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 要:高職院校在當下發展速度較快,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其中,高職貧困生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就業上相較于普通家庭的學生面臨更大的問題。文章深度分析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現狀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對策,做好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幫扶,提升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率。
關鍵詞:高職院校 貧困生 就業幫扶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40.3;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9-149-02
自高校擴招以來,越來越多的學生獲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加,大學生在就業上也面臨較大的問題。貧困生作為特殊群體,其在生活背景以及個人經歷上與普通家庭的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更使得貧困生在就業上面臨更大的問題。高職院校作為貧困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更應做好貧困生的就業幫扶工作,提升高職院校教育質量。
一、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現狀
(一)缺乏就業競爭力
近年來,為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各個高校均出臺了一系列就業幫扶對策,在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上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從當下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貧困生作特殊群體,其在就業上的競爭力相對來說較弱,就業時間上較晚,就業質量較低,整體就業率不高。由于貧困生通常來自偏遠地區,其所接受的教育質量較低,在家庭經濟狀況、社會經驗、社會閱歷以及各個方面能力相較于非貧困生來說均有著一定的差距,外語水平、計算機水平等也較弱,缺乏相關才藝,這也導致其缺乏附加技能,并且部分貧困生由于家庭原因,其性格也較為內向,在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上較差,在面試時無法完全展示自己的優勢,也給其就業造成較大的影響[1]。
(二)經濟壓力較大
與普通家庭的學生相比,高職貧困生在經濟上的壓力較大,也給其求職造成一定的困難。從具體表現來看,在求職的過程中,由于需要一些費用,如制作簡歷,準備職業裝,交通費等,均增加了貧困生的經濟壓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個招聘平臺有諸多外地招聘信息,這也使得畢業生有著更多的選擇。但對于貧困生來說,外地企業增加了其求職費用,也影響了其正常就業。
二、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出現問題的原因
(一)學校原因
高職院校定位在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也使得其對于學生專業技能提升的重視程度較高,在課程設置上也以專業課程為主。盡管隨著職業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職院校對于畢業生就業率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在就業指導上,部分高職院校還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僅利用發布就業信息,提供就業咨詢等開展就業指導工作。部分高職院校在就業指導上僅針對畢業班進行,缺乏全流程的就業指導,與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存在明顯的脫節,不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就業觀,給其今后的就業造成較大的影響[2]。
(二)社會原因
近年來,我國的發展質量明顯提高,企業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也不斷增加。在這一背景下,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有著明顯的提升,不僅需具人才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更應具備綜合技能才能更符合企業的要求。但從貧困生的角度來看,其在綜合技能上相對來說較弱,這也使得其缺乏就業競爭力,很難被企業所錄用。
(三)主觀原因
從高職貧困生出現就業難的原因分析,除貧困生在綜合能力上較弱之外,其在對于自身的定位上也存在較大的問題,由于貧困生生活環境較為落后,視野較為狹窄,并不了解自我生涯規劃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在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在職業目標的制定上也較為盲目,在職業選擇上經常出現脫離現實的情況,急于求成以及定位過高均是貧困生就業的常見問題,給其職業選擇均造成較大的影響。并且許多貧困生存在極度的不自信心理,由于受到家庭條件限制,貧困生無法正常參與各類課外活動與社會實踐,學習條件以及生活條件較差,這也使得其在就業心理上經常出現兩極分化問題。部分貧困生將就業中遇到的困難作為對于自己的一種歷練,在受挫的過程中意志更為堅定,面對困難不放棄,而是努力拼搏,最終獲取成功。而部分貧困生在面對壓力和挫折時無法放平心態,自卑心理以及消極心理極為嚴重,缺乏求職自信心,經常出現患得患失心理[3]。
三、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幫扶對策
伴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全社會關注,而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群體和弱勢群體的高職院校貧困生,他們的就業更需要各方的關心。近年來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就業幫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是存在著不少問題,需要政府、高校、社會各界和貧困生自身都給予重視,助力更多的貧困生順利就業。
(一)客觀層面
