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東
【摘要】? 目的? ? 探討不同營養支持對惡性腫瘤惡病質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 ? 將采用腸內營養混懸液(TPF,能全力)治療的60例惡性腫瘤惡病質患者隨機分為腸內營養A組(30例),腸外營養B組(30例),檢測患者的營養指標、體質量、瘦體質量,評估卡氏功能狀態量表(KPS),行相關生活質量量表調查,并觀察相關并發癥及統計營養支持費用。結果? ? 在白蛋白、前白蛋白及KPS評分改善方面,腸內營養組較腸外營養組的效果更好,且費用更低,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P<0.05);但二者在并發癥方面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結論? ? 在惡性腫瘤惡病質的患者中,使用腸內營養TPF比腸外營養更有效地改善惡性腫瘤惡病質患者的營養狀況及生活質量,且醫療費用更少,可以取得顯著的治療效益。
【關鍵詞】? 惡性腫瘤惡病質; 能全力; 腸內營養; 腸外營養; 治療效果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cachexiaXiao Jiandong. The Affiliated People's Hospti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Fujian? ?350000
【Abstract】?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cachexia. Methods? ? 60 patients with cancer cachex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30 cases):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B (30 cases): parenteral nutrition, measure nutrition, weight, lean weight, functional status (KPS), and observe 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statistical nutritional support costs. Results? ? In terms of albumin, prealbumin and KPS improvement,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has better effect than parenteral nutrition group with lower cost, which can mor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P<0.05),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lications (P>0.05). Conclusion? ?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cachexia, using enteral nutrition can fully improve the nutrition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cachexia more effectively,and have less medical costs,which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treatment benefits.
【Key Words】? Cancer cachexia; Nutrison fibre; Enteral nutrition; Parenteral nutrition; Treatment effect
中圖分類號:R730.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5-0020-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5.007
惡性腫瘤惡病質是與惡性腫瘤相關的營養不良性疾病[1],是一種代謝紊亂綜合征,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的代謝異常、胰島素抵抗、厭食癥、肌肉蛋白的持續消耗等。常常發生在各種惡性腫瘤終末期[2-3],一般患者表現為消瘦、體質量減輕、厭食、肌肉萎縮、疲勞、低蛋白血癥、功能障礙等。因惡病質死亡的惡性腫瘤患者高達30%~50%[4-5]。惡性腫瘤惡病質不僅導致患者化放療療效不佳,增加手術并發癥的發生,增加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心理壓力,而且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生存期縮短。因此,采取對惡性腫瘤惡病質的有效干預措施對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長期生存具有深遠意義。
本研究擬對惡性腫瘤惡病質的患者實行腸內及腸外營養支持,觀察各組的治療效果,為提升惡性腫瘤惡病質治療效果提供經驗。
1? ? 資料與方法
1.1? ? 病例選擇與分組? ? 惡性腫瘤惡病質病例納入標準:入院時相關檢查及病理已明確診斷惡性腫瘤;入組前2周內均未使用白蛋白和(或)免疫增強劑,入組前1周無相關手術及放化療;營養風險篩查2002評分3~6分;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基本正常,無消化道梗阻;入選時測定空腹血糖、血壓、體質量、瘦體質量、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肝腎功能、電解質;無意識的體質量下降達到診斷前6個月體質量或理想體質量的5%以上且臨床檢查與惡病質癥狀相一致[1];伴或不伴異常的炎癥細胞因子水平;生命預期超過4個月,可以接受伴隨的抗腫瘤的放化學治療或者相關的姑息支持治療。排除標準:精神疾病史、語言障礙,意識不清及阿爾茨海默病;不愿參與;合并嚴重心、肝、肺、腎疾病等;免疫力低下或者免疫力缺陷;消化道機械性梗阻。
