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鐵隧道局財務系統秉承“勤勉、創新、精益、共享”的團隊精神,以基層黨支部建設筑牢思想陣地,以“財經大學堂”為舞臺暢通業務交流,以“一會一刊、一賽一號”為載體營造終身學習氛圍,以技術賦能人才評價機制,以問題為導向著力管理創新和財會課題研究,以“四化”建設促“四型”轉變,在支撐戰略、支持決策、服務業務、價值創造、風險防控方面持續發力,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力的財會人才支撐。
近三年,中鐵隧道局財務系統通過中高級職稱考試148人,占財務在崗人員16.44%;2022年末,中級及以上職稱人員占比33.15%,較2019年末提升14%。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等職業能力證書全科通過人員年均15人次左右,入選國管局領軍人才和廣東省高端人才各1人、中國中鐵高端人才4人,實現了中高端財會人才數量的穩步提升,正努力向著中國中鐵股份公司財務管理“十四五”人才發展目標穩步前進。主要做法如下:
一、黨建引領,凝聚創先爭優合力
充分發揮各層級財務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按季開展黨員先鋒崗“流動紅旗”評比,以榮譽標榜、感悟分享為主要內容,強化對學習型黨員先鋒的宣傳引導;按季扎實開展黨員談心談話,財務領導干部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敞開心扉、交流思想、直面問題、持續提升;堅持按月組織多種形式的團建及戶外拓展活動,圍繞中心工作在輕松的氛圍中開展“頭腦風暴”,不斷增強團隊凝聚力、激發內生動力。
二、平臺筑基,多維縱深業務交流
傾力構筑“中鐵隧道局財經大學堂”核心業務交流平臺,每周五18:00~19:00聘請專家學者、行業能手開展講學活動,跨專業、跨領域、多角度、多層次擴展財務人員管理視野,搭建縱深業務交流平臺。自2020年7月至2023年3月底,累計已開講128期。
三、體系保障,營造終身學習氛圍
以“一會一刊、一賽一號”全方位持續營造學習氛圍:中鐵廣州財會學會與隧道局財會學會兩會合力,優勢互補搭建學術交流及人才孵化基地;兩年一周期開展“財稅知識大賽”,以賽促學、以學促行,累計已舉辦四屆,給了廣大財會人員“錐處囊中”的機會;復刊《隧道財會》內部期刊,強化實踐經驗總結和實務問題解決、著力內參建言獻策;開設“中鐵隧道局財經先鋒”公眾號,理論探究、興企為謀、學以致用、風采標榜。
四、高端擎旗,著力課題創新研究
強化高端人才引領,持續開展各級領軍人才的培養和推薦工作,針對性開展筆試指導及面試輔導;兩年一周期開展內部財會專家及專業人才庫遴選及考核評價;以問題為導向,以內部財會專家及專業人才為團隊核心,給各層級財務系統定任務、解難題,持續深入科研課題和管理創新研究。《“人機協同”的財務數智化建設與應用》等多項課題榮獲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鐵道財會及中國中鐵股份公司各類獎項。
五、數智財務,以“四化”促“四型”
明確“智能財務”建設的階段目標;確定以流程智能和數據智能為核心抓手,“兩手抓、兩手硬”協調發展;持續夯實三大基礎平臺(數據中心平臺、業財共享平臺和Human-AI協同平臺);不斷深入推動業財技融合,探索自動化數據采集、BI決策等數字技術應用,豐富發展現階段的“123”智能財務管理體系建設。堅持以財務管理體制機制的“規范化、標準化、集約化、數智化”建設,推動財務管理架構的“戰略支撐型、財商融合型、效益導向型、風險防控型”變革。
六、技術賦能,完善人才評價機制
以財務共享平臺為基礎,自主開發財務人員績效考核評價系統,從基本業務素質、管理創新能力、業務處理能力、工作態度等多維度建立財務人員全面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持續完善《財會人員管理辦法》等制度,建立貫穿財務人員職業生涯的職業管理體系,對不同崗位任職標準原則、資格條件進行制度規范,通過對學歷、職稱及各類證書通過人員的優先任用、提拔任職,突出正向引導作用。
培根說過,“一種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于個人的習慣”。正是因為這種積極濃厚的學習提升氛圍,中鐵隧道局全體財會人員進一步堅定了“終身學習、不斷提升”的信念。近三年,雖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未能正常開展考試,但公司年具備沖擊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全科證書人數保持在20人次左右的潛能。下一步,中鐵隧道局將緊密圍繞中國中鐵股份公司“12347”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建設總體目標,按照“四化四型”財務管理框架和體制機制建設要求,不斷更新財務知識體系和管理理念,持續加力人才梯隊建設,持續提升財務人員職業素養和履職能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