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
摘要:新課標的出臺使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更為凸顯,而教師的核心素養直接影響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深度備課,既是教師的基本功,又彰顯了教師的核心素養,既是優質教案的編寫前提,又是教師站穩課堂的根本保障。文本研讀、課堂設計、教法與組織教學、學情調研是深度備課的重要內容。青年教師只有從這幾方面腳踏實地做好深度備課工作,才能打造高質量的課堂。
關鍵詞:青年教師;深度備課;文本研讀;課堂設計;教法與組織教學;學情調研
中圖分類號:G45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5-0065-02
備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深度備課仍然很有探究價值。備課,是每個教師的必備技能,是一個深度、全面、有效的教學研究過程,也是教師站穩課堂的必備前提。“唯有智慧才能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學科教師的學科素養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為素養型教師?!盵1]深度備課充分體現了教師的綜合素養,其主要包括文本研讀、課堂設計、教學法與組織教學探究及學情調研幾方面。本文就從這幾方面探討青年教師如何通過深度備課提高教學能力。
文本研讀主要包括課標研讀、教材解讀、教參精讀及資料泛讀。
1.課標研讀
“課程目標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集中體現育人價值?!盵2]課標是“綱”,綱舉目張,是教學的“魂”,涵蓋了課程性質、核心素養、內容目標等,并對各學段相應部分及策略都有簡潔、準確的闡釋。認真研讀課程目標,能讓教師的教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方向不走偏。所以,課標研讀絕不能忽略,且要放在文本解讀首位。
2.教材解讀
對教材解讀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教師“傳道”的策略、藝術及質量。想準確把握目標、重難點、能力點、策略、創新點及學科素養,就必須深度解讀教材。第一,跨學科文本解讀。這有利于學科融合,豐富本學科素材和內涵,使本學科教學有廣度、深度,更有價值。例如,對物理、化學學科的解讀,能極大豐富和發展數學學科教學,更能體現數學學科的應用性、工具性。第二,學科文本解讀。要講通讀,就是要對學科文本進行全面解讀,從整體把握知識結構體系、能力階梯提升標準、主題教學系列設計意圖、思維創新模塊構建等。只有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做到鋪墊有據、延伸有的、游刃有余。第三,章節文本解讀。首先要讀出本章節的主題和目標(含學科素養),其次要理解圍繞這個主題和目標選取了哪些素材及素材編寫意圖,再次要明了素材編排的內在邏輯關系,最后要明確本章節的新知內容承上啟下的地位。第四,課時文本解讀。這是對課時目標、重難點、教學法、教學活動設計等的深度解讀,能直擊課堂教學主題,涵蓋課堂結構流程設計。對此,教師必須狠下功夫,用心解讀,科學提煉,因為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3.教參精讀
教參是編寫者對教材文本的專業解讀。包含目標、要求、重、難點解讀,課時劃分及教學策略建議等,有助于教師對教材文本內涵的精準把握。教參僅可作為解讀教材的參考,不能完全照搬,否則教師對教材的開發、活用就會受到牽制,很難做到“因材施教”。
4.資料泛讀
一般來講,正版教輔是經驗豐富教師精編且驗證實用的資料,其素材相當豐富,體例層次感較強,凸現了學科的雙基點、重難點、學法與策略、創新思維及學科素養。謹慎借鑒使用,對教師準確把握教學方向及教學案、訓測案科學設計大有裨益,值得解讀借鑒。
課堂是教學主陣地,課堂活動是連接老師和學生的紐帶,是完成教與學雙向活動的橋梁。課堂設計就是要架起這座智慧橋梁,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生態環境。設計時要明確做什么、怎么做、達成度,設計力爭連貫一致、科學有趣、層級遞進、目標達成,再圍繞主干去篩選素材、充實元素、科學編排,這樣的教學設計一定是科學、實用且高效的。
教無定法,但一定有法。法者,不僅僅講的是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指教育教學內在的規律。教法來源于向外求學,也來源于不斷積累?!皩嵺`證明,只有學科知識與學科思想方法并重,才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既有肉體又有靈魂的學科認知結構,從而真正形成學科的核心素養?!盵3]學科素養、學法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逐漸滲透和不斷積累。組織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手段,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長期過程,因為好習慣養成非常困難。組織好教學,不僅是聽課率高、教學質量好的保障,而且是學生后續學習、終身學習成功的保障。
學情調研包括對學生心理、知能、學法、思維、習慣、學品、生活經驗以及家庭教育等情況的全面調研。因為諸多因素構成了學生的學力,所以學情調研的本質就是對學生的學力診斷。知識基礎是學生學習的基石,新知的原生點。一旦清楚,引入鋪墊、課后輔差都可輕松解決。學生原有生活經驗有助于學生學習新知。能力水平、思維模型對學生吸納新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四能)有很大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與此有關,教師必須對個案進行精準分析,并針對個案進行個性化學習輔導。學習習慣及品質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遠比能力影響大得多。所以,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品質進行全面分析,并做長期規范與培養,能讓學生形成好習慣,且內化成性格。“家教,國之教育最基本的細胞,中華文明古國的標志。”[4]這道出了家庭教育重要性。家庭教育影響孩子一生,重視、了解家教現狀,學校教育便可揚長避短,從而減少家庭教育負效應,助力學校教育教學效率最大化。
做好深度備課,教師要經歷深研與細品、精思與內化、開發與升華這一漫長的修煉過程。真正的優質教案是教師千辛萬苦、千錘百煉做出的珍品,而深度備課是優質教案的編寫前提。青年教師要站穩課堂,快速成長,就必須腳踏實地、深入扎實地做好深度備課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82.
[2]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2:5.
[3]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145.
[4]東纓.大教育三部曲之一:教育大境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7:203.
A Fast Track for the Growth of Young Teachers———Discuss on Deep Lesson Preparation
Hou Ming
(Shehong City No. 8 Primary School, Sichuan Province, Shehong 629200,China)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has made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more prominent, and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eachers directly affect the cultivation of subject core competencies. Deep lesson preparation is not only a basic skill for teachers, but also highlights their core competencies. It is not only a prerequisite for writing high-quality lesson plans, but also a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eachers to stand firm in the classroom. Text study, classroom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and organization, and student situation research are important contents of in-depth lesson preparation. Young teachers can only create high-quality classrooms by down-to-earth and in-depth lesson preparation from these aspects.
Key words: young teachers; deep lesson preparation; text study; classroom design; teaching method and organizational teaching;research on academic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