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雯
摘? ?要:閱讀與寫作不是孤立的語言行為,它們是緊密關聯、協同發展的。一直以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寫作都是教學的“短板”“盲區”,不僅學生對寫作感到頭疼,就連不少教師都深感無力。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如何突破寫作教學的困境,扎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本文將從讀寫結合的角度出發,闡述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架設讀寫橋梁,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表達,習得寫作方法,樹立寫作自信,主動成長為會表達的學習者。
關鍵詞:小學英語? ? 寫作能力? ? 讀寫結合
閱讀是一種吸收,而寫作是一種表達。閱讀與寫作是緊密關聯的、協同發展的。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寫”的能力有著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能用短語或句子描述圖片,編寫簡單的故事。然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寫作一直是教學的“短板” “盲區”。一方面,很多教師對于“寫什么”“怎么寫”“寫到什么程度”“怎么評價”沒有深入的思考與研究,對于學生究竟“學得怎么樣”“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并不清楚。他們習慣了分割閱讀與寫作教學,片面側重對學生聽、說、讀的訓練,而忽略了寫作訓練,導致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總是力不從心。此外,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處于起步階段,他們的知識經驗、語言儲備有限,寫作的內容自然也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有效開展寫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與自信,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成了小學英語教學研究的重點課題。本文從讀寫結合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架設讀寫橋梁,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表達,習得寫作方法,樹立寫作自信,主動成長為會表達的學習者。
一、關注整體,培養語篇意識
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是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的有效途徑,也是寫作教學的起點。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較強,他們往往不能主動關注文本的體裁特點與結構特征,習慣逐句逐段地閱讀文本,雖然讀得認認真真,但是對于文本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卻抓不住核心。這樣的淺層閱讀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寫作實踐,大部分學生的寫作就像“擠牙膏”,普遍存在“寫了這一句,就擠不出下一句”的困難。而造成學生寫作困難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語篇意識的缺失。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避免大量地“灌輸”知識,而要引導學生主動關注整體文本,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語篇的意義建構上。在教學預設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讀標題、瀏覽文本、讀插圖等形式,獲取文本的關鍵信息,尋找語篇的“文眼”,并聚焦關鍵信息,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合情合理地預測故事內容,尋找故事的邏輯線索,如時間線索、空間變換線索等,以此促進學生對語篇的意義建構,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為學生的寫作實踐做好準備。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五年級英語下冊Unit 7 Chinese festivals這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時,在閱讀教學中,筆者從讀寫結合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主動關注作者是如何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從而為拓展活動“我最喜歡的中國傳統節日”做好準備。在閱讀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聚焦“What are the festivals? What aspects do they talk about Chinese festival?”這兩個關鍵性問題,關注語篇的整體結構及表達特點。在閱讀教學中,筆者將閱讀的過程轉化為關鍵問題的解決過程,引導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主動梳理語篇內容,建構語篇框架。同時,筆者指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繪制思維導圖,由此解決“作者是如何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困惑,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介紹傳統節日的方法。
二、依托語境,促進深度閱讀
語境是語言教學不可或缺的“土壤”。然而,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不少教師為了“趕進度”,淡化了情境教學,將寫作任務生硬地“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在簡單交流與討論后,就進入“寫”的狀態。在這樣的寫作教學中,學生很難融入情境,缺乏真實的情感共鳴及真切的情感體驗,往往會陷入“不知道寫什么”的學習困境。為了激活學生“寫”的靈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能依托主題語境,創設基于主題意義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如何表達”“表達什么”,以此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為后續的寫作實踐創造條件。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五年級英語下冊Unit 1 Cinderella的Story time時,在教學導入環節中,筆者為學生呈現了一段視頻,以精彩的電影片段帶領學生走進“灰姑娘”的世界。在閱讀教學中,筆者遵循童話故事的特點,創設鮮活的故事語境,營造出真實的故事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化學生與故事角色之間的互動與對話。在教學中,筆者從讀寫結合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圍繞“Because...”的句型展開形式多樣的對話活動。例如,在Pre-reading環節中,筆者以電影片段引發學生思考:“灰姑娘為什么不被允許參加聚會?她又為什么想要參加聚會?”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為學生提供語言支架,鼓勵學生以“Because...”的句式,表達灰姑娘內心的想法。通過情境創設活動,激發了學生思維的活力,放飛了學生的想象,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拓展活動中,筆者借助希沃白板,設計了仙女的動畫形象,并以“變魔術”的形式,鼓勵學生改編故事對話,趣味呈現仙女和灰姑娘的對話內容。趣味對話的形式深化了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促成了學生的個性化表達。
三、由讀到寫,提高寫作能力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應循序漸進地推進寫作教學,將寫作任務融合在閱讀教學中,有目的地引領學生實現“從讀到寫,從詞匯到句子,從句子到對話,從對話到完整的篇章”的轉變,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尋找閱讀與寫作的關聯點,聚焦文本的重點句型和語言知識點,引導學生進行意義仿寫、想象續寫、個性創寫,以進階性的讀寫活動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讀寫活動中,教師還要注意構建學習支架,給學生提供表達的“腳手架”,讓學生能順著“支架”往上“攀爬”,以此為學生的語言表達提供方向。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五年級英語下冊Unit 4 Seeing the doctor的Cartoon time板塊時,筆者在閱讀教學中就整合了繪本故事,引導學生以“圖片環游”“故事地圖”的形式,主動建構故事框架,在完成閱讀單的過程中,梳理并理解故事內容。在閱讀單的設計中,筆者融入讀寫結合的細節,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由讀到寫,創造性地改編故事,提出幫助受傷的小動物們的建議,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動物朋友創編對話。在這個讀寫實踐活動中,筆者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由淺入深,從理解走向遷移和創新,有效搭建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橋梁。
總之,語言本身是一個整體,閱讀與寫作教學本就應該有機結合在一起,共同推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從讀寫結合的角度出發,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積極探尋閱讀與寫作之間的意義關聯。同時,在主題語境的大背景下,創設多樣化、多層次的讀寫活動,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句段意識及邏輯意識,引導學生在建構框架、仿寫句子、對話創編、故事續寫等一系列讀寫活動中,實現英語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雙重提升”,提高學生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常娜.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校園英語,2022(41):139-141.
[2]蔡旭旭.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討[J].校園英語,2022(14):70-72.
[3]祁靜婭.新課改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讀寫算,2021(27):1-2.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通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