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峰
(中共南寧市武鳴區委黨校 廣西南寧 530000)
2013年,南寧市武鳴縣黨委政府根據南寧未來城市發展趨勢結合武鳴未來發展方向及自身特點,在出臺的《武鳴縣縣城總體規劃(2013—2030)》中提出武鳴的定位:南寧市域副中心,面向東盟的科技創新服務及文化交流中心,我國著名的壯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廣西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和教育基地。隨后在2016年5月27日,武鳴正式掛牌成立武鳴區,自治區、南寧市賦予武鳴區“兩中心一目的地兩基地”發展定位,從而主動融入主城區進行建設,加快與南寧市同城化發展步伐。
近幾年武鳴主動融入“大南寧”建設,奮力開創建設新局面。深入實施“東拓西連,完善城北,重點向南”戰略,主動登上主城區發展“快車”,武鳴區城市副中心發展效果逐步顯現。
2.1.1 農業
據統計,到2021年武鳴區生產總值達354.26億元,增長8.9%,其中,本級地區生產總值邁上300億元臺階,達301.67億元,增長8.2%,兩項增速均居南寧市第一。城區本級財政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完成20.23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12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8%,增速排名全市第五,沃柑產業產值近百億元,獲得農業農村部及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9.7%,增速居南寧市第一,紅獅水泥年產值首次突破1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5%,增速居全市第一。
2.1.2 工業
當前,城區本級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4.5%。新材料(碳酸鈣)產業園和林產品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推動“產業樹”向“產業林”發展。武鳴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獲批并簽約成功,至此武鳴完成了蓄能電站、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布局。成功培植35家企業上規入統,禹杰防水、國塑管業等8家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強化項目準入管理,全年出讓工業用地399.43畝。伊嶺工業集中區擴大產能提高質量,工業總產值累計達82.81億元,同比增長18.2%,財稅收入3.73億元,同比增長11.9%。
2.1.3 第三產業
創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起鳳山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南國鄉村獲評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天龍灣曼悅酒店獲評四星級酒店。商圈活力日漸增強,福瑞街區、康和城等特色商業街人氣漸旺。發展壯大直播帶貨、電商物流等新業態,有效推動武鳴沃柑、香米、火龍果等特色農產品促銷增收。北部灣銀行武鳴支行、柳州銀行南寧武鳴科技支行掛牌開業,金融服務站通達鎮村,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增強,累計提供融資14.06億元,惠及890家市場主體。全年人民幣存貸款余額700.35億元,同比增長9.5%。
近年來,武鳴共建成5G基站286座,5G信號基本實現主城區全覆蓋。啟動了南武城市大道修復工程,文江路東段路面拓寬改造有序推進,武華大道維修工程,東門橋、明秀路完成提質改造,標營新區南面8條規劃路建成通車,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城區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高標準規劃三河兩岸建設啟動,13條主干道綠地景觀完成更新提質,城市面貌明顯改善;30個老舊小區改造進度不斷加快,到目前已完成棚戶區改造559戶,完成升級4座垃圾中轉站改造。累計投入1.1億元實施城鎮精細化治理,廣大干部群眾踴躍參與創城工作,城市“顏值”和內涵全面提升,文明新風尚在壯鄉大地蔚然成風。
武鳴區與南寧主城區距離30余公里,加強武鳴區和南寧主城區之間的人員往來和流動、打造一條快速便捷的通道非常重要,因此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區”,主動融入南寧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目前,貴南高鐵武鳴段進入全線鋪軌施工階段,高鐵南寧北站加快建設。新柳南高速武鳴段建成通車,平南高速控制性工程主線順利貫通。武鳴至高新區、至吳圩機場、至雙定3條一級公路建設不斷提速,武隆二級公路建成通車,武鳴至上林二級公路加快實施,甘圩至南武大道二級公路進場施工,都南高速伊嶺出入口連接線擴建工程完成項目設計,武鳴至四塘三級公路等8個路面提升工程完工通車,交通路網不斷完善。
