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海軍
教育信息化的實施推動了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的創新及教學內容的豐富,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深度融合,成為物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輔助工具。然而,在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存在一些短板,亟須教師意識到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而采取措施,推動初中物理教學優化提升。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信息技術的應用幫助物理教師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使微課教學、情境教學等先進教學模式的應用成為現實。這些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物理教學的趣味性,打造高效、有趣的初中物理課堂,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學習物理知識,獲得強烈的學習體驗感。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物理教師更加簡潔、具體地展示物理知識。從教學實踐來看,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且部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使得這類學生在學習期間遇到一些障礙,給學習帶來困擾,甚至進入低效化的學習狀態。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可利用課件展示物理知識,使物理現象生動、具體地呈現在學生眼前,降低物理知識的抽象性,有助于學生加深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形成更為深刻的印象,幫助學生排除障礙、實現高效學習。同時,學生順利掌握物理知識以后,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效能感。這也會驅使學生更為積極地投入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中。
此外,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物理教師的教學能力、信息素養提出更高要求,而物理教師可以趁此機會主動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掌握先進的信息化教學軟件,堅持以信息化思維開展物理教學。從這一角度來看,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初中物理教師的職業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信息化視角下初中物理教學的優化提升
(一)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來看,信息技術的本質是輔助物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這一工具是否能發揮其作用,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否先進。部分物理教師雖然著力推進信息技術的應用,但仍持有傳統的教學觀念,只是借助信息技術展示、講解物理知識,并未花心思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物理興趣。因此,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并未改變,依舊處于被動學習物理知識的狀態。針對這一問題,物理教師需要主動轉變教學觀念,結合人本主義、生本理念等先進的教育理論推動信息技術的應用。
不論是人本主義還是生本理念,都強調教學活動要做到以學生為根本,重點突出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對此,物理教師需要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調動學生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進入主動探究的狀態,發揮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力”的教學過程中,力的概念相對抽象,部分學生出現學習障礙。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室設置一個簡單的課堂導入環節,展示生活中與“力”有關的現象,為學生介紹各種力,如推力、拉力、浮力、重力和彈力等,讓學生了解不同力的作用形式,以此激發學生對于力的興趣、主動理解力的概念,從而探究力的相關知識。
在“力”的教學案例中,教師并未直接講解課本知識,而是通過信息技術設置課堂導入環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力,實現課堂激趣,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充分發揮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主動性。
(二)推進情境教學在物理課堂中的應用
情境教學在初中階段各學科教學實踐中都發揮著重要的價值,尤其是在物理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知識。同時,情境教學可以應用于各環節的教學活動,不論是課堂導入、知識講解還是例題解析,教師都可以結合教學需求創設物理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進入高效的學習狀態。
例如,在講解“光的色散”時,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彩虹現象人手,展示彩虹圖片,創設生活化情境,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帶領全班同學探究光的色散原理。再如,在講解“光的折射”時,教師為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折射現象,包括水杯中“折斷”的筷子、水中淺游的魚兒等,生活中的事物可以作為教師創設情境的重要素材。
在教學情境的幫助下,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更樂意于與同學、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例如,在教學“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時,教師展示生活中產生噪聲的事物,而后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展開思考,分析噪聲對人體的危害,以及如何減少噪聲、控制噪聲。相較于傳統的講授式物理課堂,情境教學模式能夠增進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突出物理學科的生活化特點;而且生活化情境可以使物理課堂具有更強的趣味,可以幫助物理教師實現課堂激趣。
此外,信息技術與情境教學的融合對于物理教師的教學資源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這需要物理教師在教學之余保持自我精進的狀態,主動學習信息技術和學會應用相應的教學工具,找到信息技術、物理知識、生活現象的銜接點,在信息技術和教學工具的幫助下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為物理教學優化提供助力。
(三)開展實驗教學,加深學生理解和記憶
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常用手段,但受到實驗場地、實驗器材等因素的影響,許多物理實驗都無法開展,給物理教師的教學實踐帶來一定阻礙。與之相對的,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可以推動實驗教學在物理課堂中的應用。例如,在學習“液體的壓強”時,教材中有一個演示實驗“研究液體內部的壓強”,需要用到較多的器材,而且實驗步驟相對麻煩,部分教師無法組織學生參與具體的實驗。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途徑搜集實驗相關的資料和教學視頻,而后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設備的幫助下播放視頻,展示實驗過程,詳細講解實驗中的現象,加深學生對“壓強”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時,實驗視頻可以使學生對“壓強”概念和相關知識形成更為深刻的印象。
在“液體的壓強”教學案例中,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無法在課堂上展開實驗活動,但可以通過教學視頻展示實驗過程。雖然這無法達到現場實驗的教學效果,但相較于原來的講授教學,也會收獲更多的教學成果。因此,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和實驗教學相結合,打造高效有趣的信息化物理實驗課堂。
(四)繪制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系統學習
思維導圖是重要的教學工具,其應用也是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融合的重要體現。通過對初中物理教材的分析不難發現,每一個章節內的知識點都是密切聯系的。如,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的四節內容分別是“溫度”“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以及“升華和凝華”,4個章節的知識點是相互聯系的,教師可以基于這種聯系繪制思維導圖,而后將導圖中的關鍵節點摳除。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展示摳除關鍵節點的思維導圖,而后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學習填充思維導圖中的空白節點,最后形成全面、具體、系統化的思維導圖,以幫助學生把握物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搭建物理知識體系。這對于學生的聯系思維、系統化思維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除了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以外,教師需要將思維導圖的繪制技巧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可以掌握這一學習工具,并結合章節主題、教材內容繪制個性化思維導圖,輔助自己的學習實踐。同時,在自主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物理知識之間的關聯,學生的思考行為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發展。
(五)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學生放學以后只能依靠物理教材和課堂筆記進行復習,部分學生存在學習障礙,無法再次按照教師的思路梳理知識點。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課件引導學生進行課后自主復習。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信息化教學課件上傳至學校平臺,學生可以在課后登錄學校平臺,找到物理課件,進行自主復習,重溫教師的思路及教學活動。同時,教師可以錄制上課視頻并將其上傳,學生也可以在課后時間觀看視頻。這個方法突破了時空限制,有效助力學生自主復習,筑牢物理基礎。
三、結束結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學生理解知識、激發物理興趣和促進物理教師職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信息化視角下,物理教師需要主動轉變教學觀念,意識到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人本主義為指導開展教學活動,推動情境教學、實驗教學在物理課堂上的應用,并推動思維導圖的教學應用,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發展,助力學生實現系統化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