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兵相
(甘肅省靜寧縣阿陽實驗學校,甘肅靜寧 743400)
進入初中階段之后,英語教學逐漸上升到語法學習、多種時態表達以及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訓練上。為有效減輕學生英語學習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當在教學中融入多元化調整思路,以分層教學、小組合作學習、讀寫結合教學等為主題制定系統性的教學策略,讓教學在“生本化”和“多元化”的雙重作用下實現實質性優化,構建出英語教學高效課堂,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不同學生性格不同,愛好各異,培養學生形成獨特的學習思維和良好的學習意識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傳統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未能在教學思路和方式上體現出這種培養目標和要求,仍舊沿用傳統的“師本位”“一刀切”“一言堂”和“滿堂灌”等傳統教學套路和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倍增,成績提升緩慢。如何積極創新,構建更為高效的課堂,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究。
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初中英語教學中同樣要體現分層施教的思想,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取相應的知識,不同程度提升各自的學習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采取“區別對待,分層施教”的策略,照顧到全體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掌握每個學生不同的英語基礎和學情特點,將學生或者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或者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層次,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設計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作業,以此來引導學生得到漸進式發展,并針對學生自身存在的知識欠缺或技能短板完成整體知識的學習和鞏固。
以英語單詞的識記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區別布置作業。對于學習能力、識記能力強的優秀生,教師可以提倡和要求他們盡量將每一課的所有單詞識記下來,并對重點單詞做一定的延伸;對于中等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必須將課本中標注出來要求識記的單詞全部識記下來,然后鼓勵其多識記一些不做統一識記要求的單詞;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則要降低作業難度,只要求他們記下必須掌握的單詞即可。這樣,學生學習能力大小和作業布置的內容與難度就成正比,學習和作業任務的難度適合學生各自的學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效率就會大幅提升。
“因材施教”是指針對每個人不同的個性特長、學習基礎和能力大小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不同形式、不同策略的一種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尊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學情實際,做到了“有的放矢”。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基礎、能力強弱以及自身知識素養,選擇適合每個學生自身特點和學情的教學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各自的長處,彌補其不足。因材施教能有效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初中英語教學而言,教師要利用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合作和交流,從多方面了解學生的學情,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并積極挖掘其與英語課程教學之間在內容上、方法上所具有的內在聯系,而后在課堂教學中將這些元素按照受眾比例、課程關聯程度等標準,以不同的比重體現在相關教學過程中,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和調動,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能動性,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與潛能,使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發展。
學生的學習基礎、學情、個性特長、興趣愛好等各不相同,教師要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情,因人而異,對癥下藥,指導和評價其學習情況。積極的學習評價不但可以激勵或鞭策學生,使學生樹立信心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還可以使其認清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同時還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信心具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取得的成果時同樣要本著“因人而異”的原則,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要求。如對基礎較差的學生要以表揚鼓勵為主,重點發現他們在學習中的閃光點,但凡學生有一點一滴的進步表現,教師都要及時肯定和表揚、鼓勵;而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則應以鞭策和誡勉為主,對其提出更高的學習和進步要求。教師要將學生的不足之處作為關注點,使學生獲得積極上進的良好學習意識。
很多英語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養成了“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并且錯誤地認為在課堂中,將所有的知識點都如數家珍般全盤托出,就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其實不然。如果教師長此以往,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和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就會被埋沒。教師的講授占據了課堂大部分的時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幾乎沒有互動的時間,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留白意識”,將以前“面面俱到”的教課環節轉變為“留下懸念”或者“拋磚引玉”;將教師的講授轉變為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互動合作交流;將教師的講臺變為學生自由發揮和展示知識的舞臺。采取自主探究式、分組比賽式、小組合作學習、個人展示等探究性的思考和學習模式,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初中生的思維水平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很多初中生認為“有用的知識”就是所學知識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產生一定的應用價值,能夠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難題。為了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在創建小組合作模式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小組成員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結合了學生的生活閱歷,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例如可以進行購物有關的課堂對話活動,也可以進行問路有關的模擬實踐對話活動。
