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企面臨政策導向和激烈的市場競爭背景下,企業管理改革勢在必行。管理層通過建立和不斷完善科學、合理的員工財務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對財務人員的工作進行系統、公正的考核,并將評價結果與激勵機制緊密聯系起來,真正發揮工作評價體系的良性導向作用。文章將根據企業財務工作內容及實際情況,基于平衡計分卡(BSC)構建以關鍵績效指標(KPI)評價為核心的財務工作評價體系,并對該評價體系作應用研究,設計應用流程、制訂實施計劃。
關鍵詞:國企;管理;財務工作;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406.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25-0132-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5.132
1?研究背景及意義
本研究依托的X公司隸屬于浙江省能源集團,近年來,國有企業面臨關于國企改革的政策督導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積極推進內部管理改革。如何通過管理手段提高財務人員工作能力是提高企業管理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企業戰略目標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第一,隨著公司管理的控股子公司數量不斷增加,工作管理難度也隨之增加,構建財務工作評價體系是企業實現高效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管理層通過構建和不斷完善科學、系統、合理的員工財務工作考核評價體系,發揮提高員工隊伍建設、有效成本控制、維護工作秩序、規范業務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導向作用。
第二,財務部門作為企業中專業性、重要性均較強的部門,在管理者制定經營決策和完成企業目標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使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按照公司的總體發展目標規范經營、良性運作,管理層必須強化對子公司的財務管理和制約力度,使子公司的發展向科學化、系統化的方向邁進。
第三,企業內部從業人員良莠不齊,財務工作管理有待加強,目前相關績效考核機制與激勵制度較為匱乏。通過財務工作評價體系在國企對其下屬子公司管理中的應用,提升員工整體工作效能,提高財務隊伍整體運作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企業戰略目標實現提供支持。
2?財務工作評價體系構建
2.1?設計背景
據調查,X公司及子公司存在問題及風險點如下:
第一,財務機構與財務人員管理方面:財務部門人員中有新招聘或者轉崗人員,經驗、能力、素質尚有不足;存在財務工作移交未辦理交接手續,或移交手續流于形式的情況;財務人員未設置AB崗。
第二,財務制度體系建設方面:制度完備性存在問題,制度建設較為滯后,現有制度中缺少必要制度;制度合理性存在問題,存在大量制度參照上級制度或沿用老制度的情況;制度科學性存在問題,財務制度間存在矛盾沖突,財務制度與其他部門制度規定不一致,制度歸口管理部門前后矛盾,財務制度與集團財務共享平臺設定的規則相悖,部分制度照搬照抄上級公司制度且明顯不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等問題;制度實際執行存在問題,存在實際執行部門與制度不一致、審批適用表單表述不一致、相互矛盾的情況。
第三,會計核算方面:會計原始憑證審核存在問題,存在原始憑證不完整或審核不到位的情況;會計核算規范性存在問題,月度結賬前未對所有業務和會計科目進行梳理、核查,賬面錯誤未及時發現并糾正;會計檔案管理存在問題,會計檔案未及時打印、裝訂成冊、按時移交,財務資料借閱手續未按財務標準化會計檔案借閱登記要求進行辦理等。
第四,資金管理方面:存在空白支票無臺賬,銀行對賬單打印不及時,資金支付審批流程不合理等情況。
第五,全面預算管理方面:未編制預算大綱文件或直接以上級單位下發的通知或大綱文件作為編制大綱使用;預算分解不到位,存在未進行預算目標分解或分解顆粒度不夠,預算偏差分析及提示、預警不到位,預算工作總結及管理提升不足等問題。
第六,稅務管理方面:存在稅款所屬期和實際繳納時間不一致的情況;存在因未做好稅務檢查應對而導致稅款補繳及產生滯納金的問題。
第七,財務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系統審批權限與制度不一致的情況;資產管理存在問題,固定資產管理清冊(卡片)不健全,固定資產盤點流于形式;存貨未定期盤點,倉庫臺賬與財務賬上的數量、金額不一致;應收賬款未定期進行分析和催收;財務分析缺失重要經濟技術指標分析,僅作簡單的數字羅列,未對量、價、同比、環比、預實、技術指標等進行深入分析;存在重大問題未上報重大事項的情況。
2.2?設計依據
