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迎,郝紅芳,孫翠紅,董麗華,安 盼
(石家莊學院化工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5)
近幾年,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試行)》。在全國范圍內,高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逐步推行[1]。隨著師范認證工作的開展,國家給出了關于高等學校設置教師培養相關專業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高校師范類專業的學生作為未來教師的主力軍,他們的培養關乎國家教育的未來,因此在新教育教學背景下,嚴格依據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全方位涵蓋“德、智、體、美、勞”,新時代卓越教師的培養需求呼之欲出。如何培養卓越教師,與教師培養的質量重要關聯的高校師范類教學課程的建設變得愈發重要[2]。為了卓越教師的產出導向,我們學校一些師范類專業課程進行了系列改革。當前學校在師范生教育教學中,尤其是化學專業師范生培養課程的教學改革剛剛起步,最為突出的有以下問題,一是重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與中學一線教學的聯系不夠緊密;二是重績點考核,思政德育類教學與課程的深入融合不夠;三是重學術培養,師范類培育課程的拓展活動開展較少。因此,在師范認證的背景下,學校化學師范專業在嚴格符合國家教育相關標準和政策的要求下[3],聯合中學、教育行政部門形成“三位一體”合作模式。為了更好地順應中學教師培養的自然規律,結合本專業培養特色,從培養方案的規劃設計、課程體系設置、畢業要求指標點書寫到課程大綱、教學設計等材料的編撰,將畢業要求、課程目標、教學模式、評價方法等緊密聯系與有機銜接。同時加大實踐課程與中學一線教學課程的建設,加大思政德育與師范類教學課程的建設,加大學術類培育課程與延伸活動的建設,順利開展了教師技能、思政知識、實驗創新等競賽。通過上述改革,除了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教學逐漸從傳統的教師主導向學生自主的學習轉變,意在培育卓越教師,為師范生的終身教育與學習、可持續性發展、動態反思與教學改進奠定了良好的示范基礎。
案例教學法(CBT:Case Based Teaching),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要素的教學法。最初案例教學把商業管理的真實事件或情景應用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共同的案例分析與討論,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討論中。案例教學的優點一是鼓勵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培養其獨立分析與思考的能力、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引導學生從注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向能力提升轉變,促進從理論到實踐的運用。三是改善課堂教學的效果,顛覆了傳統聽課方式,促進了師生雙向交流[4]。
案例教學應用在教學里非常靈活,它的類型圍繞案例展開,大致有以下幾種[5-6]:一是情景類的案例(包括真實情景類、語言情景類、視頻情景類等)。真實情景類的案例教學,可以通過現場教師或學生實驗、操作、演示等方式進行展示教學,學生身臨其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情景闡述與調整教學,把知識與實際的情景有機結合,教學變得形象生動。語言情景類的案例教學,教師運用語言描述曾經發生的某一情景,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階梯式思考,一起整合運用知識,來理解與分析課堂的案例,這類教學對教師語言表達力要求較高。視頻情景類的案例教學,教師借助動畫、視頻設計課程,重點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他們個人的看法。通過情景類的體驗,師生實施互動討論,最終運用課堂知識模型來解決問題,教學形式變得有趣。二是性質類的案例(包括描述性質類的案例、分析性質類的案例)。描述性質類的案例,或從整體來描述或從局部進行部分描述,或通過一定故事的脈絡發展,設置課堂的思考點來進行相關的描述,對教師思維邏輯性要求較高。分析性質類的案例,更加側重課堂重點、難點的分析點,教師在講解前需要設置環環緊扣的教學分析的提問點,對教師分析綜合能力的要求較高。三是內容類的案例(包括專題性的案例、綜合性的案例)。專題性的案例教學,教師從某一專題入手來編撰的教學案例,這種案例的應用較為靈活,這類案例主題鮮明,具有單一性,易于學生理解,這類應用較多。綜合性的案例,這類案例對教師教學要求較高,教師要從全局及發展規律的全過程理解后,加以闡述,結合自身的教學重、難點,設置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總體理解后進行思考討論,這類案例的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分析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
案例教學應用教學的基本方法,大致分為以下幾種[5-6]:一是案例類的講授法,現今這類應用較多,教師結合課程,采用案例來進行講解知識與分析問題。將案例揉進課程與理論較好地融為一體,前后銜接課堂教學的內容,彼此互為論證。二是案例類的討論法,討論過程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作為輔助,將討論案例融入核心環節,緊密圍繞教學重點分析與展開,教學模式較靈活。三是案例類的實驗、演示、模擬法,教師撰寫案例后,師生通過操作實驗、仿真模擬、翻轉課堂等形式開展,創造一些真實的情景,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后解決問題,教學直觀形象。四是案例類的練習法,目前主要包括理論類的和實踐類的練習,把課堂、課后、單元習題等考點練習、試題,通過創設問題與情景,編寫典型的案例,主要用來衡量、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培養等情況,便于課程量化考核。