1.學校層面。一是完善補貼機制。為幫助高職院校貧困生實現順利就業,高職院校需提升對于貧困生群體就業的重視程度,與相關部門共同落實助學貸款以及就業補貼等機制,還可引入學費補償機制以及助學貸款代償機制,加大對于貧困生的幫扶力度,構建完善的幫扶體系,緩解貧困生在教育費用以及生活費用上的壓力,促使其集中精力學習,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還可在學校中設置勤工儉學崗位,增加其數量并擴大其范圍,并增加與學生專業存在關聯性的勤工儉學崗位,使得貧困生在獲取經濟資助的同時,更提升其社會經驗與閱歷,提升其實踐能力,幫助貧困生積累較多的工作經驗,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貧困生表達能力與管理能力的提升[4]。二是做好就業心理輔導。高職院校為提升貧困生的就業質量,除了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還需加大對于貧困生的就業心理輔導力度,促使貧困生能夠正確認知自我,提升其心理素質,更好地面對求職道路上的挫折。在實施中,高職院校需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生涯教育、就業指導進行結合,并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重視提升學生的就業綜合能力。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組建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專業教師隊伍,促使其更好地開展貧困生的就業心理輔導。三是開展就業指導。高職院校在開展貧困生就業幫扶的過程中,還需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可在課程體系中進行完善,將就業指導全流程的滲透到高職院校的教育生涯中,樹立學生正確的就業觀,避免在就業過程中出現定位不清以及好高騖遠的情況。在就業指導中,高職院校需指導貧困生認知到自己的優勢并發揮自身的特長,轉變傳統就業觀中僅在大城市或者發達地區就業的局限性,鼓勵其回到家鄉進行就業或者創業。也可邀請已經就業的貧困生舉辦講座,講述自己的求職經驗以及創業經驗,激發貧困生的就業動力。四是建立貧困生“一對一”幫扶體系。首先,對貧困生的就業意向、就業能力以及就業困難進行調查和了解,形成貧困生就業信息庫;其次,為就業困難的貧困生配備一對一的幫扶教師,并根據貧困生就業信息庫制定個性化的“一生一策”就業幫扶方案,了解他們在就業上遇到的困難,并采取就業技能培訓、心理輔導、就業補貼以及就業崗位推薦等方式,幫助貧困生提高就業能力,直至他們順利畢業。
2.社會層面。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問題并不僅是貧困生自身的問題,其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在提升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率的過程中,除高職院校之外,社會各界均應參與到畢業生的就業幫扶中。可加大對于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的宣傳力度,使得社會各界均認識到貧困生就業的嚴峻形勢,并積極參與到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幫扶的過程中。可成立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基金,利用政策扶持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貧困生的就業幫扶中,并鼓勵優秀畢業生利用自己的經驗等,在就業以及學業等多個方面開展對貧困生的幫扶。企業也需消除對于貧困生的偏見,與高職院校增加合作力度,利用校企合作等多種形式為貧困生提供實習與見習崗位,使其在實習與見習中能夠獲得綜合能力上的提升,選擇優秀的貧困生為其提供工作崗位,解決貧困生的就業問題。可針對吸納貧困生的企業進行政策上的扶持,如稅費減免等,激發更多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就業幫扶中。企業還可在高校中舉辦講座,為學生講述專業發展現狀以及社會就業現狀,幫助學生合理制定就業目標。企業還可在高職院校中舉辦招聘會,為貧困生提供就業崗位,使得貧困生能夠與企業直接進行對接,減少由于信息壁壘而導致的就業供需不對等情況[5]。
(二)主觀層面
從貧困生出現就業困難的原因來看,其自身的綜合能力較低是其出現就業問題的重要原因。為幫助貧困生順利實現就業,貧困生還需重視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具體的實施中,貧困生需認知到社會發展現狀以及就業環境情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職業目標,轉變傳統落后的擇業觀,選擇適合的職業,并圍繞目標制定自身的學習計劃。同時,需做好自身的分析,明確自身優勢以及劣勢,并有針對性地制定提升計劃,克服自身的不足,實現自身的順利就業。貧困生還需積極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如班委會以及學生會競聘、勤工儉學等,不僅使貧困生能夠提高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更鍛煉貧困生的綜合能力。
四、結語
高職院校的貧困生由于受到家庭及社會原因的影響,其在就業上存在較大的難度,如就業觀較為落伍,就業競爭力不足等。為提升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就業質量,需在客觀以及主觀等方面來開展對于貧困生的幫扶工作。在客觀層面上,高職院校需做好對于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而企業也需為貧困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在主觀原因上,貧困生也需不斷提升自我,轉變落后的就業觀,提升自身的就業質量,實現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 馮嬌.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幫扶存在問題和對策分析[J].科技風,2018(07):10-11.
[2] 趙雙軍.高職院校貧困生與建檔立卡戶學生就業精準幫扶對策探析[J].紡織科技進展,2018(08):63-64.
[3] 石慧.高職院校少數民族貧困生“三位一體”就業幫扶工作機制探析[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5):93-96.
[4] 史玲.發展型資助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指導工作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6):73-76.
[5] 孫俊鋒,張晶晶.中醫藥高職院校對貧困生就業幫扶問題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06):168-16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