財務工作評價體系的設計,基于BSC和KPI的理論基礎,結合X公司整體財務工作規范性要求和組織管理戰略目標,從“財務、內控、經營、個人成長”四個層面和“能力考核、態度考核、工作業績考核”三個角度出發,將每個方面的財務工作細分,據此形成關鍵工作清單,并分析風險點和問題點所在,選取可操作性衡量指標和目標值作為評價要求,形成評價表。
2.3?設計特點
第一,以全面的財務人員日常工作為基礎,以標準化財務工作規范要求為脈絡:借鑒財務工作管理評價實踐,將財務工作管理各環節關鍵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細分和系統化,達到標準化和可量化。
第二,以財務管理功能定位為導向,體現財務管理工作功能定位的轉變,將財務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業務端,充分體現“業務伙伴”和“決策支持”的角色,打造價值創造能力。
第三,結合集團財務工作管理要求,將集團財務基礎性工作規范性管理效能評價結果融入具體指標、評價標準中,有效防范財務工作風險點,貼近財務工作管理實際,便于下層企業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第四,引入相關性系數,排除因崗位職責和權限設置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評價結果大幅度偏差。通過調節不同職位的財務人員的相關性系數控制具體指標在整體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使評價結果更科學、公正。
第五,體現集團性和可移植性,評價體系具有完整的框架和標準,可以保證集團財務工作管理的整體思路、管理規范的有效傳達,支持新業務、新區域和新公司的財務工作管理建設,具有可推廣性。
2.4?指標設置
結合前面研究結果,從財務、內控、經營、個人成長這4個層面為X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設立9個財務工作評價目標:會計核算及時準確;資金管理科學合理;全面預算管理;稅務管理;機構及人員設置合理;財務制度體系完善;財務控制體系完善;業財融合,參與經營管理;優化創新,提高素質,創造價值。并根據財務工作評價目標分別下設28個具體財務工作評價指標。
2.4.1?財務層面
(1)會計核算及時準確:其一,會計政策執行準確,考核財務人員是否嚴格執行集團統一制定的會計政策、會計科目體系,在會計政策發生變更時是否及時調整;其二,賬務處理正確,X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隸屬的集團設有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集中處理單據審核、財務核算、資金支付等標準化流程,各本地財務人員則輔助完成個性化核算及原始單據整理等流程,該指標主要考核財務人員是否按照集團《會計核算辦法》規定進行賬務處理;其三,賬務處理及時,考核財務人員是否按規定時間完成共享單據審核、對賬、結賬、關閉賬期,出具財務報表等工作;其四,檔案管理規范,考核財務人員是否及時打印會計資料,經審批簽字后留檔,裝訂成冊并定期移交檔案管理部門保管。
(2)資金管理科學合理:其一,賬戶管理規范,考核財務人員在處理公司資金賬戶開立、使用、維護、更新、注銷等業務時是否合規;其二,資金計劃管理,考核財務人員是否按照規定編制月度資金計劃、周資金計劃,計劃的審批手續是否齊全,計劃是否合理;其三,資金歸集管理,考核財務人員是否按照現金存量限額保管單位現金,超過100萬元或者超過貨幣資金的10%部分是否及時歸集;其四,資金信用管理,考核財務人員在處理融資、擔保等信用業務時是否報上級部門批準、審批手續是否齊全。
(3)全面預算管理:其一,預算編制,考核財務人員在預算編制前是否按照上級公司下達的指導文件編制預算大綱,在編制預算時是否遵循“先業務計劃后預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程序,預算上報前是否經企業預算管理最高決策機構批準;其二,預算執行管理,考核財務人員是否進行預算目標分解,預算目標分解是否合理、到位,每月是否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滾動分析,分析中是否有偏差原因說明及建議,是否按照預算對各項業務進行控制,出現偏差時是否進行預警提示,是否有發生預算調整,預算調整手續是否齊全;其三,預算考核,考核財務人員是否為經營考核提供準確的預算執行數據,是否在年度結束后編制預算總結并提出改進意見,改進意見是否在以后年度有效實施。
(4)稅務管理:其一,稅務登記,考核財務人員稅務登記信息是否準確,稅務登記信息變更是否及時;其二,稅務處理及時,考核財務人員是否按時報稅、及時繳稅;其三,稅務處理準確,考核財務人員納稅申報數據是否與會計賬表一致,針對印花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是否建立臺賬管理,是否做到增值稅進項稅額應抵盡抵,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是否及時轉出;其四,稅務籌劃,考核財務人員是否積極做好稅收法律法規和屬地稅收政策的跟蹤學習,是否積極主動與稅務機關溝通,是否積極爭取稅收優惠政策,是否定時進行稅收分析和稅務籌劃,是否存在應退稅、可退稅或其他稅收優惠政策可享受未享受的情況。
