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儀 尹豐 王慧青



摘要:供應鏈管理強調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控制,為企業控制環境成本提供了一種新途徑。它涵蓋了從原料采購到生產,再到產品運輸、營銷、資源回收利用的所有環節,追求整體環境效益最優化。基于此,文章首先以我國“雙碳”減排目標和環保稅相關政策為現實背景,以A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環境成本管理現狀,發現其存在環保意識薄弱、環境成本確認不科學、分配方法不合理及控制方式不當等問題;其次,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利用供應鏈來實現環境成本控制管理,將供應鏈上下游環節與采購、物流、生產、營銷聯系起來,實現環境成本全過程控制。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也為其他企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環境成本控制;供應鏈;A鋼鐵企業
一、引言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雙碳為重點戰略目標的攻堅時期。國家對重污染企業的環保要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堅決要求減少粗鋼產量。在這種壓力之下,鋼鐵企業紛紛加大了環保事業的投資力度,對于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也越來越重視。然而,很多鋼鐵企業仍采取末端治理的方式,對環境缺乏系統性的控制。
二、A公司企業基本概況
1997年,A鋼鐵公司正式成立。作為國內大型鋼鐵生產銷售企業,公司主要從事鋼壓延加工業,經營熱軋卷板、中厚板、冷軋板、鍍鋅板、彩涂板、冷軋硅鋼、重軌、型材、無縫鋼管、線材等多種產品。自成立以來,公司堅持走高端、精品、特色、差異化的發展路線,在超高強鋼、高耐蝕鋼、高等級薄板等領域均取得重大成就。
作為國內重要的鋼材基地,企業在努力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工作。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環保理念,實行清潔生產,節能降碳,逐步實現清潔能源替代。此外,企業加大環保投資力度、提升環境污染控制水平、改善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技術,環境狀況不斷優化,為推動鋼鐵行業碳達峰樹立行業典范。
三、 A公司環境成本控制現狀
(一)采購環節
為了提高采購效率,保證采購質量,企業建立了完善的供應鏈準入與退出機制,實行責任供應鏈。從公司內外部資源的需求出發,來控制采購成本的高低和規模,以此提高企業利益。首先,A企業以生產需求為中心,結合鋼鐵行業的市場狀況來制訂采購方案,控制采購成本。其次,公司在確定采購物料的基礎上,按質量、環境安全、職業健康等標準嚴格篩選供應商。以戰略及重點供方為采購主渠道,擴寬煤炭、礦石、廢鋼等重點產品的供方渠道。此外,在日常管理過程中,A公司注重質量的檢測和環境監督。建立供應鏈管理及企業自我評價報告系統,要求供應商持有、更新所有必需的環境證明,并在制造、運輸、存貯等方面滿足環保要求。
(二)生產環節
生產是供應鏈管理的重點環節。近年來在國內政策和國外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下,A公司規定節能減排標準,改進并完善相關生產工藝。
從表1可知,在生產環節的環境成本單項費用中,環保研發投入大大超出其他費用,也是A公司近幾年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的效果。2019-2021年,企業環保投入與環保稅逐年上升。與此同時,企業各項污染排放指標持續降低,環保稅占公司營業成本比重也由2018年的0.096%下降至2021年的0.078%。此外,A公司沒有設置獨立的環境成本核算項目,各項環境支出計入在建工程、制造費用、管理費用及營業外支出等會計科目。
(三)營銷環節
要提升銷售環節環境成本管理水平,企業必須在實現消費需求和利潤水平的基礎上,踐行綠色化,履行環境社會責任。對此,A公司積極貫徹綠色營銷理念。從銷售手段來看,2021年公司環保培訓投入達13.5萬元,環保培訓覆蓋3500人,倡導綠色辦公調動員工環保積極性。從產品包裝來看,企業優先選用綠色環保型包裝材料,推動包裝材料循環使用。2018-2021年,包裝費費用持續下降,包裝材料使用總量也從2019年的7.76噸下降至2021年的7.3噸。此外,在公司財務報表中,銷售費用由職工薪酬、倉庫保管費、銷售服務費、包裝費等構成,并未出現綠色宣傳費這類與環境成本項目相關的內容(見圖1)。
