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藝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確定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確立了中國民主道路上的“新路標”。在履職和工作中,我始終在思考如何把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落實到街道人大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建立工作閉環,“點”上扎實辦好每條群眾建議
作為人大代表,我在閔行區江川路街道滄源鄰里中心代表聯系點通過座談交流、征求意見、“碼上約代表”等方式常態化聯系選區內居民。他們提出的每條建議,我都會認真梳理、及時轉辦、加強督辦,積極推動問題的解決。
這不僅是我的履職日常,閔行區人大江川代表組全體代表個個都是“行動派”。區七屆人大以來,47名代表共收集意見建議近410條,經梳理,對小區“平改坡”安全隱患整治的意見較為集中。本著“不調研不建言”的原則,代表們與區房管局、專業評估公司等多次進行實地調研,在區七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以代表組建議形式提出了《關于整治平改坡綜合改造項目安全隱患的建議》,并向區委書記作了專題匯報。建議受到高度重視,目前,相關工作已在落實當中。
在今年街道2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中,開辦社區食堂和助餐點、籌措房源用作人才公寓、實施道路大中修等9個項目采納了人大代表收集梳理的人民群眾共性意見。我感到,這與我們持續建好用好“家站點”,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機制密不可分,特別是充分發揮代表聯系點根植選區、廣泛收集的功能,確保代表提出的每件建議都反映群眾期盼,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聚焦主題引領,“站”內有效破解制約發展難題
技能型藍領工人招工難、留人難是不少企業面臨的難題。今年2月,幾位制造業領域的人大代表“帶主題進站”,在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閔開發)功能型代表聯絡站約請政府相關部門,邀請企業和院校共同破解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問題。經反復探討,大家在會上達成了建立園區層面與學校合作的產教聯合體共識。在首屆“大零號灣”國際人才月中,閔開發智能制造產教聯合體正式成立,成為上海市市域產教聯合體之一,并被推薦至教育部。
除了閔開發代表聯絡站,其他聯絡站也以“帶主題進站”方式,聚焦大零號灣科創策源功能區建設和地區存量資源轉型升級等發展重點主動領題破題。我感到,“跨選區”設置的7個功能型或樞紐型代表聯絡站為解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提供了強大支撐。代表履職不僅僅是呼吁和監督,更要主動發揮高校、法律、經濟等領域專業型代表優勢,推動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民生問題的解決,“跨選區”代表聯絡站就是很好的載體平臺。
打造賦能陣地,“家”里高質量提升代表工作能力
人大代表來自不同的行業領域,履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乎地區群眾的切身利益。只有切實提升代表的履職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將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提煉成一件件高質量的代表建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為此,自代表之家建成以來,我們發揮其賦能主陣地作用,以加強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設為主線,開展了一系列提高代表履職水平的工作,包括舉辦“代表講堂”、組織積極履職代表“傳幫帶”和建設代表履職全過程服務平臺等。尤其是履職平臺的建設,通過提升統計、分析、篩查、提醒功能,電子化建立代表履職檔案,形成代表履職積分“雷達圖”,促進代表積極履職。同時,不斷豐富代表履職形式和活動內容,拓寬知情知政渠道,賦能代表履職。比如組織代表定期聽取街道工作匯報,常態化邀請代表列席街道重點會議,組織代表參加執法檢查、工作視察和專題調研等。
“家站點”不僅是基層人大工作的主陣地、各級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主平臺,也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載體。我們將進一步做實“家”的賦能作用,“站”的主題引領和“點”的收集功能,推動代表同人民群眾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為“人人有序參與”豐富民主渠道,打造好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單元。
(作者系閔行區江川路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