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琴
(中國計量大學 浙江杭州 310000)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需要利用好紅色資源。紅色會展是紅色資源的具體表現形式,是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重視并充分發揮紅色會展的重要作用,以紅色會展賦能紅色文化宣傳教育走深走實走細。
紅色是中國革命文化最鮮亮的底色,紅色會展形式多樣,可以展出革命歷史文物,可以是紅色文化的圖文說明,也可以是由后人整合信息制作而成的專題展示等,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曙光教授高度肯定了紅色會展的教育作用,他曾指出:“紅色展覽能夠集中展現黨的光輝歷程、歷史事件、英雄人物、偉大貢獻、初心宗旨、理論成果、偉大精神、優良傳統、寶貴經驗等方面內容,配以生動的圖片和現場解說,讓參觀的干部群眾沉浸在過往的崢嶸歲月中,是廣大干部群眾學習黨史的生動教材。”他肯定了開辦紅色會展的重要意義,肯定了紅色會展是宣揚紅色文化的有力方式。
“紅色會展”顧名思義是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陳列展覽,目前全國各地均高度重視革命文物的發掘和利用,旨在讓紅色記憶“活起來”,讓紅色文化“火起來”。結合國家文物局對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的分類,紅色展陳分為有紅色文物資源的基本陳列、常設主題展覽、臨時主題展覽、專題展覽、巡回展覽、紀念展覽和網上虛擬展覽等。以紅色文物資源為主的基本陳列展是最常見的紅色會展形式,例如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了“復興之路”和“復興之路·新時代部分”基本陳列展覽,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并深刻闡述了“中國夢”,深化了此次會展特殊的紅色意義。“復興之路”陳列展自開放展覽以來已接待觀眾數千萬次,觀眾留言數10萬次,取得了熱烈的社會反響。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傳播紅色文化,除了基本陳列展,紅色會展為適應自身發展需要和時代變化需要,升級改造原有的會展模式,更新傳播方式,拓寬展覽渠道,紅色會展形式不斷豐富,例如由中共一大紀念館原創的《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展已在全國巡展百余次,以紅色會展專題巡展的形式將偉大的建黨精神宣揚到全國各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紅色會展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除了多種展覽主題,還有極具藝術表現手法的展覽形式,線上觀展也廣受歡迎,截至目前,國內部分省份已經推出線上紅色會展,豐富多樣的紅色會展形式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務,其影響力也不斷擴大。
紅色會展從眾多會展活動中脫穎而出的要義是展出內容的深刻性與獨特性。紅色會展內容的豐富體現在會展主題的選取與制定更新穎,展出作品的選定及展出更豐富,展品蘊含的意義更深刻等。紅色會展主題是紅色精神文化的標識提煉與集中表達,是有效宣傳紅色文化的第一步,隨著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入,紅色會展的主題結合時代發展,更加鮮明新穎,許多紅色會展在主題制定過程中加入了富有吸引力的視覺設計和藝術元素,例如由中共一大紀念館主辦的“藝術中的紅——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觀眾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展覽內容是以紅色藝術為主題的優秀成果的集中展示。國家自然博物館館長孟慶金曾指出:“文物、標本、模型雖然是靜態的,承載的信息、價值卻是‘活’的。”內容的呈現是紅色會展的核心,也是聯結策展人和觀眾的橋梁。當前紅色會展的內容更加豐富,體現在有紅色歷史事件、紅色人物、紅色精神等內容的專題紅色會展,并且在呈現方式上運用口述歷史、壁式景觀、全息影像、立體造型等形式,以不同形式支撐內容表達,較全面地向觀眾展示了紅色會展所要傳遞的信息和情感。同時,目前國內關于紅色會展的理論研究不斷增多,許多場館著力深刻挖掘展示內容及形式的存量,積極探索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展陳模式,向觀眾傳遞中國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