(四)循環回收
A公司根據廢棄物制度法規,推行廢棄物分類管理、針對性處置,加大資源利用率。目前,公司廢棄物種類分為一般固定廢棄物和危險廢棄物,廢鋼回收率從2019年98.35%上升至2021年的98.43%,輸出量同比增加205.4%,漲幅明顯。按市場價格或評估價格定價來算,2019-2021年A公司廢鋼及廢舊物回收收入從24億元上升至35.6億元。同時,企業大力支持推進節能減排新技術的發展,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進水電、風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推動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能源體系(見圖2)。
四、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環保意識薄弱
目前,國內鋼鐵市場面臨需求下降、產能過剩的緊張局面,鋼鐵企業紛紛加快綠色發展轉型進程。A公司雖然加大了環保支出,但是與同行業企業相比,其綠色低碳發展意識不強。首先,在環境成本控制方面比較被動,仍然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比如公司未設立專門的環境職能部門,相比于國家優惠政策的外部制度而言,設立職能部門不能帶來直接的短期經濟效益,因此遭到了公司的不重視。其次,體現在員工環保意識的缺位。雖然生產環節設立了節能減排考核機制,但是員工改善環境的愿望并不強烈,很多環保措施沒有落到實處。如,2017-2020年,企業違規罰款支出持續上升。企業費用支出中有關環保方面的教育支出占比很小,很多員工沒有重視對環保制度的學習,有時為了美化環境控制效果而轉嫁環境責任。因此,只有企業和全體員工主動打破固有觀念,積極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才能更好地實現綠色轉型。
(二)成本核算確認不科學
當前,A公司存在對環境成本的認識不充分、分配方法不合理等問題。一方面,公司只對生產經營中可由貨幣計量的內部環境成本予以確認,忽視了外溢環境成本以及環境負債,這加大了企業未來成本負擔。此外公司沒有設置單獨的環境成本科目,與環境相關的環境設備折舊費、環境監測費用、排污費等都被納入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科目中。由于環境成本核算系統的缺失,導致企業無法明確掌握環境信息,不利于后期成本的分析處理;另一方面,企業采用單一的產量標準分配方法。產品的燒結、焦化工序是鋼鐵企業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目前A公司產品種類多樣,每種產品燒結、焦化時間不同,排放的二氧化碳、廢水、鋼渣也不一樣。如果以產品產量均分環境成本,會導致產品產量與污染程度不匹配,進而對產品的正確評價與定價產生不利影響。
(三)控制方法不合理
和大多數鋼企業一樣,A公司采用的是事后控制法,即對已生成的污染物進行治理。2018年,公司西大溝外排水污染物(總氮)超過國家標準,被鞍山市生態環境局處罰10萬元。2020年,A公司防汛排水污染物在接受監測中,被發現污染排放超過遼寧省污水綜合排放標準限值,共計處罰40萬元。從A企業近幾年持續增長的違規罰款支出不難看出,這種末端治理的方式略顯薄弱。
對鋼鐵企業而言,工程的研發設計、產品采購及循環利用,每個階段都與環境成本息息相關。比如研發階段,礦產資源利用率取決于生產工藝技術的設計,過低的鐵礦石利用率不僅會給公司帶來經濟利益的損失,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治理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時也給周邊生態帶來負面影響。由此看來,要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三者和諧共存就不能沿用傳統的生產管理制度,預先防范,全程控制監督可大大減少后期的環境支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A公司基于供應鏈的環境成本優化策略
(一)綠色采購
1. 建立動態識別機制,優選綠色低耗原材料。在采購環節,A公司設立了嚴格的采購管控體系,但關注的重點是價格和性能,并未考慮原料對于環境的影響程度。面對種類繁多的原材料,A公司可以建立綠色原材料數據庫,篩選對環境影響小、后期污染性低、易于分解和再加工的材料零件。引入數據庫也可以記錄材料的環保性,便于后續原料的考核與評價。如果后期環境控制效果不佳,可以追溯至采購環節,對比原料利用率的高低,及時調整采購結構。