根據上述病例納入及排除標準,將2019年9月—2021年9月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惡性腫瘤惡病質患者納入本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由隨機軟件NDST提?。⒒颊叻譃?組,A組為腸內營養組(30例),B組為腸外營養組(30例)。其中A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36~83歲,平均年齡(56.9±8.9)歲;平均體質量(50.51±6.92) kg;其中胰腺癌7例,膽管癌5例,膽囊癌2例,乳腺癌3例,胃癌4例,結直腸癌4例,肝癌5例。B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38~80歲,平均年齡(51.3±11.2)歲,平均體質量(49.16±9.23)kg,其中胰腺癌6例,膽管癌4例,膽囊癌1例,乳腺癌3例,胃癌6例,結直腸癌5例,肝癌5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得到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醫學倫理管理委員會批準,入選病例均對研究的內容能夠正確理解,并且知情同意,自愿參加并積極配合。
1.2? ? 研究方法? ? A組患者在胃鏡下將鼻腸管(復爾凱螺旋型鼻腸管,紐迪希亞制藥)送至空腸上段。選用腸內營養液百普力(紐迪希亞制藥,國藥準字H20030011),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以125.58 kJ·kg/d的能量標準配置百普力,由鼻腸管注入,并由輸注泵控制速度,一般在16~21 h內勻速注入。第1天補充總能量的50%,于第1天上午將0.9%氯化鈉注射液300 mL經鼻腸管營養滴入,下午滴入TPF 500 mL,滴速50~60 mL/h;第2~14天予以TPF 2 000 mL,滴速90~100 mL/h。第1天A組能量不足部分由靜脈輸液補充。B組患者在行營養支持前先行中心靜脈置管術,根據患者情況,按125.58 kJ·kg/d計算患者所需熱量,將葡萄糖、電解質、氨基酸、微量元素、脂肪乳、胰島素、維生素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給予完全腸外營養支持。2組每天行等能量支持,持續14 d。試驗期間各組其他處理條件無明顯差異。
1.3? ? 觀察指標? ? (1)2組患者于營養支持前第1天和營養支持后第14天進行血常規及生化檢測,分別監測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水平數值。(2)觀察2組患者試驗過程中的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腹瀉、電解質紊亂、發熱、血糖異常等。(3)測量2組患者營養支持前1天和營養支持后第14天的體質量、瘦體質量的變化。2項檢測時均要求患者著單衣,排空大小便;采用生物電阻抗法Bodystat QuadScan4000人體成份測量儀檢測瘦體質量。(4)統計2組患者營養支持的總費用。營養支持費用只是針對其中提供營養支持部分的費用。(5)監測2組患者營養支持前1天和營養支持后第14天的日常生活活動情況。使用Karnofsky功能狀態評分標準(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由主管醫生根據患者的功能狀態給予0~100分范圍的評定。(6)評測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QOL)。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生命質量核心量表(The European Organiza-
tion for Reasearch Treatment of Cencer cor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EORTC QLQ-C30)評估。此量表已被廣泛應用于惡性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調查[6],具有臨床效度和實用性較好的特點。健康、功能和癥狀領域標準均為0~100分。其中癥狀領域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健康、功能領域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颊哂跔I養支持前1 天、營養支持后第14天填寫此量表。采用統一指導語,先向患者做必要解釋,取得患者同意,并請患者根據近期各自的實際情況進行填寫,完成問卷調查內容,問卷完成后統一收回。
1.4? ? 統計學方法? ? 使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患者治療前1天、治療后第14天的PAB、ALB、TG的比較? ? ?A組在治療14 d后,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明顯好于B組(P<0.05),見表1。
2.2? ? 2組患者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給予相關對癥治療后,癥狀均能得到控制,見表2。
2.3? ? 2組患者營養支持費用、體質量及瘦體質量變化比較? ? 在體質量及瘦體質量的變化方面,A組減少程度少于B組;A組比B組有著更低的費用(P<0.05),見表3。
2.4? ? 2組患者治療前1天、治療后第14天的KPS評分的比較? ? A組在治療14 d后,KPS評分明顯高于B組(P<0.05);B組治療后KPS評分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見表4。
2.5? ? 2組患者治療前1天、治療后第14天QOL評分比較? ? A組在治療14 d后相比于B組,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P<0.05),見表5。
3? ? 討論