基于師范認證背景下,為了有效優化與提升化學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學院一些師范類專業課程進行系列改革。教師不斷探索嘗試在多種模式下采用案例教學法來建設課程,逐步實現“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
思政類專題的案例教學課程建設與討論。教師結合課程屬性從學科與專業的形成背景、發展歷程、現實情況以及未來趨勢,涉及科學家或模范榜樣事跡、重大研究工程、科技發展成果等,進行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包括愛國精神、責任意識、創新開拓精神等),激發學生學習自覺性,內化其精神追求。比如:在“見習”“實習”“研習”三習實踐中,除了加大與中學、教育行政機構合作實踐教學外,自始至終還注重貫穿良好師德師風的教育養成,通過“線上、線下”思政類的視頻專題案例、練習類的專題案例、中學思政元素類專題案例等形式進行。重視從教師職業素養養成的角度,增強課程育人的實效性,使學生們更好地形成職業認同感以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課程的反思改進,已經從傳統教師寫反思改進報告,逐漸到學生實踐結束后進行研習反思,從思想、專業知識、管理、實踐技能等方面,發現實踐環節的問題,加以分析討論后撰寫研習報告。在專業基礎課程中,比如“物理化學” “結構化學” “化工原理”等基礎理論課程,通過思政專題案例講授、討論、翻轉課堂等形式,教師結合專業育人特點以及學生的職業需求角度,有針對性地挖掘育人元素,課程中通過案例教學分析,突出學生中心地位,課程結束設置反思改進環節;在“化學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課程中,教師以及教學團隊,探索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結合課程內容除了對課程思政通識性元素,還針對化學學科育人思政元素進行挖掘,形成真實情景“思政+案例+學生中心+有效評價”教學思維。這類思政專題類的案例,更多由學生為主體討論開展,教師引導下完成。
科技類專題的案例教學課程建設與討論。教師依據最新國內外科技發展、團隊或個人科研成果,結合課程屬性特點,編撰專題類的教學案例。在“物理化學”課程中,教師通過“人工腎”案例講解滲透壓知識點模型,通過科研理論計算的模型案例,從微觀分子結構、性質、動力學衰變周期等角度進行講解,教學模式多樣化,模擬演示、仿真實驗、文獻討論、繪制思維導圖等;在“化工原理”課程中,教師介紹國內外最新技術工藝設計流程模型,引導學生針對周邊化工廠、制藥廠的實際應用工藝與技術改進相關案例進行重點講解;在“結構化學”課程中,教師通過科學發展遇到的問題,創設情境引入教學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并探索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引出假設模型。在這些課程中,教師不斷探索案例教學應用的同時,鼓勵學生發揮主動性思考,通過師生“線上+線下”動態交流,持續改進課程。
情景類實驗案例教學課程建設與討論。情景類案例教學法,通常應用于“物理化學實驗” “化學教學論實驗” “化學原理實驗”等課程,在師范生培養所學的知識、技能、素養等方面,設置創新性設計實驗實踐環節,以學生為中心展開,學生結合已經掌握的化學或教學知識,查閱書籍、文獻、手冊等資料,與教師探討實驗教學設計的可行性。如果不可行,師生通過討論找到問題所在,寫出分析報告,并改進實驗設計方案。如果可行,學生自主完成創新性設計實驗、或對實驗過程及亮點進行講解與討論。在這些課程中,教師以及教學團隊全程起到引導、安全督導、輔助等作用。實現從傳統單一教師講授的模式,向學生為中心的模式轉變。
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課程教學的改革工作中,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采取的形式也不同。教師著重圍繞培養方案中的畢業要求,課程的達成以培養卓越的教師為產出導向目標,大綱、教案、PPT等課程材料撰寫,課程的實施與改進,實現了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緊密聯系。課程的形式采用“線上+線下”多模式進行,如圖1所示。

圖1 “線上+線下”多模式教學流程圖
線下教學,側重于學生中心,因此案例教學的應用形式更加多樣化,從傳統的教師主導教學講授,逐步拓展到了學生課堂搶答、小組討論、翻轉課堂等形式。教師依托學習通、騰訊會議、釘釘等平臺,在線上發起問題搶答、小組討論、主題討論等任務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預習,圍繞章節知識點設置專題、情景案例進行思考,查閱資料,在小組討論后進行線下作答、討論、分享觀點等,教師引導確定案例教學形式。線上教學,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定期發布學習視頻,根據學生現存問題進行線上答疑,以學習通為例,通過數據同步跟蹤學習、檢查資料、監督執行、實時答疑,定期發布作業、學習任務點、思考主題等,學習通會客觀給出學生的學習時長、成績分析、班級學習情況等,教師能夠實時與班級同學互動交流。案例教學在應用上更加靈活,師生能夠及時總結歸納,內容思想上深化提升,實現高階點撥。“線上+線下”教學環節,教師可以依據課程目標對應的章節知識點設置不同的專題、情景等案例,并隨時動態調整案例,通過與學生互動,及時發現教學問題,師生同步反思與改進教學,便于教師及時追蹤指導,更好地規劃點撥,完成考核評價。
在師范認證背景下,應該從傳統的教師主導講授知識,培養學生師范技能,逐漸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多模式教學方式轉變。把卓越教師的培養作為產出導向目標,在知識、技能培養、思政育人等方面,從傳統單一教師對教學的反思,到學生開始反思教學,師生不斷發現教學的問題,并動態改進教學,逐步探索建設一系列“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下的案例教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