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娟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認識、理解世界和塑造品格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基于德育視角,探索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實現學科德育工作的落地,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學科教學? ? 小學英語? ? 德育滲透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體現了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然而,在如今的英語課堂中,存在著德育滲透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方式欠妥的問題,教師依靠板書和幻燈片進行教學,將英語教學簡化為技能訓練,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德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闡述了教師應該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旨在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一、研讀文本內容,品悟德育元素
小學英語教材內容包含了豐富的德育元素。教學活動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教師應深入研讀、分析教材文本,聚焦單元主題,明確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發揮教材文本的德育價值。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此套教材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高度統一,每個單元都有鮮明的主題。在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單元整體,充分挖掘德育資源,確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設計豐富多樣、層次分明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例如,譯林版五年級英語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的Story time 談論了Mike一家忙碌的周末。有的教師將教學重點設定為有關家庭勞動的詞匯,以及現在進行時的語法操練。課堂上,教師始終片面地側重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讓學生不斷重復機械、枯燥的語言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文化意識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通過深入分析、解讀教材文本,觀察教材中的插圖,設身處地地感受家庭生活的快樂。筆者從德育的視角出發,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元素,以一個有關尊老愛幼的視頻進行導入,讓學生初步進入“Helping family members”的主題情境。接著,筆者通過簡短的英文對話,詢問學生在家經常幫助父母做哪些事,以及這樣做的理由等。在Pre-reading環節,筆者融合繪本I can help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完成筆者設計的小組合作共讀任務,討論幫助家人的多種方式:“I can help my mother make the bed. I can help my father clean the car. I can help my mother wash the dishes.”學生從中深受啟發。
二、創新德育方法,加深情感體驗
游戲教學是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游戲活動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競賽性,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開展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成長。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筆者根據教學的需要創設了游戲活動,推動德育的落地。以譯林版五年級英語下冊Unit 3 Asking the way為例,筆者通過問路的游戲,幫助學生學會如何禮貌問路,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有效提升了語言運用能力,激活了情感體驗。此外,利用英語歌曲進行教學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融入德育,讓學生有意識地接受德育,提升道德品質。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銘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深入挖掘德育資源,開展高效的德育活動,讓德育落地生根,優化教學效果。
三、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德育體驗
脫離實際生活的教學不是有效的教學,片面掌握語言知識的過程絕不是真正的語言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主題情境,引領學生實現從情境到生活的有效遷移,打通知識與生活的壁壘。作為合格的教師,要想真正滲透德育,我們就應當把每個單元涉及的德育知識點羅列出來,形成一份完整的清單,并寫明每個單元所對應的德育方式。教師使用恰當的德育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主題情境,讓學生的語言學習更加貼近生活。
以譯林版五年級英語下冊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為例,本單元的教學圍繞中國傳統節日展開,教師可以將本單元的主題細化為幾個方面:第一,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節日習俗;第二,引導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解中國歷史;第三,樹立文化自信,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到驕傲。以上德育主題建立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層層遞進,能夠幫助教師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將文本中的道理落到實處,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
再如,在譯林版六年級英語上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Story time 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語用實踐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合作共讀、討論思辨的閱讀過程,帶領學生逐步分析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形象、個性和品質,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進行正確的情感價值判斷,一步步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豐富活動體驗,培育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應充分挖掘單元主題,把握教學內容,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關聯內心世界,在增長知識和能力的同時,獲得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譯林版五年級英語上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Story time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從體型、顏色、身體特征等方面介紹動物朋友,并在課后給學生布置繪本閱讀的任務,鼓勵學生親自觀察小動物,開展語言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Love animals. Love our friends.”的理念。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動物園、農場進行實地考察,并用英語寫一寫觀察日記。
小學生的心智發展存在明顯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化教學。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因此,英語課堂教學過程要有起伏,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天性好動、好玩,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引領學生鞏固英語知識,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再如,在譯林版五年級英語上冊 Unit 8 At Christmas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西方的禮儀和傳統文化。學生也可以準備好一些課堂學習道具,進行角色扮演活動,深入感受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進行德育滲透,引導學生吸收優秀的文化知識。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既體現了英語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深入統一,又有效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以單元主題為引領,以教材文本為依托,設計有梯度的語言活動,引導學生在知識學習、能力發展及道德養成中,觸發自然、真實的情感體驗,全面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善于挖掘課內外德育素材,從德育的視角出發,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拓展學生的德育思維。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自主體驗和活動實踐中感悟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參考文獻:
[1]劉春玲.教育有跡? ?德育無痕:小學英語課堂德育滲透探析[J].校園英語,2019(37):171.
[2]黃丹慧.以英語課堂上的德育滲透發展小學生核心素養[J].教書育人,2021(25):32-33.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決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