武鳴區教育園區已初步成型,目前已累計投資82.31億元,共有7所院校入駐,其中,南寧師范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廣西安全技術職業學院等5所高校招生,在校師生規模達到4.87萬人,教育園區人氣不斷攀升,消費愈加活躍。上河公園建成開放,城際城內公交線路一體化加速形成,15分鐘生活圈日趨完善,全面實現園區第一階段目標。
武鳴區持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旅游+”扎實推進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形成“歌圩帶動、生態推動、項目帶動”融合發展。武鳴將旅游產業納入城區“一中心兩帶五區”發展布局,全力打造“南寧—武鳴—大明山”壯鄉風情旅游帶。將城區創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融入南寧市創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投入400多萬元推進伊嶺壯鄉文化生態旅游綜合示范區建設,利用南武城市大道、邕武舊路的便捷交通條件開通自駕車、自行車等觀光游覽項目,將各旅游資源串聯建設成為伊嶺壯鄉文化生態旅游圈。
武鳴區堅持以“硬措施”改善“軟環境”,城區信用狀況綜合指數排名連續四年位居全市前列。對工程報建等綜合業務實現“一事通辦”,行政審批跑出“武鳴加速度”;利用“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技術,實現“24小時不打烊”;充分釋放“減稅降費”政策紅利,減免企業稅費2.3億元,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實施行企助力轉型升級行動,引進華潤光伏等16個項目,總投資207.3億元;持續落實“三企入桂”,推動項目履約,完成區外境內到位資金40.41億元。
3.1.1 相關政策
《南寧市自然資源“十四五”規劃》針對武鳴提出:“穩步推進西鄉塘區、武鳴區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引領礦業轉型升級。”《規劃》在特色創新發展區、風中新興產業科創區提出:“依托外圍產業新城建設,建設空港商務服務中心、武鳴服務中心、巒城服務中心三大新城服務副中心。”在“重大產業及基礎設施項目”方面,要求加快發展建設武鳴城區產業新城、武鳴物流中心。
新編制的《中國(南寧)—東盟產教融合創新示范區暨南寧科教新城發展規劃實施方案》中,囊括了武鳴區和東盟開發區管轄范圍共計1044平方公里,為武鳴區融入南寧教育園區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3.1.2 南寧北高鐵站即將通車
南寧北站位于武鳴城區以西、廣西—東盟經開區以東,定位為南寧市未來城市空間發展的重大節點、南寧副中心的引擎站點、南寧北部綜合交通樞紐。目前北站線路和綜合交通接駁工程部分站場負一層、二層主體結構整體施工已完成,站房工程施工綜合完成工程量51%,站房施工于2023年2月底全部完成。北站市配套工程項目一期進出站匝道合圍路網項目建設計劃用地226.36畝,現實際完成簽訂征地協議370畝。目前正在抓緊辦理征地補償手續,抓緊對征收地塊進行清表,協調市政道路管線遷改等工作,及時將建設用地移交項目業主。北站匝道和涉鐵同步建設配套市政工程項目需征收鑫諾陶瓷公司,收回國有土地44.5畝,拆遷廠房建筑物2.07萬平方米等工作正抓緊實施。建設高鐵南寧北站項目進入全面施工建設階段,預計2023年底建成通車。
3.1.3 南寧教育園區穩步推進
一是學校建設穩步推進。實現入駐園區院校7所,開工建設6所,招生辦學5所,在校師生約6.4萬人。醫科大、南師大、工商學院、安職院、工職院正按各自計劃加快推進二、三期規劃建設,財經學院已實質性開工,廣西開放大學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二是基礎設施基本滿足需求。規劃建設的27條道路已有25條通車使用,供水管道、燃氣管道、路網排污管道、通訊光纜的鋪設工作已完成。地下綜合管廊一期工程已完成竣工預驗收。武華高速路口和新寧路2個便民警務站也已建成使用。城南水質凈化廠一期已完成主體施工,當前正在進行設備安裝。
三是校城融合發展。“專項資金+配套獎補+優待激勵”引才保障精準引進各類人才3600名。建立12家就業見習基地,設置563個在校大學生實踐崗位,3200個就業崗位送崗進校園,拓寬教育園區大學生就業渠道。225套教育園區人才定向房,584套高校人才住房,解決和保障人才住房問題。在各高校附近規劃674.25畝商業用地,設置15分鐘內步行經濟圈;改造紅嶺片區設立商業網點500多家;投資1000萬元的愛尚武鳴·大學城文化休閑街五一建成開業。
四是征地拆遷攻堅收尾。東片區規劃用地18266.25畝,已簽訂征地協議21731.15畝、青補協議20766.23畝、清表約10574畝、墳墓搬遷9648座;西片區涉及武鳴區面積4100畝,已簽訂征地協議4100畝。