近年來,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展覽活動在宣傳和推廣方面采用了更為新穎獨特的宣傳方法。紅色會展的組織者也在傳播展覽信息、吸引觀眾和提升展覽體驗等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在傳播展覽信息方面,傳統的宣傳方式如廣告、傳單和展板等方式仍然被利用,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紅色會展利用數字媒體、社交媒體和在線平臺等新興渠道來擴大宣傳范圍,包括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建立網上展覽、發布宣傳視頻、進行網絡直播等,從而提高紅色會展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在吸引觀眾方面,部分紅色策展團隊主動與當地政府、博物館、藝術機構或商業品牌等建立合作關系,著力提高展覽的聲望和關注度。例如“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跡與精神”是由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文物局、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多個組織合力承辦的大型巡展,此類大型會展活動通過多個組織和平臺合作、共同推廣,可以收到擴大社會宣傳面、吸引更多觀眾的效果。在提升展覽體驗方面,策展者采用創新的互動方式,以優化觀眾的參觀體驗,例如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推出“數字一大”體驗展覽,以上海各紅色遺址為基礎,打破傳統展覽的時空限制,探索線上線下融合共生的紅色文化體驗講述平臺,促進觀眾與展覽內容的深度交流與互動,提升紅色會展發展的內生競爭力,讓紅色會展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紅色會展的展覽同質化指的是在展覽中出現內容、形式、觀展體驗等方面的重復性或相似性,缺乏個性化與吸引力,觀眾對紅色會展產生審美疲勞。部分紅色會展通常可以看到類似的陳列和展示方式,包括相似的展品、照片和文字解說,使不同地區的紅色會展在形式和內容上大同小異,不同的紅色主題展覽在視覺上難以區分,原本富有地域特色的地區推出的紅色會展可能對本地區歷史事件挖掘程度不深,在內容敘述上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表現形式上缺乏創新、因循守舊,在紅色會展中沒有融入藝術性、創新性的表現手法,導致紅色會展陷入形式千篇一律、內容單調乏味的僵局。
政府對紅色會展的規劃和政策支持尤為重要,紅色會展規模、質量和效益的提高需要政府出臺整體性的戰略和規劃。紅色會展形式多樣,導致展覽質量和專業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紅色會展活動的質量和合規性無法得到保障,存在安全風險和不良影響,五花八門的展覽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認證體系,政府難以實現精準監管,觀眾難以辨別和選擇,展覽效果不佳。同時,資金也是支撐紅色會展發展的重要因素,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可能導致展覽策劃、展示效果和觀眾體驗不佳。政府在紅色會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的努力也會影響紅色會展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紅色會展在各個地區、行業和社會群體之間的分布不均勻,導致一些地區或群體的紅色會展資源相對匱乏,無法享受到紅色會展的益處,導致紅色會展在整個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之間缺乏良好的聯動效果。區域內紅色會展的策劃、展覽、宣傳、推廣、營銷等環節之間的協同不夠緊密,無法形成整體合力,紅色會展的影響力受限,無法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區域間受到距離和資金等因素影響,資金支持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影響紅色會展的規模和影響力的提升,導致紅色會展聯動效果差,作用發揮不明顯,無法有效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首先,紅色會展在辦展層面的局限體現在缺乏先進的技術支撐,傳統紅色會展展覽形式單一,平鋪直敘的展陳方式缺乏互動和創新,線下展覽缺乏數字化展示、虛擬現實、互動體驗等展陳形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展體驗,導致紅色會展辦展效果不佳;其次,在宣傳層面的局限體現在宣傳信息的不廣泛和不精準,傳統的宣傳方式難以將會展的信息全面地傳達給目標受眾,一些紅色會展在展館建設和推廣方面投入不足,無法有針對性地、有效地傳達展覽的特色和價值,難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和參展商,限制了紅色會展的參與度和知名度,同時也限制了紅色會展效果的提升。
用好紅色資源,打造精品陳列,弘揚革命文化,紅色會展主題的選定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正確的黨史觀,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足辦展實際,結合時代需求,把紅色會展蘊含的情感傳遞給觀眾,做到展陳內容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紅色會展的內容不只局限于紅色革命歷史的敘述,而是要深挖紅色文化蘊含的內涵,以深刻內涵吸引觀眾,激發觀眾興趣。紅色會展政治導向要明確,不得憑空捏造歷史事實,更不得無據夸大、拔高或矮化歷史人物,可以嘗試創新的展覽設計和陳列方式,使展覽更具吸引力,但也應注意展陳手法的應用,不應過分夸張,喧賓奪主,應當堅持真實、科學、嚴謹的辦展理念。辦展前充分考察地區的整體發展狀況,不同年齡群體觀眾的接受程度等,注重強調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現不同地方的紅色歷史和文化背景,使展覽具有獨特性和差異性,以物證史、以物敘事,突出紅色會展內涵的政治性、教育性、嚴謹性,從而提升紅色會展的獨特性和吸引力。
