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軒
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和世界觀。美育是審美的教育,即通過美育陶冶情操、提升審美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題來看,加強美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德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如何有效地將美育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相融合,是值得小學教師思考的問題。如果僅以單薄的理論知識為課程主題,學生會失去興趣,也不能完全理解。因此,教師應深挖教材,借助豐富的教學活動,讓美育充分滲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美育滲透的困境
1.教師對美育重視度不夠
目前,大部分教師的教學還是以教材內容為主,重點在于知識點的教學,對美育尚不夠重視。實際上,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并非知識類科目,而是一門綜合性課程,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教育活動提升思想價值觀念。因此,將美育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可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2.教學形式單一且缺乏實踐性
受客觀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往往只能根據教材補充審美教育內容,以理論知識的講授為主要授課形式,但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無法讓學生深入感受美。再加上美育教學普遍缺乏實踐引領,很容易使學生的認知停留在理論層面,難以應用于實際。
3.課程資源不足
目前大部分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都來自現有教材,有時會加入教師自選內容,學校也會配置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但課堂上學生自主發揮的時間和機會有限,學生興趣不高。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思路,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審美能力,合理整合、規劃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美育滲透的策略
1.在時事中整合美
將美育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這對教師的個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法治教育不僅是對法律常識的普及,還要培養學生知法用法的意識,使他們具備明辨是非、去偽存真的能力,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是法治的“美”;道德教育也應當結合社會時事、生活事例等,讓學生理解和感受高尚品德的力量,看到生活中的正能量,這是道德的“美”。道德與法治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很強的時代性。教師可通過現代網絡技術,在備課時融入社會熱點和符合時代發展意義的素材,整合、加工使其成為符合教育目標的案例,或者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教學質量。
2.在課堂上挖掘美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材中,有許多符合美育主題的課例,通過深挖課例的美育內涵,能夠很好地將美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其擁有從容不迫的人生態度和堅定不移的意志。例如,在一年級“我們的校園”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校園環境,培養學生親近校園、熱愛校園的情感,同時也可以重點引導學生觀察校園的花草美景、教室的墻面布置和設計等,讓學生感受到校園環境的美、文化的美,進而讓一年級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校園里的不同場所及其功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進而形成價值認同感。
3.跨學科感受美
對小學生來說,良好的品德是未來發展成為高素質人才的關鍵。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美育也包含了對品德美的培養。而要想實現這一美育目標,僅僅依靠一門學科是遠遠不夠的,在其他學科教學中也應及時滲透關于思想道德和素質教育的理念。例如,三年級語文《我不能失信》一文講述了宋慶齡女士幼年時期遵守和同伴約定的故事,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借助這篇文章引導學生做一個遵守約定、懂得信守承諾的人,將品德教育滲透在學科教學中。
4.在活動中發現美
學校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積極開展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相關的美育主題活動,不僅能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還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在“地球一小時”活動中,組織大家關閉室內所有燈光,切斷所有電源,號召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的好習慣;帶領學生去學校附近的公園清理垃圾,并將撿到的礦泉水瓶、零食袋等變廢為寶,制作成藝術品進行展覽,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強化環保意識,引導他們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從而達到滲透美育的目的。
5.在生活中創造美
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實踐意識,在授課過程中盡量從實際出發來闡述觀點,并最終將理論落到實處。教師應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學會熱愛生活”,要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將所學應用到生活之中。例如,將“百年追夢,復興中華”一課的內容與學生的課余活動相結合,通過參觀紅色展館,讓學生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為紅色江山代代相傳作出努力與貢獻。參觀結束后,引導學生打掃展館現場,通過“四明”(明知、明行、明思、明理)體系滲透愛國觀念,引導學生鍛煉勞動能力、發展奉獻思維、培養高尚品質,并逐漸內化形成價值觀。力求“做中學、學中做”“校內學,校外學”,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逐步打造五育并舉、五育融合的美育教育環境。
三、小結
總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是立德樹人,針對這門課程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應與美育相結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只有將美育充分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才能真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塑造美好品格,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落實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