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芳
(甘肅省天水市第五中學,甘肅天水 741000)
情境教學法就是以創設情境為手段,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前提,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的教學方式,其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必須基于正確的方式。就目前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情境教學法的實效性不佳,尚且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師結合情境教學法的特點與英語學科的教學要求來進行適當的調整。
情境教學法并不是一種死板的教學方式,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的靈活性很高。但是靈活性高不代表可以隨意應用,而是要在一定原則的指導下,立足于現實需求對具體的應用方式進行調整。首先,要秉持趣味性的原則。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任務繁重,而興趣作為學習動機的內驅力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應用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必須秉持趣味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趣味情境中產生對英語的興趣。其次,要秉持真實性原則。情境是溝通知識與生活的橋梁,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貫徹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媒介,因此在創設情境時就要密切聯系現實生活,以生活的真實性為情境的創設原則。再次,要秉持直觀形象性的原則。英語作為一種語言類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比較抽象,尤其是語法部分的學習更加抽象枯燥,不利于學生理解,只有創設出直觀形象的情境,才能消弭英語知識的抽象性,便于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最后,要秉持開放性的原則。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情境教學法應該肩負起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責任,讓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跳出“標準答案”的桎梏,跳出思維怪圈,實現思維的拓展與思維方式的創新。
視聽情境就是借助各種教學設備來對情境進行直觀的呈現,以視覺沖擊與聽覺刺激增加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借助學生的“內驅力”來強化學習效果。創設視聽情境,首先要直觀展示,再現情境。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圖片以及影像等資料再現情境。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放映與英語課程相關的圖片與影像,借助影像資源來增強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借助實物以及模型等教具來完成情境的再現,在展示實物與細致講解的過程中,完成情境的再現,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要運用音樂渲染情境。音樂是一種能夠表達與喚起人類情感的藝術形式,其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通過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強弱、節奏的變化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情境中,通過對聽覺的觸發延伸到學生的內心,活躍課堂氣氛??紤]到英語學科的特點,在利用音樂來渲染情境時,教師可以選擇英文歌曲,一方面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快速進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回顧與鞏固英語知識,深化學習效果。
學習活動是學習動機產生的源泉,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將學習活動與情境教學結合起來,構建活動情境,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并在這種成就感的指引下更加主動的學習。創設活動情境,可以借助表演融入情境。表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直接進行角色扮演,即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來感知人物內心情感;另一種就是換位思考,即讓學生發揮想象來考慮自己面對與主人公相同的際遇時可能會做出的行為來理解人物行為,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讓學生在演繹文本的過程中產生與角色相類似的情感體驗,增進對英語文本的理解?;顒忧榫车年P鍵就在于對文本中人物行為與情感的理解、感知,在創設過程中必須依托于文本中所描寫的具體事件,因此活動情境的創設通常被用在一些敘事性較強的英語文本中,通過對文本中所敘述事件的演繹來加深情感體驗,提高學習效果。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處處體現著人文精神。英語課程的這一特點也就決定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性,因而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只有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讓工具性成為人文性的基礎,人文性成為工具性的指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感知情境的創設,可以實現英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融合。創設感知情境,首先要聯系生活,體味情境。英語是記錄外國人生活體驗、經歷的文字,因而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在廣闊的生活中借助豐富的情境素材進行教學,從而更好地發揮情境教學對高中英語教學的積極作用。在創設感知情境時,教師要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依據,對英語文本進行科學的分析,選擇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距離更近、聯系更緊密的文本作為感知情境的創設載體,在縮短學生與英語文本距離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其次要真情朗讀,體味情境。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對語感的依賴程度較高,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真情朗讀的方式創設感知情境,可以讓學生在朗讀英語文本的過程中知曉文本內容、了解作者寫作意圖、理解作者情感,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直觀情境與視聽情境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都可以借助實物、模具、影像資料來完成情境的創設,但是與視聽情境相區別的是,直觀情境的創設方法要更加多元,適用范圍更加廣泛。首先,教師可以借助簡筆畫的方式來構建直觀情境。例如,教師在講授一些方位詞時就可以借助簡筆畫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每個單詞的含義,尤其是區別含義相同的方位詞時效果甚佳。其次,教師還可以借助體態語來完成直觀情境的創設。利用體態語來創設直觀情境的方式更多地應用在口語教學的過程中。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英語學科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書面,口語教學也成為英語教學的組成部分,體態語作為一種無聲語言,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讓創設的教學情境更加活靈活現,還可以在學生與教師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拉進與師生之間的距離。