紅色會展是紅色文化的集中表達,具有明顯的政治性和應時性,政府在紅色會展辦展中應發揮政策制定、資源調配、監察監管和擴大宣傳等作用。政府應加強對紅色會展的整體規劃和政策支持,嚴格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把好政治關,加強對紅色會展的監管和執法,建立完善的展覽質量監測和安全管理體系,確保紅色會展的合規性,保護參展者的權益。同時,政府需要發揮紐帶作用,例如大型紅色會展全國巡展在展品運輸、展品展示和展品回收等方面往往需要更多人力和物力,一些非營利性質的紅色會展由于資金受限很難統攬全局,政府需要加大對紅色會展的資金支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主動參與,支持和引導社會群體積極合作,了解策展方與觀眾的真實需求,搭建好紅色會展與公眾溝通的平臺,促進雙方聯動互通。政府還應協助紅色會展策展人擴大紅色文化國際影響力,積極推動紅色會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吸引國際展覽和國外參展商,進而提高紅色會展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由于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等因素,紅色會展存在分布不均衡、展陳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舉辦大型紅色會展的頻次較低,經濟發達地區具有紅色會展的開辦經驗,因此需要打通區域壁壘,實現區域之間聯動互動,例如浙江理工大學紅色文化研究院、紅色文化講習館牽頭成立了“浙江省紅色場館聯盟”,秉承共建共享的建設原則,積極探索與浙江省內其他高校紅色場館、紅色陳展的聯展聯動,向個人和全國的企業、高校等社會組織全面開放,將更加豐富完整的紅色文化呈現于來訪觀眾眼前,實現了1+1大于2的辦展效果。國內其他地區的紅色會展策展可以借鑒優秀展覽的成功經驗,加強區域協同合作,建立健全紅色會展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溝通協作機制,促進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合作聯動,形成整體效應,通過聯合辦展、巡回辦展、流動辦展的方法構建紅色會展辦展體系,促進紅色會展均衡發展,增強紅色會展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辦好紅色會展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以史實為根據,見史見事,嚴格遵循中國共產黨的三個歷史決議,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優化展陳內容,提升服務質量。策展應強調專業性和客觀性,尊重歷史事實,確保展示的內容和解讀與真實的歷史事件相符,策展人應進行深入的歷史研究,可參考學界已有研究成果和歷史學家等專業人士的意見,充分利用其他展覽不具備的文物、歷史手稿等特有展品,保證展陳內容的歷史真實性、準確性、客觀性和創新性。還可以通過提升服務吸引觀眾,通過文字說明、圖片展示、場景體驗與會展內容的有機結合,打造交互式、體驗式、沉浸式的立體紅色會展,幫助觀眾全面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避免觀眾對歷史事件的過度夸大或矮化,提升展陳質量。同時,加強講解人員培訓,推出多語種講解服務、專家導覽講解服務、對殘障人士的無障礙講解服務等,打造無障礙紅色觀展,以滿足來訪觀眾的觀展需求。
傳統的會展是利用展墻與展柜的二維展示,紅色會展更強調展覽的政治性,平面化的展陳方式難以讓觀眾深度思考展覽背后所傳遞的紅色文化價值,因此,強化紅色會展的技術支撐,增強紅色會展吸引力與影響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開發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展覽模式,線下紅色會展充分應用數控系統、多媒體互動設備,運用雕塑還原歷史場景,增加VR實景體驗,增強觀展的沉浸感與科技感,推出相關出版物和紀念品等文創產品,深化觀眾對于展覽的理解。線上紅色會展可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以數字化技術探索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互聯互享和傳承守護,打造線上紅色會展平臺,打破時空限制,實現觀眾隨時隨地云觀展,還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在線推廣,鼓勵觀眾通過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進行“觀展打卡”,擴大紅色會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通過以上措施推動紅色會展形成線上線下優勢互補,切實用好、用實、用通紅色資源,提升紅色會展的傳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