2. 設立綠色供應鏈聯盟,精選優質供應商。近年來,環保政策相繼出臺,支持生產商使用綠色材料,而國外鐵礦石具有品質好、耗能低的優點,因此眾多鋼鐵企業選擇進口鐵礦石。因此,在采購考核階段,原料價格及供應商的穩定性十分重要。首先,與國外原料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其次,對供應商進行分類管理,重點關注其是否具備可持續生產經營能力、生產技術在行業中的領先程度、是否有符合綠色環保規范的生產環境等,并在此基礎上設立一般供應商、合作伙伴和戰略合作伙伴等不同層次的合作關系。
(二)綠色生產
1. 運用生命周期法,完善環境成本核算體系。用生命周期法評價產品環境成本,量化每個環節中資源損耗及污染排放產生的影響。根據環境支出的具體內容羅列成本清單,對所有環節產生的污染排放及資源損耗進行分析。并以權責發生制為準則,在首次識別出相關的環境支出時予以確認,按照資本化、費用化的條件分別確認環境資產或計入當期損益。對于環境成本的計量,采用多種計量方式。以歷史成本法計量環保設備折舊費、環境檢測費、排污費;用全額計量法計量廢氣、粉塵回收項目等發生的支出;用重置成本確認排污造成的外部環境損失。此外,可以采用作業成本法分配環境成本。生產環節的環境成本包括環保設備的投入與維護費用、“三廢”污染物的處理成本、環境檢測支出等,把關聯度較大的作業規劃整合以此建立作業成本庫,利用成本動因將環境成本計算到產品成本中。
2. 建立環境成本責任中心,充分利用稅收減免。在政策方面,企業可以綜合考慮稅收減免政策。政府部門為了刺激減排,設置了如資源綜合利用減計收入等優惠政策,這也為公司環境成本控制提供了新思路。此外,A公司應該基于價值鏈全階段的成本管理理念,針對生產設備的管控不規范、企業責任主體不明確及資源浪費過度等問題,具體分析不同階段的作業項目,將環境成本責任分配至各部門。同時利用大數據系統對污染數據進行監測與分析,為每個環節設立能耗控制指標并建立考核機制。
(三)綠色營銷
1. 注重綠色營銷,建立集約化物流系統。運輸鋼材會消耗燃油,排放廢氣,產生處置成本;鋼材產品的錯誤搬運和化學藥品的不當存儲也會污染環境。實施綠色運輸能緩解這些問題,企業需要執行集約運輸的綠色物流體系,優先使用綠色能源貨車,提高運輸效率。另外加強對運輸人員及倉儲人員的專業培訓,防止物流與倉儲環節的能源損耗,降低污染治理風險。
2. 引導綠色消費,樹立企業形象。重視售后環節的環境成本控制,引導消費者實行可持續消費。公司應該積極與合作商及消費者進行溝通,充分展示企業綠色經營的理念與成效,樹立形象。此外,采用綠色環保包裝并實行二次利用提升資源使用率。選用“二步法”包裝工藝,摒棄塑料等無法降解的包裝物,改用金屬制品等可循環材料。
(四)綠色循環
循環回收階段的環境成本控制是使產品盡可能環保,回收集中處理廢棄產品,減少環境損耗。企業可以建立廢物循環利用的生產閉合圈。高溫冶煉使得原料及輔料變松散,揮發及冷卻后的沉淀、滴漏會產生有害氣體,導致物質溢出,材料成本流失。對此,處置凈化污染物顯得尤為重要。企業可利用信息技術,將工業園區分模塊進行集成化處理,組建綠色生態園區。通過對生產工藝的改造,對廠區的整體規劃,將生產過程中的廢料進行適當的工序處理后再次投入到其他生產過程中循環使用。鋼鐵生產過程中還會衍生眾多諸如爐渣、粉塵和污泥等副產資源,可建立廢鋼回收體系,利用高新技術處理后再次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樣不僅節約了原料資源,又大大降低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降低環境治理成本。
參考文獻:
[1]柴源源.循環經濟下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探索[J].財會通訊,2019(11):104-107.
[2]高慶林.基于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論的X企業環境成本研究[J].商訊,2020(21):92+94.
[3]陳莉.我國鋼鐵企業環境成本核算改進的研究——以A公司為例[J].綠色財會,2021(11):47-53.
[4]胡蓉,沈洪濤,張睿敏.“雙碳”背景下企業環境會計核算體系構建研究——以A公司為例[J].會計之友,2022(16):67-74.
[5]柯樹林,艾林慧.淺析污染型企業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J].財會通訊,2021(07):90-93.
[6]張林,董宇昊.基于綠色供應鏈的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研究[J].商業經濟,2022(01):127-128.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校創新平臺開放基金項目“湖南省農村土地流轉的動力機制與模式選擇研究”(編號:16k107)。
(作者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王慧青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