首先,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情境教學法的關鍵就在于學科教學與現實生活的連接,因此在構建問題情境時,教師仍然要通過與生活的聯系來實現。例如,教師在組織初級寫作教學時,需要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仿寫句子,如果仿寫的句子與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降低,如果挖掘生活素材來完成問題情境的創設,就可以讓學生在仿寫句子的過程中表現出更加明顯的積極性,進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堂現場情境。在授課過程中,學生的舉動很多都可以成為問題情境的素材,只要教師能夠重視課堂現場素材的挖掘,密切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就可以實現就地取材,構建問題情境。
在應用情境教學法之前,教師首先要明確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而不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钴S的課堂氣氛只是情境教學法的媒介與方式,是更快更好完成教學目標的輔助手段,因而在應用情境教學時,教師要做到以教學目標為出發點,避免在應用過程中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例如,在講授現在完成時的用法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現在完成時的使用語境,會選擇音樂渲染的情境創設方式,試圖讓學生借助歌曲中的情境來理解現在完成時的用法,但是這種為了展現“情境”而設計的教學活動與英語語法知識的契合度并不高,在實際教學中也可能會讓學生將注意力轉移到歌曲上,之后要花一定的時間來重新將課堂內容集中在教學目標上,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針對此問題,教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不能拘泥于形式,而是要以教學目標為出發點,在選擇情境創設方式時確保設置的所有教學活動都能促進既定教學目標的實現,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盡管情境教學法在英語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時間不短,但是要想在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的同時達到應用教學目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教師的教學素養與教學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必須提高教師的英語教學能力。首先,教師要掌握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應用情境教學法之前能夠對其進行科學的分析,認識到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目的,在此基礎上合理確定運用步驟,做好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的透徹研究。其次,教師也要合理應用一些課堂管理策略。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勢必會活躍課堂氣氛,但是一些學生可能會借著這個氣氛渾水摸魚,影響應用效果,因而教師要通過有效的課堂管理來平復學生心情,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認真投入學習活動。
課堂情境的創設貼近學生實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情境內容要基于學生實際,其二是情境形式要滿足學生期望,只有教學情境在內容與形式上都貼近學生實際,才能對高中英語教學產生積極作用。首先,從情境內容來看,一方面要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另一方面要凸顯時代氣息,將學生的實際需求放在情境教學的首位,把握時代發展的要求。其次,從情境形式來看,情境的形式必須滿足學生的期望。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應用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因而教師必須分析學生的需求與期望,創設多樣性、能夠激發學生主體能動性的情境。
情境教學法作為新課改背景下出現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對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有較強的依賴性,因而必須加強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對此,首先要誘導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對情境教學開展的重要作用,將英語課堂還給學生,并有意識地通過和諧課堂氛圍的營造來鼓勵學生參與到英語課堂上。其次要追求目的性。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必須是基于特定的目的的,只有創設出的情境具有明確的目的,才能迅速引導學生進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進行有效學習。故而,在創設情境時,教師可以采取一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參與意識的導入形式,幫助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與情感。
在新課改背景下,英語教師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但是就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一些教師缺乏情境運用的整體連貫意識,一節課中可能會出現若干個零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不斷進入情境、轉換情境,造成思考時間不夠、思考層次不深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必須建立一種整體連貫意識,實現從整體層面上對情境教學法的掌控。提升情境運用的整體連貫意識,首先要建立英語情境資源庫。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頻繁應用帶來了情境資源松散與滯后的問題,這對于以情境為關鍵的情境教學法是致命的,因此必須通過英語情境資源庫的建立對學校教師應用的情境資源進行整合與編制,引入情境資源、應用經驗等,使之成為英語教師展開情境教學的依托。其次,要“一境到底”深化知識點。為了解決英語課堂上學生反復進入與轉換教學情境的問題,教師在組織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一境到底”,讓整個英語課堂在一個單一教學情景的貫穿下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知行統一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前提條件,但是就目前學生英語的學習情況來看,對英語的學習尚且局限在對知識的理解上,對英語知識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都比較欠缺,重知識傳授、輕能力發展仍然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個突出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必須進行課后總結,在反思與評價的過程中促進情境功能的發揮。進行課后總結,首先要總結教學目標的實現,即在英語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對課堂效果進行分析,并與課前制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比對,確定本節課對既定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效果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其次,教師還要總結課堂氛圍的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強化情境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條件,因此為了保證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效果,教師也要在課后對課堂氛圍進行總結,找出在教學過程中既起到活躍氣氛,又產生實際教學效果的氛圍營造方式。
情境教學法并不是唯一的教學方式,卻是在眾多新型教學方式中應用范圍最廣的教學方式,對于實現教學目標具有關鍵意義。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在遵循使用原則的前提下,對情境教學法進行融會貫通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