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意濃,王佳琳*,曾 麗,劉桂玲,王淑萍
1.成都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四川610075;2.四川護理職業學院
護士在工作中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加且常常暴露于病人的創傷經歷中,會導致倦怠以及繼發性創傷壓力的產生,影響其身體、心理健康[1-3]。積極心理學認為,創傷事件雖會帶來消極影響,但同時也會帶來積極的心理改變,即創傷后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PTG)[4]。創傷后成長是創傷幸存者公認的一種積極心理變化,是與極具挑戰性的生活環境作斗爭而經歷的積極的心理變化[5]。創傷后成長對維護護士心理健康,促進負性情緒轉化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提升護士的工作滿意度和生活質量[6]。有研究表明,創傷后成長與倦怠呈負相關,創傷后成長作為一種應對資源可能會減少護士倦怠的發生[7-8]。既往研究指出,繼發性創傷壓力是影響創傷后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可促進護士創傷后成長[9]。也有研究發現,繼發性創傷壓力與創傷后成長呈負相關或存在曲線相關[7,10]。而繼發性創傷壓力與倦怠密切相關并相互影響,久而久之可能會導致護士工作熱忱消退,對其職業發展產生消極影響[11]。由此可見,護士倦怠、繼發性創傷壓力、創傷后成長之間關系密切。但既往研究多探討上述變量兩兩之間的關系,尚未見三者間關系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護士的倦怠、繼發性創傷壓力、創傷后成長的現狀并明確三者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為促進護士獲得PTG提供實證依據。
1.1 研究對象
于2021年1月—3月選取成都、武漢等地10所三級醫院的730名臨床護士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年;2)知情同意,愿意接受本次調查。排除標準:1)因各種原因,如進修、休假等未在崗者;2)調查期間遭遇重大變故者,如患重大疾病、親人去世等。本研究共發放電子問卷730份,剔除規律性作答及無效問卷3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700份,有效回收率為95.89%。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子女狀況、睡眠時間、體育鍛煉、工作時長等條目。
1.2.2 創傷后成長評估量表(PTGI)
本研究使用汪際等[12]修訂的PTGI測量護士的創傷后成長水平,該量表有5個維度,分別為與他人關系、新的可能性、個人力量、精神變化和欣賞生活,共21個條目。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我完全沒有體驗到這種改變”計0分“我感到這種改變非常多”計5分。量表總分為0~105分,得分<60分為低水平成長;60~80分為中水平成長;>80分為高水平成長[13]。在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74。
1.2.3 專業生活品質量表
倦怠及繼發性創傷壓力采用專業生活品質量表的子量表進行評估。該量表由Stamm等[14]編制,本研究采用陳華英等[15]翻譯和調試的中文版量表。此量表共3個維度,分別為同情滿意、倦怠和繼發性創傷壓力,共3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沒有”計1分“總是有”計5分。其中條目1,4,15,17,19為反向計分,其余條目均為正向計分。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87,0.73和0.84。
1.3 統計學方法
1.4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采用Harman單因子檢驗,分析結果顯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12個,第1個因子解釋的變異為18.81%,小于40%,所以本研究數據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問題[16]。
2.1 PTGI、護士倦怠、繼發性創傷壓力得分
護士PTGI得分為(57.46±21.75)分,與他人的關系(19.32±7.86)分,新的可能性(13.13±5.67)分,個人力量(11.31±4.40)分,精神變化(4.60±2.20)分,欣賞生活(9.09±3.33)分。倦怠(27.15±5.58)分,繼發性創傷壓力(26.66±5.30)分。
2.2 不同人口學特征護士PTGI得分比較
700名護士中,女性、年齡>25~35歲和護師職稱居多,分別占91.3%、51.6%、43.7%。不同年齡、子女狀況、飲酒、睡眠時間、職稱、體育鍛煉、工作滿意度的護士PTGI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不同人口學特征護士PTGI得分比較(n=700) 單位:分
2.3 護士倦怠、繼發性創傷壓力與創傷后成長的相關性(見表2)
表2 護士倦怠、繼發性創傷壓力與創傷后成長的相關性
2.4 護士繼發性創傷壓力在倦怠與創傷后成長間的中介效應
采用PROCESS插件中模型4對中介模型進行分析。中介效應分析結果見表3、圖1。倦怠對創傷后成長的作用明顯(β=-1.509,t=-11.087,P<0.001),倦怠能正向預測繼發性創傷壓力(β=0.438,t=13.747,P<0.001),繼發性創傷壓力能正向預測創傷后成長(β=1.480,t=9.760,P<0.001),即倦怠可以通過繼發性創傷壓力負向預測創傷后成長。