2.4.2?內控層面
(1)機構及人員設置合理:其一,財務人員配備合理,考核公司是否設有財務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財務人員是否具備工作必需的經驗、能力、素質,財務人員回避制度是否落實到位;其二,財務人員職責分工清晰合理,考核財務人員權責是否清晰,各級財務人員分工是否合理。
(2)財務制度體系完善:其一,財務制度合理科學規范,考核公司財務制度是否齊全(現有制度是否包含集團必要制度清單所列的制度),財務制度是否合理合規(財務制度是否符合公司實際情況,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財務制度是否科學(制度間是否存在矛盾或沖突),財務制度是否及時修訂和廢止;其二,財務制度有效落實,考核公司發布的財務制度是否宣貫到位,在日常活動中財務制度是否有效落實。
(3)財務控制體系完善:其一,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考核不相容崗位是否存在兼職現象,支票、印章、U盾等重要物件是否分離保管;其二,授權審批控制,考核成本費用開支審批是否履行制度規定的審批程序,系統審批權限、業務流程是否與制度一致;其三,財務保全控制,考核固定資產、存貨等管理臺賬是否建立健全,每年是否至少進行一次資產盤點,資產清理和處置是否履行審批程序。
2.4.3?經營層面
業財融合,參與經營管理:其一,財務分析報告,考核財務人員是否按月開展財務分析,分析是否到位,重大財務事項報告是否及時;其二,應收賬款管理,考核是否制定應收賬款信用政策并有效執行,是否定期分析應收賬款回款情況,是否及時向業務部門預警、提示催收、應收賬款壞賬管理是否到位;其三,運營分析控制,考核是否定期進行運營分析,將業務鏈和財務鏈融合,尋找數據背后產生的原因,為經營者決策提供支持。
2.4.4?個人成長層面
優化創新,提高素質,創造價值:其一,職稱學歷晉升,考核財務人員學習提升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在職學歷晉升、專業技術職稱考評、論文發表等;其二,內部培訓考試,組織財務人員進行培訓考試,以培訓的參與率和考試成績進行考核;其三,外部競賽和技能比武,鼓勵財務人員積極參加外部專業性競賽和技能比武等,以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創造個人價值和組織價值。
2.5?權重設置
指標設置完成后,需對每個財務工作評價指標進行權重設計,設置考核權重。在設置權重時需考慮財務人員的職權范圍、主觀能動性、結果導向性等因素,并根據不同職位分別設置財務人員與評價指標之間的相關性系數,相關性越高考核比重越大,相關性越低考核比重越小。根據不同職位的財務人員的相關性系數控制單個評價指標占整體考核比重,從而收到科學的評價效果。
一是,如表1中?X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財務工作評價模型所示,建立財務工作評價體系的績效層次結構模型,基于層次分析法(AHP)進行指標體系權重分配。運用AHP計算各個指標的權重,首先確定績效評價層次模型,第一層為四個維度,第二層為每個維度的具體評價指標。其次通過頂層設計的方法,依據各個評價指標重要程度,建立比較矩陣,確定四個維度的權重,再次確定各個維度內指標的權重,將兩個層次的權重相乘,得到各個具體指標的權重(X)。最后各個維度以及各個指標的權重代表著重要性程度,可以使管理者進行日常運營管理時更有側重點。
二是,根據財務人員的職權范圍、崗位職責分別設置不同財務人員與評價指標之間的相關性系數(R),管理者可以通過相關性系數的設置排除個別因素對考核結果的影響,使考核結果更科學、客觀、公正。
2.6?評價體系
評價過程中,首先,評價工作組依據被評價對象單位自評報告和考評小組的現場調查結果,對照評價表中的單項評價指標及評價標準依次量化打分并記錄存在的問題;其次,將單項評價指標得分與指標權重和被評價人員對應的崗位相關性系數加權計算后得出單項指標的加權得分;最后,將所有單項指標的加權得分匯總后得到最終財務工作評價分數。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單項評價指標加權得分=單項指標得分×權重×相關性系數
財務工作評價分數=單項評價指標加權得分
評價結果根據最終財務工作評價分數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A、B、C、D。A等級對應得90~100分,表示優秀;B等級對應得80~90分,表示較好;C等級對應得70~80分,表示良好;D等級對應得60~70分。
2.7?應用流程
X公司財務工作評價體系應用流程分為5個步驟:
第一,成立評價工作組,下達評價計劃。根據單位實際情況,挑選評價工作組成員;結合公司年度工作安排,編制年度財務工作評價計劃;確定被評價對象、評價時間、評價地點、評價人員,定向下達具體的財務工作評價計劃、評價表。
第二,被評價對象自查。評價計劃下達后,被評價單位財務人員應及時對照評價表中的評價內容及評價標準進行全面自查,并根據自查結果進行問題查改。
第三,現場實施財務工作評價。評價工作組根據評價計劃安排,與被評價對象進行二次確認后赴現場進行財務工作檢查,對照評價表中的評價指標及考評標準依次量化打分并記錄存在的問題,客觀、公平、公正地完成對每一位財務人員的考評,對于有疑問的地方現場溝通確認。