初中生想象力極其豐富,對生活中的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這就意味著教材知識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結合教學資源,將趣味化的生活實踐內容作為小組討論的補充性素材納入課堂教學中。這樣會使討論過程變得更貼近生活現實,學生的知識面會擴大,英語口語使用的范圍會變得更廣泛。
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是高效完成教師教學任務的主要方法。為了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多樣性,教師還可以舉辦合作式的團體活動,實現“寓教于樂,以樂促學”的教學境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快樂的學習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實現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在初中英語課本中,很多單元教學內容都具有很強的生活和人文氣息。教師可以提供一個或幾個符合學生普遍趣味的主題供學生討論、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過程就像一個“創作”的過程。例如,在九年級課程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環境保護意識,教師可先播放視頻“留住美麗地球”,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熱情調動起來。然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課堂上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獻言獻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圖文并茂的環保宣傳畫、擬寫環境保護宣傳標語、發起環保倡議書等。這些活動都符合初中生的興趣愛好,還在初中生的能力接受范圍之內。
初中生自尊心強,喜歡被夸獎、被認可,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或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或“過人之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表現欲”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引入競賽機制,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學生競爭比拼的意識和積極性,激發學生所蘊含的學習潛能和思維靈感,讓學生在小組競爭、合作學習,交流互動中主動探究和獲取知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例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玩一場“Act and guess”游戲:將學生按照兩人一組的形式分成若干個小組,各組依次上臺,一人背對黑板作為guesser,一人面向黑板作為actor;由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某種動物的名字,actor 要在不提及動物名字且不做出肢體動作的情況下,單靠語言描述引導guesser 猜出動物的名字。如教師可以寫“giraffe”,而actor 可以描述為:“Its neck is very long”“It eats leaves on the top of trees”。這種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既有效激發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又訓練了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閱讀和寫作是協調發展的,有效的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學生進行深入閱讀有助于積累詞匯、鞏固基礎知識,還有助于豐富寫作素材,增加寫作技巧。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寫作和閱讀之間的“利益關系”。引導學生進行科學閱讀、深入閱讀,發現和掌握在閱讀中提高寫作水平的方法。比如,搜集一些優質的閱讀課文或課外閱讀篇目讓學生理解其寫作手法,提高寫作水平。
初中英語課本中有一些內容主要是介紹人物的,那么文章中涉及人物外貌描寫的句子就是教師的重要教學內容,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自讀,并且留意課文中描寫人物外貌的單詞,比如“tall”“brown hair”或者“wear glasses”等;然后讓學生將這些描述性的詞語提煉出來,描述一下自己的同學、老師、家人等。當學生對人物描寫的語句能夠運用自如的時候,教師可組織學生自主寫作,以“Introduce your friend/teacher/family”為題,練習運用描述性的詞匯,提高寫作能力。
和提升學生寫作技巧相比,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需要一個更長的過程。因為思維較技巧相比更加抽象,而且每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是不同的。但是較高的思維能力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增加其寫作深度。教師應通過多方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自己總結閱讀經驗,進而形成自己解決英語學習問題的經驗和技巧。教師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應該帶領學生通過挖掘教材內容背后的內涵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在日常的積累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寫作思路和寫作技巧。
例如在How was your school trip?這一單元的教學中,課文的內容大多和人物回憶有關。課文先以“現在”的角度拉開了人物之間的對話,談論的話題是學校郊游,并用過去時態描述在旅游時發生的事情。為了引導學生建立時態的轉化和應用形式的“學習模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一篇過去時日記,以加強學生對于動詞過去時的變化規則的鞏固。
初中英語教材中每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一般都有人與人之間聊天情境的顯現。為培養和提高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在每一章節都會有教學的情感目標,借此來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借助優秀課外讀物的優勢,在引導學生關注對詞句和語法知識的理解和積累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讓學生站在文章角色的角度去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從而突出情感目標,并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將閱讀心得用到自己的寫作本上,以此來喚醒寫作的“靈魂”,賦予英語寫作的新鮮生命力。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深入生活情景中,并在生活中捕捉寫作素材,進而提高英語學習的人文性和實用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
綜上所述,教育教學過程是組織、引領、啟發和鼓勵學生掌握知識、形成素養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是采取先進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組織和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師要通過點撥和引導幫助學生實現自主認知、主動思考和積極探究、深度理解和廣泛應用知識。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從根本上認識并努力踐行這一科學認知,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特長,注重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強對薄弱學生的幫助和轉化,為提高教學效率提供更多的抓手,進而實現高效課堂的完美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