圖1 護士繼發性創傷壓力在倦怠與創傷后成長間的中介效應模型
表3 護士繼發性創傷壓力在倦怠與創傷后成長間的中介效應檢驗
根據溫忠麟等[17]提出中介效應檢驗方法,采用Bootstrap法檢驗其直接與間接效應。若中介效應95%置信區間(CI)不包括0,則中介效應顯著。本研究中倦怠對繼發性創傷壓力的效應量、繼發性創傷壓力對創傷后成長的效應量與倦怠對創傷后成長的效應量符號相反,提示該中介效應為遮掩效應,中介效應與直接效應比值的絕對值為|0.166/-0.553|=0.301。
3.1 護士創傷后成長處于較低水平,有待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士倦怠、繼發性創傷壓力均處于中等水平;而護士創傷后成長得分為(57.46±21.75)分,屬于較低水平,與林敏等[18]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護士在工作中職業壓力的增加容易造成消極情緒和身體心理上的傷害,引起職業倦怠并影響其職業感情與責任感[19],導致其創傷后成長水平較低。年齡>36歲、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有子女、睡眠時間>7 h、無飲酒習慣、適當體育鍛煉及工作滿意度較高的護士創傷后成長水平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年齡較大,職稱較高的護士經過多年工作崗位上的磨煉,其人生經歷及工作經驗較低年資護士豐富,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理臨床工作中由創傷暴露帶來的消極影響,并能利用自身及外部資源進行自我反思、恢復與更新,獲得更高的創傷后成長水平[20]。有子女的護士擁有更多的家庭和社會角色,遭受創傷后能與家庭成員分享經歷,獲得更多支持與理解,緩解自身不良情緒,促進積極的心理變化[21]。另外,睡眠時間適宜、重視鍛煉身體、無飲酒習慣的護士,其日常作息及生活習慣更加健康且規律,身體狀況良好,能更好地恢復精力,應對來自工作生活中壓力帶來的消極影響[22],從而獲得較高水平的創傷后成長。
3.2 護士倦怠、繼發性創傷壓力及創傷后成長的相關性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護士倦怠和創傷后成長呈負相關(r=-0.387,P<0.01),即倦怠水平越高,創傷后成長水平越低,與Zeng等[23]的研究結果一致。護士倦怠是普遍存在的現象[24-26]。有研究表明,倦怠得分越高的護士工作滿意度越低,而工作滿意度較高的護士更能在工作中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緩解因工作產生的情感耗竭[27]。故護理管理者可在工作中采用激勵政策,給予護士深造和晉升的機會,增加工作滿意度,減少倦怠的發生,提高其創傷后成長水平。繼發性創傷壓力與創傷后成長呈正相關(r=0.105,P<0.01),與Zerach[9]的研究結果一致。當護士面臨更高的繼發性創傷壓力水平,他們更有可能經歷強烈且持續的內心痛苦,并迫使自己不斷思考以實現自我改變和超然[23]。現有研究表明,缺少社會支持的護士倦怠的發生風險會增加[28],提示護理管理者可以給予護士足夠的支持,增強護士自我反思能力,提升其創傷后成長水平。
3.3 繼發性創傷壓力在倦怠與創傷后成長間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發現,倦怠可以直接影響護士創傷后成長,也可以通過繼發性創傷壓力間接作用影響創傷后成長,但間接效應與直接效應的符號相反,表明繼發性創傷壓力在倦怠與創傷后成長之間起著遮掩效應。倦怠對創傷后成長的直接效應為-0.553,即在不考慮中介變量的影響時,高倦怠的個體更容易獲得低水平的創傷后成長,與Hamama-Raz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倦怠是對工作中過度壓力的反應,會出現情緒疲憊、消極以及個人成就感降低[2]。本研究在引入中介變量后,總效應被遮掩,說明繼發性創傷壓力能緩沖倦怠對創傷后成長負向作用。護士工作任務重,工作內容煩瑣,使其沒有足夠的精力疏導負性情緒和工作中的壓力,容易出現身心疲倦,產生繼發性創傷壓力[29]。本研究發現,護士繼發性創傷壓力與創傷后成長呈正相關,可能原因是護士經歷繼發創傷后對于創傷事件的理解和認知會更加深刻,從而增加其創傷后成長[20]。由此,當個體產生倦怠時,可能會通過產生繼發性創傷壓力增加對創傷事件反思與理解,提高其創傷后成長水平。也有研究發現,長期經歷倦怠的護士會表現出身體疲勞和情緒低落,使其工作熱忱減退[30]。因此,護理管理者應該定期對臨床護士進行評估,識別具有倦怠高風險的護士,并多關注護士的心理狀態,提供足夠的關懷和支持,適當增加心理輔導、培訓或者采取正念干預[31]等干預措施來減少臨床護士的身心創傷;護士自身也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減少倦怠的發生,并利用自身及周圍資源不斷進行反思,以促進個人的成長。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士倦怠及繼發性創傷壓力處于中等水平、創傷后成長處于低水平,倦怠、繼發性創傷壓力與創傷后成長間均兩兩相關,護士繼發性創傷壓力在倦怠對創傷后成長影響的過程中發揮遮掩效應。綜上所述,通過對護士倦怠、繼發性創傷壓力和創傷后成長的路徑分析,明確了三者之間的關系,為提升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新思路。管理者可以通過建立組織支持體系、增加心理輔導、采取心理干預措施等來減輕護士壓力,減少倦怠的發生,增加其對創傷事件的理解,從而提升護士的創傷后成長水平 ,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但尚需進一步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以驗證繼發性創傷壓力的效應范圍及閾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