武鳴區工業一直是發展短板,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商業、服務業、物流業等方面仍需要進一步加強。
3.2.1 南寧教育園區建設滯后
資源共享程度不高,管理機制有待完善,創新集聚效應需盡快形成;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生活、出行、購物、娛樂還有諸多不便,眾多老師還在從南寧主城區的老校區“走教”“只見大學不見城”,醫療、老人服務、子女教育、社區服務設施方面建設相對滯后。
3.2.2 城市建設短板較多
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比較多,基本公共服務比較欠缺,未能提供優質供給。一是義務教育資源緊張;二是副中心通往主城區的道路目前主要依靠公路,城市大道、蘭海高速、舊邕武路或舊國防路這幾條道路都比較狹窄,節假日或近年來受新冠疫情影響進行防疫檢查時道路擁堵情況非常嚴重;三是副中心城區商業布局不合理。
3.2.3 產業發展結構不優
城區產業結構不優,還需要進一步深度調整。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有待提高;旅游業的發展主要發力點在于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有待進一步提升;物流業發展方面,一是宏觀方面沒有整體規劃,二是具體物流園區項目戰略定位不明確,三是物流園區的資源整合不夠,運營能力不高,缺乏創新商業模式等。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時指出,“站在當前這個時間節點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紀的眼光。規劃、建設、管理都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落實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不但要搞好總體規劃,還要加強主要功能區塊、主要景觀、主要建筑物的設計,體現城市精神、展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
以城帶鄉發展宜居武鳴,立足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科學性,深入抓好東拓西聯,重點向南,久久為功,加快與主城區同頻共振。南寧北站片區發展定位為南寧北副城區主中心、“站城人”一體發展樞紐門戶區、產學研融合發展高鐵新城、功能復合生態宜居城市新區。
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與其所在地大學質量和數量有很大關系。一流大學是杰出人才的培養池、高端人才的吸引場、高端科技的發源地,知名高校集中的地方必定崛起。面向未來,《教育園區提升計劃工作實施方案》按照加強培育大學城產業生態發展方向,拓展南寧教育園區發展新空間,構建武鳴區城市核心競爭力。
4.2.1 文化為魂,打造城市發展核心競爭力
緊緊圍繞“‘兩中心一目的地兩基地’,即南寧市域副中心,面向東盟的科技創新服務及文化交流中心,我國著名的以壯文化為特色的休閑旅游目的地,廣西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和教育基地”這一發展定位,發展壯民族文化、特色休閑旅游、教育科研、樓宇經濟等主導產業,使教育園區學生多起來,老師住下來,科教文化產業興起來,特色休閑旅游旺起來,以文化帶動城市繁榮起來。
4.2.2 解放思想,創建國際化的高等教育基地
國際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高校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有利于高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獲得競爭優勢。應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建立各類國際學校,如與新加坡、以色列、俄羅斯、日本等國外學校合作交流辦學項目,讓學生實現不出國門的留學,改善投資環境,加快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推進武鳴城市國際化。
4.2.3 教育園區由高校聚集區向城市功能轉變
對大學城而言,聚集人氣、財氣、商氣是與基礎建設同樣重要的發展重任。下一步教育園區應按照規劃在聚集人氣、財氣、商氣上不遺余力想辦法下功夫,使教育園區由高校聚集區向城市功能轉變。
4.2.4 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集群
引進具有引領性的大項目和大企業,有效吸引上下游企業入駐,通過產業鏈進行招商,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大學城產業生態集群。
4.3.1 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
