程,肩負著立德樹人的使命。高校教師要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內容講清楚、講明白、講生動,使學生愿意聽、聽得懂、感興趣。選用影音視頻作為教學內容的適當補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教師選用合理的影音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教學重難點、提升教學效果。此外,因為影音視頻的選用邏輯是一致的、相通的,本質上都是為了解決“要不要選用以及如何選用”的問題,所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影音視頻的選用邏輯對高校其他課程的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性和普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