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杏
弘揚紅色文化,面向學生展開愛國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是各學校在新時期應當做好的教育工作。學校要充分利用周邊紅色資源,展開以“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并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利用紅色資源,讓學生能在日常學習、第二課堂以及參與課外活動中傳承紅色基因,成長為合格的時代新人。本文探討了依托紅色資源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現實意義,然后從周邊紅色資源開發入手,基于高灘紅色名村,探討如何讓學生在本土紅色文化熏陶下健康成長。
一、依托高灘紅色名村資源,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現實意義
新時期下,為了將“傳承紅色基因”這項工作落到實處,各中小學應該積極利用周邊紅色資源,對學生開展紅色基因教育,讓紅色基因融入每位學生的血液之中,在他們心中植入愛國主義情懷。利用我校附近的高灘紅色名村資源,面向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客觀要求
2018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懷思想教育時,應當從實際出發,如我校對本地高灘村的紅色名村資源進行細致了解,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革命根據地遺址以及了解革命先烈英雄事跡,這樣學生才能夠真實地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存在,能夠產生傳承中華紅色文化的責任感與自豪感。我校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前3分鐘演講或配樂宣講的方式,寓教于樂,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紅色文化與愛國情懷,讓他們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為了革命無私奉獻、勇毅果敢、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質。通過一系列的愛國教育,小學生能夠提升綜合素質,增強自己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意識。
(二)合理運用周邊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
高灘紅色名村是我校周邊著名的紅色文化資源,是著名的紅色旅游勝地。高灘村被譽為“引兵井岡決策第一村”,是毛澤東同志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部隊進入蓮花縣的第一站,也是井岡山斗爭時期組織生活光輝典范“王佐支部”的所在地,每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教師可以借助從革命時期保留至今珍貴的作戰根據地遺址、遺跡以及革命先烈的遺物,引領學生聆聽英雄先烈的光榮事跡,針對其革命理念及偉大的愛國精神進行體會與感悟。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教育啟迪,激發學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終生的歷史使命感和奮斗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特別是近年來,高灘村大力發展紅色資源優勢,建設王佐支部陳列室,搭建“紅色經典大講堂”,鍛造堅強的堡壘,創新傳承紅色基因的方式和途徑,將高灘村打造成黨支部研學教育基地,為學校利用高灘紅色名村等紅色資源開展愛國教育提供了便利。學校可以有效地依托這些紅色資源多樣化、多元化地展開愛國實踐活動,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二、依托高灘紅色名村,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實踐策略
(一)發掘整合紅色名村資源,創建紅色范本
當年,毛澤東同志在高灘村召開行軍會,提出了“高灘不散攤”的口號。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高灘在汲取“高灘不散攤”的力量基礎上,成功繼承和弘揚“王佐支部”優良作風,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在贛湘邊界徐徐展開。挖掘、整合與利用高灘紅色名村的資源,既能夠為愛國教育實施提供載體,又能進一步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厚植學校活動的“紅色”底蘊。從學生愛國精神形成與發展視角來看,紅領巾丹勛營地、毛主席行軍會議的遺跡、王佐的支部陳列館,都是引領學生了解革命往事、革命英雄事跡,并培養其愛國精神的寶貴財富。高灘紅色名村革命遺址中所陳列的每一個歷史文物,都好像在向世人講述自己的偉大革命事跡,背后也蘊含著動人心魄的故事,更是一個個角色鮮明的人物為革命、為民族、為國家崛起奉獻一切的歷史見證。高灘紅色名村這一豐富的紅色愛國情懷教育載體,倘若能夠融入各學科教學、課堂教學之中、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定能對學生學習、成長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為了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培養奉獻精神,教師應該遵循“真性情、真情景、真感悟”的原則,深入挖掘附近的紅色資源。依據學生的興趣喜好、學習能力、年齡層次和知識掌握程度,為他們提供多種展示形式,比如紅色書畫展覽、中國紅色校園合唱團、中國紅色文章快板和紅色歌曲吹奏等。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深入了解烈士的英勇事跡,感受他們的英勇情懷,傳承家鄉高灘的紅色基因,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并且自覺地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
再者,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教師還可以將革命先烈的墻繪放入校園,定期舉辦升國旗儀式,讓學子們沐浴在五星紅旗的熠熠光輝中,聆聽校領導和教師的精彩演說,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史。通過有利的環境和教師的指導,喚醒學生的愛國精神,不斷提升他們的品行修養。
(二)普及紅色知識,在教學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基因代表著一種堅定的意志,可以為學生學習與成長提供一種堅強的動力,使學生從小能夠堅持正義、勇于擔當、追求卓越、開拓創新,堅定地追隨馬克思主義,逐步成長為合格的時代新人。因此,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宣揚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偉大領袖的英雄事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故事、紅色文化等融入教學活動之中。通過普及紅色知識的方式,讓學生深刻領會和體會中國的偉大;通過深入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推動傳統價值觀發揚光大,還可以有力地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培養他們的良好的品行。