教育公平必然要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同時就義務教育法而言教育公平亦是政府的職責所在。必須加大政府統籌力度,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義務教育才能從理想變為現實。一是高標準加快南寧北站片區等相關區域的小學、初中學校規劃、建設;二是對現有的中小學校進行擴容、擴班,緩解、解決城區義務教育階段資源緊缺問題。
4.3.2 積極融入首府“交通圈”
積極融入首府“交通圈”,想方設法做好前期工作,加快南寧市軌道交通武鳴線工作推進。打造武鳴大交通網絡,擴建蘭海高速武鳴至南寧段,對南武城市大道、舊邕武路進行升級改造,由于南寧城市建設需要的大量石材、石料主要是從武鳴調運,這些運送石材、石料的貨車噸位大,對公路的破壞性強,雖經過多年的整治有了一定的效果,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規劃貨運專線,實行客貨分流。推進武鳴至高新區、至吳圩機場、至雙定一級公路建設項目,形成面向大西南、連接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南寧北交通樞紐。
4.3.3 推動商業、娛樂升級
一是推動商圈消費升級,完善康和城商業綜合體基礎設施,培育區域性消費平臺;二是積極發展云消費,鼓勵發展直播電商等新型消費業態,推動沃柑、香米等特色農產品精準快速流通;三是圍繞高鐵南寧北站建設,結合TOD“站城一體化”綜合模式,在空間布局上將南寧北站、教育園區、武鳴城區和東盟經開區統籌考慮,結合生活配套服務、產業發展需求,高標準規劃建設以南寧北站為核心的高鐵新城。
4.4.1 推動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加快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城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柑橘產業發展,把柑橘列為城區百億元級產業,制定 “中國沃柑看武鳴”品牌實施方案,成立品牌打造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和目標任務,努力打造“中國沃柑看武鳴”品牌,推動武鳴沃柑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二是強化規劃引領,推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組織制定城區柑橘產業發展規劃,優化產業布局,發展適度規模種植,集中區域優勢發展沃柑產業;三是強化品牌培育,促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支持種植基地開展品牌創建和“三品一標”認證;與知名媒體合作,宣傳介紹武鳴農產品,實現擴大銷售和品牌宣傳的雙重效果,進而擴大武鳴農產品品牌影響力。
4.4.2 興旅游活商業激活力
(1)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以南寧承辦2023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進一步打響武鳴壯鄉風情游品牌,服務首府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城市。(2)優化文旅發展布局。加快建設江宇夢想小鎮、南國鄉村、“藍地球”等重大文旅項目,打造南寧北·伊嶺壯鄉文化旅游綜合示范區;提質升級滑翔傘基地、兩江岜旺楠木水鄉等環大明山戶外運動、生態旅游項目、建設房車旅游營地等一批戶外休閑旅游地,引領南寧環大明山生態旅游圈建設。(3)推動“商文旅”融合發展。發揮沃柑、火龍果產業集聚優勢,布局發展特色民宿和特色餐飲,打造一條集特色餐飲、農事體驗、休閑民宿于一體的特色旅游精品線路;深入挖掘駱越文化、龍母文化和思恩文化,大力開發壯鄉民俗體驗、文化創意等旅游產品,讓游客同時實現物質消費與精神享受。(4)提升旅游服務水平。依托南寧北站,完善文化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打造具有更大輻射力的旅游集散中心;積極爭創更多國家星級旅游景區、鄉村旅游區等“國字號”知名品牌;加強旅游行業監管,提升旅游服務整體水平。
4.4.3 提升物流業發展水平
一是在宏觀上做好物流園區規劃,物流園區規劃既要考慮武鳴副中心城區的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現狀,南寧北站在南寧市、廣西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交通區位等,也要考慮目前城區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在選址論證、功能設計上請專業團隊進行合理規劃;二是明確具體物流園區項目戰略定位,區分柑橘、瓷磚、板材等不同項目的戰略定位;三是提升物流園區的資源整合,提高運營能力,積極推動園區網絡化、貨運App倒逼園區等創新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