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俊
“微寫作”是一種短、平、快的作文訓練方式。教師圍繞該訓練方法創新主題并展開探索,能夠為學科教學帶來更多進取動力。教師深入解讀教材文本,對接學生的生活,創新情境設計,延伸訓練維度,都能夠為“微寫作”順利展開創造條件,從而為學生帶來最直接的幫助。
“微寫作”分布在各個單元教學系統之中,因此,教師需要有綜合設計意識,針對不同單元“微寫作”訓練的重點,設計訓練方案,確立立意方向,為學生順利進入“微寫作”創造條件。“微寫作”不是隨意表達,它需要圍繞一個中心展開構建。也就是說,進行“微寫作”的關鍵是探索立意點,但大多學生沒有立意的意識,因此,教師需要進行針對性輔助。
如《春酒》這篇文章語言精美,思鄉主題鮮明,很容易讓讀者產生情感共鳴,基于此,教師可以從語段仿寫、閱讀體悟、主旨解讀、情感對接等方面展開設計,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度寫一段話,并參與不同主題的“微寫作”展評活動。教師要在“微寫作”設計環節提出一些寫作要求,讓學生深入文本情節,做好整合性閱讀,以便確立習作主題。學生對立意設計有一定的基礎認知,因此在帶著任務閱讀文本內容的同時,可以從不同角度展開思考和規劃,逐漸明確立意方向。隨后在習作展評環節,教師對學生的立意設計情況進行重點點評。
“微寫作”雖小,卻具備寫作的基本要素,其中立意是第一要素,也是寫作展開的第一步。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設計和引導,可以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學生深入文本之中,經過自主閱讀和互動交流,逐漸找到“微寫作”的立意方向,這體現了“微寫作”訓練的價值。
教師有意識地對接學生的生活去設計“微寫作”任務,要求學生通過生活經歷尋找并梳理“微寫作”素材案例,無疑能夠創造更多啟示,讓學生在生活與認知的對接中建立習作思維。
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時,由于這篇課文帶有較強的科普意味,有不少生活方面的常識介紹,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生活經歷,針對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閱讀感知情況,推出“微寫作”訓練任務:大自然中的許多現象值得我們去探索,寫一段話,介紹你的生活新發現,并在小組內展示習作。實際寫作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先閱讀文本內容,回顧平時的生活經歷,再選擇一些有看點的材料,展開“微寫作”。在學生進行“微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課堂,對學生的“微寫作”構思情況進行觀察和評價,并提出一些修改建議。
教師利用多種輔助手段設計“微寫作”教學情境,能夠給學生的感官帶來一定沖擊,進而讓學生順利進入習作構建環節,建立習作結構框架。“微寫作”結構簡單,教師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展開寫作交流活動,滲透一些搭建方案,可以為學生帶來深度交流的機會,也能夠訓練學生的構建能力。“微寫作”結構形式豐富多樣,教師要精心篩選,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促使其自然進入“微寫作”創作核心,并在自由構建中形成習作認知。
如在教學《壺口瀑布》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圖片、視頻等手段展示壺口瀑布的壯觀場景,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隨后,教師可以設計“微寫作”任務: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景色值得觀賞,選擇其中一處展開精彩描繪,可以設計成繪本形式,我們將進行集體評選活動。學生大多喜歡個性創編活動,因此教師推出個性化“微寫作”任務,可以成功調動學生的參與主動性。經過一番創編,學生不斷推出“微寫作”作品。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評選活動,并對學生的精彩表現展開積極評價。
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文本時,利用媒介手段進行直觀展示,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活,并為其之后的寫作奠定基礎。教師推出繪本式“微寫作”任務后,學生回饋積極主動,這說明教師的設計和組織是比較到位的。“微寫作”不是單純的習作訓練,教師賦予了“微寫作”更多內涵和功能,無疑增加了“微寫作”訓練的價值。而學生在積極進入“微寫作”設計、構建、交流、共享、應用等學習環節后,感知體驗也豐富起來。
在設計“微寫作”訓練時,教師要有延伸拓展的意識,投放一些課外訓練任務,讓學生實現課內外的對接,并將理論聯系實踐,以推出更多全新的“微寫作”作品。同時,教師還要展開多種“微寫作”展評活動,發展學生的習作綜合能力。讀書筆記、讀后感、觀察日記、生活有感、對比閱讀總結、網絡閱讀感悟、網絡交互經驗等,都屬于“微寫作”范疇。對此,教師需要理性地設計,為學生創造“微寫作”機會,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
如在教學《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先圍繞“格物致知”的內涵展開解讀,然后設計“微寫作”任務:其一,這篇議論文運用了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哪些地方是擺事實,哪些地方是講道理?以“微寫作”形式展開鑒賞解讀;其二,關于理論聯系實踐的名言眾多,你最喜歡哪一句?介紹喜歡的原因;其三,你在生活中經歷過哪些失敗?回顧其中一件事,分析其得失。三個任務任選其一,作品在學習小組之間展示。學生接收任務后開始研究并選擇習作任務,課堂研學氣氛逐漸形成。與此同時,教師要與學生展開多重對話,給出一些設計建議,并要求學生借助課外素材展開習作構建。學生則自主選擇任務并紛紛行動起來,選擇熟悉的方向展開設計和討論。在“微寫作”作品展示環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互動評價,讓學生介紹寫作方法和經驗。
教師設計多項“微寫作”任務,以便學生自己挑選喜歡的內容,激發學生的習作主動性。學生有“微寫作”熱情,說明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成功的。而師生對話交流可以為學生帶來一些啟示,使得學生有明確的操作方向。這也是教師組織的成功之處。在展評環節,教師讓學生互動評價,交流協作經驗,而學生主動響應,這也說明教師調動得成功。
“微寫作”雖然篇幅不大,但也涉及立意、選材、構建表達問題,教師可以從這些角度進行方法歸結、推薦,讓學生實踐、體驗。“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微寫作”訓練方法研究意義重大,教師要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