例如,教師們可以依托本地紅色鄉土資源,將王佐烈士的生平配合著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講述。當然紅色知識有很多,教師也可以向外拓展。除了傳統的革命歷史,我們也應該了解更多的紅色信息,比如著名的戰役、著名的文化遺產、著名的音樂作品和傳統的民俗風情等,并利用這些資源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革命歷史。許多革命時期的本地的英雄人物,如甘祖昌、劉仁堪、顏清珍、王任等,他們的精神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與此同時,應該把紅色的精神融入學生們的日常活動之中,讓學生能夠真誠地感受到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堅持立德樹人的原則。一方面,要努力提升個人素質,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和認識祖國,激發學生的熱忱,能夠更快地融入祖國的大家庭里,從而更有效地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素質。另一方面,采用多種、多樣、多元的方式,將紅色知識、紅色文化以及紅色資源等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進一步豐富宣揚革命精神、弘揚愛國精神的形式,讓學生們更加熱衷于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自覺賡續紅色精神血脈,由此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引領其主動承擔起復興中華、推動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歷史使命。
(三)依托高灘紅色名村,展開多樣化愛國教育實踐活動
學校應該深刻理解愛國主義的重要性,并利用紅色文化的精髓.培養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使他們在歷史的洗禮中體會到革命的精神,從而激發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德育活動。以高州鄉小學開展的愛國教育實踐活動為例,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以紅色經典閱讀為依托,持續開發紅色課程
教師應當將重點放在紅色經典的閱讀課程上,并努力挖掘其他有價值的課程。學校可以結合當地的歷史和傳統,制定一套獨具特色的課程,如開發“高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高灘紅色名村”等研學課程。再者,學校還要邀請知名的專業人士來參與課程的制定和修訂,并對課程進行全面審核和完善。通過深入探索與實踐,將紅色文化與傳統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并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熱愛祖國的優秀人才。
2.設立獨特紅色校園文化,持續紅色教育研究
積極探索紅色文化,不斷創新教育模式,以滿足不同地區的需求。教師應當通過結合當地的地域特色、社會現狀、教育理念,精心挑選、編排紅色教育課程。這不僅可以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還可以作為基礎,激勵學生們熱衷于傳承紅色精神,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以及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宣傳教育,推進社會公益事業的建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和挖掘高灘紅色名村的紅色資源,并將其融入教育教學實踐之中,日常化、創新化地展開實踐活動,培養和弘揚學生的愛國精神。
(1)結合節日文化,豐富愛國教育活動載體。以高灘紅色名村為例的紅色文化資源,是厚植學生愛國情懷的重要資源,更是學校展開愛國教育的直接載體。鑒于此,各學科教師應當將這些優質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愛國教育中,并滲透到日常教學實踐之中,如在德育、語文教育以及班會之中展現。例如,結合清明節的文化與風俗,在清明節時期創設多樣化的掃墓、參觀等活動,讓小學生們參觀高灘村的烈士陵園和英雄紀念館,參加集體掃墓和革命精神的宣揚,使學生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熱愛祖國。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高灘紅色旅游名村的歷史,我們可以積極開展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如招募紅色文化傳承者、紅色文化小導游、紅色文化宣傳者、紅星志愿者,通過這些形式,激發學生們的熱血精神,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并且通過聆聽和分享紅色旅游英雄的故事,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如今的幸福和安寧來之不易。
(2)整合與利用紅色名村資源,豐富愛國教育實踐活動形式。紅領巾丹勛營地、秋收起義行軍會議的遺跡、王佐的支部陳列館和“信息樹”等,都是高灘紅色名村內的紅色資源。這些紅色資源不僅是革命遺址的各種歷史文物,還是革命烈士英勇斗爭的體現,展示了不同的英雄形象,講述了感人至深的故事。這些充滿著濃厚的紅色愛國主義精神的展品,如果能將其和傳統的課程相融,將會產生巨大的促進效果。因此,各學科教師應當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紅色元素,并將其與紅色名村資源整合起來,設計與規劃課內課外一體化的實踐活動。例如,在美術課堂上,聚焦“向革命先烈獻花”這一主題,組織學生們在課堂上利用所學知識,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小白花”,在課外帶領學生們前往高灘紅色名村為烈士掃墓、獻花,并進一步展開“講革命故事”的拓展活動,讓學生們在烈士墓碑前了解烈士的英勇事跡,嘗試講述革命故事,給予學生豐富的活動體驗,達到“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紅色精神血脈”的目的。
(3)立足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紅色校園氛圍。我校應當充分認識到高灘紅色名村在厚植學生愛國情懷的優勢——紅色資源融入愛國教育之中,可以為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提供巨大潛力,并能讓“紅色”成為學生的“底色”。教師要利用中國紅色文化的精髓,培育他們的自主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他們發展,使學生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更好地接受和弘揚偉大的革命精神。第一,通過改善校園環境,讓“增強學生愛國情懷”的主題更加突出,例如定期組織學生們參觀革命遺跡、展覽館等,在紅色研學旅行中接受紅色文化、紅色資源的熏陶。第二,開展校園紅色文化展覽活動,讓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觀學校的紅色文化,由此弘揚愛國精神,并進一步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在此過程中,應當秉承“傳播中國鮮紅基因,爭做信息時代新人”的宗旨,將“辦群眾滿意的教育、學生向往的紅色校園”作為辦學理念,在國歌聲中朗讀、在宣傳欄中發表演說、在重大節慶中發表演講,為學生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助力學生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三、結束語
蘇聯政治家、革命家加里寧說過,“關于愛國主義教育,是從深入認識自己的故鄉開始的”。因此,教師應當結合鄉土文化,從家鄉、周邊的紅色資源入手,借助紅色資源內涵的豐富性和情感的親近性,在厚植愛國情懷的同時,讓家鄉、讓紅色文化、讓革命故事變得可感、可觸,而不再抽象、空洞,切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讓學生與家鄉的紅色文化親密接觸,達到“銘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的目的,引領學生接受愛國教育的熏陶,自覺認識并承擔起復興中華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