據有關資料顯示,惡性腫瘤患者是營養不良的高發人群,發生率為40%~80%[7]。伴有營養不良的惡性腫瘤患者在進行腫瘤手術、化放療等各種抗癌治療時,其并發癥和病死率均明顯增加,導致治療效果欠佳,惡性腫瘤惡病質是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逆轉惡性腫瘤惡病質,但是通過對分子代謝的深入研究,發現在惡性腫瘤持續存在的情況下,阻斷惡性腫瘤惡病質的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是有可能實現的。
惡性腫瘤惡病質的患者大多厭食,可能是惡性腫瘤本身、炎癥因子、手術及化放療不良反應、焦慮心理等各種因素交互影響導致[8];惡性腫瘤惡病質由于存在食物攝入減少及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異常,導致蛋白質及能量的負平衡[9]。厭食是惡性腫瘤患者營養不良及惡病質狀態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惡病質狀態下的患者往往難以通過口服補充足夠的能量。因此本研究分別采用腸內營養、腸外營養治療惡病質患者,為惡病質患者的營養支持提供治療經驗。
目前臨床上對惡性腫瘤惡病質治療尚無有效的方法,主要的干預措施包括營養支持、藥物干預、體力鍛煉、心理社會干預等[10]。本研究通過對惡性腫瘤惡病質患者實行腸內或腸外營養支持,觀察各組的治療效果,發現腸內營養組在治療14 d后,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明顯優于腸外營養組(P<0.05),體質量及瘦體質量的變化方面,腸內營養組減少程度少于腸外營養組(P<0.05);在KPS、QOL評分方面,經過14 d治療后腸內營養組評分較腸外營養組更優(P<0.05);腸內營養組比腸外營養組有著更低的費用(P<0.05),但二者在并發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發現,采用TPF通過消化道的吸收方式,使用患者功能尚存的胃腸道,以維持胃腸道的結構和生理功能,更符合患者生理特點[11]。惡病質營養干預的最終目標是逆轉患者體質量減輕和肌肉丟失趨勢,但是本研究發現無論腸內營養或者腸外營養支持,只是促進能量攝入,并沒有從根本改變惡性腫瘤惡病質的代謝異常,無法完全阻止惡性腫瘤惡病質患者的體質量減輕,欣慰的是適當地促進營養攝入仍可延續患者KPS及生活質量下降,并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心理安慰。本研究發現針對這部分惡性腫瘤惡病質患者的營養治療應以腸內營養優先,輔予腸外營養;治療應該主要減輕惡病質的相關癥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使用腸內營養TPF支持比腸外營養支持可以更有效地延緩惡性腫瘤惡病質的營養狀況及生活質量下降,且相比腸外營養花費明顯更少的費用,取得顯著的治療效益;最終可使患者機體能夠更好地耐受化放療、手術或者其他治療手段,為根治腫瘤創造機會,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存率。
參考文獻
[1]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等.腫瘤惡液質臨床診斷與治療指南(2020版)[J].中國腫瘤臨床,2021,48(8):379-385.
[2] TEUNISSEN S C,WESKE R W,KRUITWAGEN C,et al.Symptom prevalence in patients with incurable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7,34(1):94-104.
[3] 孫延東,張波,韓寓嵩,等.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的惡病質患病率調查及其對臨床結局的影響[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17(10):968-971.
[4] PETERSON S J,MOZER M.Differentiating sarcopenia and cachexia among patients with cancer[J].Nutr Clin Pract,2017,32(1):30-39.
[5] 李玲,馬桂霞,司壯麗,等.營養支持治療聯合抗阻運動改善腫瘤惡病質癥候群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3):319-323.
[6] 王建平,陳仲庚,林文娟,等.中國癌癥病人生活質量的測定:EORTC QLQ-C30在中國的試用[J].心理學報,2000,32(4):438-442.
[7] LEE J L C,LEONG L P,LIM S L.Nutrition intervention approaches to reduce malnutrition in oncology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Support Care Cancer,2016,24(1):469-480.
[8] 王睿晴,張艷華.胃腸道腫瘤患者與營養支持治療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評價,2018,35(1):43-47.
[9] 崔文霞,黃明敏,郭愛斌,等.癌癥與營養[J].實用老年醫學,2017,31(4):415-418.
[10] NISHIKAWA H,GOTO M,FUKUNISHI S,et al.Cancer cachexia:its mechanism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J].Int J MolSci,2021,22(16),8491.
[11] 劉斌,賓文凱,陳小梅,等.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對危重癥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7,24(5):277-282.
(收稿日期: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