第四,計算評價結果。評價工作組依據被評價對象現場檢查得分,將其與指標權重和崗位相關性系數加權計算后得到最終財務工作評價分數,并進行二次復核。
第五,反饋評價結果。及時將最終評價結果反饋給被評價對象,建立與評價結果相關的激勵機制,使評價結果與評先評優、崗位晉升、人力資源調配、培訓教育、薪酬獎懲緊密聯系起來,努力營造財務部門積極向上的良好競爭氛圍。
3?財務工作評價體系的實施計劃
X公司將財務工作評價體系的應用實施分為推廣應用階段、落實提升階段和持續完善階段三個階段。
推廣應用階段:第一年,體系推廣試運行。X公司進行總體部署,將設計完成的財務工作評價體系在X公司及其子公司范圍內進行首次下達和應用,通過調查對象自查和評價工作組現場評價試運行該體系,全面了解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
落實提升階段:第一年考評結束后,及時梳理問題查找漏洞。計劃實施第二年根據財務管理目標更新評價標準,根據第一年計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得到的反饋,及時調整不合理的指標和權重,查找實施該項工作的短板和不足,明確提升方向,制定提升計劃,提出改進措施,落實提升效果。
持續完善階段:計劃實施第三年,隨著前兩年X公司財務工作評價體系的深入實施和持續優化,形成持續改進的財務職能提升機制,使整個財務工作管理更加完善和優化,與X公司的實際情況更加有效結合,做到管控有力、運作高效。通過定期檢查的方式檢驗企業管理提升效果,同時探索將評價結果及財務職能持續改進情況作為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以及相關財務負責人評價的參考因素。
4?結論
文章基于X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的實際情況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設計的財務工作評價體系,由于尚未經過完整的全流程實踐檢驗,難免存在思考不周之處,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財務工作評價是實現管理目標的一種手段,要想達到財務工作管理的戰略目標,需要對財務人員的工作進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將評價結果與激勵、獎勵制度結合,有效實現控制、評價、激勵等功能,真正發揮工作評價體系的正確導向、激勵作用,激發人員價值,開發潛力,最終實現共贏。
參考文獻:
[1]蔡樺.基于BSG的高校財務人員績效評價體系設計[J].時代經貿,2012(3):252.
[2]杜鵬,程帆.基于投資人的企業財務評價體系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10):21-25.
[3]何海濤.大型軍工科研單位財會工作考評體系的構建[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9.
[4]亢云.基于平衡計分卡的HX公司財務共享中心績效評價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9.
[5]劉相榮,李洪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能力評價體系構建[J].商業會計,2019(13):99-101.
[6]李德貞.國有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及其對策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10):129,175.
[7]李娜.基于BSC的高校財務部門績效評價研究——以Y高校為例[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17.
[8]廖志軍.基于財務管理能力模型的基層供電企業財務管理策略研究[J].商業會計,2012(15).
[9]尼爾斯約蘭-奧爾韋,卡爾-約翰·彼得里.使平衡計分卡發揮效用—平衡戰略于控制[M].裴正兵,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10]冉立平.基于平衡記分卡的企業戰略實施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11]王剛.基于資產組的項目財務評價方法及應用探討[J].財務與會計,2017(4):59-60.
[12]周書秀.對基于財務視角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的研究[J].財會學習,2021(23):123-125.
[基金項目]浙江省會計學會及浙江省注冊會計師協會2022年度會計科研課題。
[作者簡介]章夢媛(1990—),女,漢族,浙江人,浙江浙能科服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碩士,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財務管理、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