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麗娟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新時期,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初露端倪,而應用微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其物理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彌補傳統教學的弊端。文章先介紹了高中物理教學現狀,隨后從實踐的角度提出應用微課教學的策略,旨在革新傳統的物理教學方法,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實踐教學經驗。
關鍵詞:高中物理;微課;教學策略
微課的顯著特征是短小精悍。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應用微課教學是對傳統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預習指導,精簡操作難度較大的實驗步驟,助力學生構建完善的物理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提高。物理學科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在學習高難度知識時失去信心。教師可以應用微課幫助學生找準物理學習的方向,幫助其重拾信心,切實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一、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1. 實踐探究機會較少
高中物理教學以理論講解和實驗教學為主,可以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發展和實踐能力提高。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教師將理論教學比重放大,在日常實驗教學中也僅是播放實驗視頻,未能給予學生做實驗的機會和充足的時間,導致學生的實踐操作機會減少,不利于其科學思維的發展和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
2. 忽視創新教學方法
高中物理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然而,部分教師尚未充分理解《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要求,未能合理應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導致開展的教學活動中仍然以傳統教學思想為主導,不僅無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容易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消極,不利于提高教學成效。
3. 未能充分解讀知識
高中物理知識中的公式和定理復雜多變,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熟練掌握物理公式和定理,能夠幫助學生快速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未能充分解讀公式和定理,盲目鼓勵學生大量解中,導致一些學生難以從根本上理解公式和定理的實際意義,只會“照本宣科”式地解答習題,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二、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 幫助預習,提高自主學習質量
預習是學生事先自學即將要學習的內容。預習有助于讓學生提前了解重、難點知識,找準學習方向。而應用微課引導學生進行預習,使之能夠在預習中初步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為此,教師要針對預習環節做好安排,應用微課引導學生了解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識,設置不同的預習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物理》(以下統稱“教材”)必修第一冊“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這節課時,在預習環節,教師為學生播放高鐵行進和短跑運動員跑步的微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圍繞運行軌跡來思考“加速度”的含義,幫助學生結合微課內容簡要了解教材中的定義論述,使之明確高鐵和短跑運動員都在做變速運動,其速度變化規律相同,但是速度變化的快慢不同。接著,教師為學生播放有關加速度的微課,引導學生正確書寫公式[a=ΔvΔt,] 使學生在微課的清晰介紹中了解[Δv]是速度在時間[Δt]內的變化量,知道加速度的單位符號是[m? s2]或[m · s-2,] 從而找準預習方向,簡要了解重點和難點知識,為課堂上的學習積累經驗,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
2. 演示實驗,確保實驗順利進行
物理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驗中應用微課,可以將抽象的物理現象和物理變化直觀呈現出來,讓學生形象地了解抽象的重、難點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確保實驗操作的順利進行。為此,教師要聚焦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用微課還原肉眼難以觀察到的抽象、微小現象,使學生能夠規范操作,準確地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識。
例如,在教學教材必修第二冊“向心加速度”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航天器在軌飛行的微課,引導學生在分析圓周運動的基礎上,思考確定在軌飛行加速度方向和大小的方法。隨后,教師播放向心加速度理論講解的微課,使學生能夠直觀了解向心加速度的含義,了解勻速圓周運動的加速度大小計算公式為[an=v2r]或[an=ω2r。] 接著,教師應用微課引導學生做實驗,讓其將質量為m的小球懸掛在一根長為l的細繩的下端,捏住繩子上端,并使小球在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細繩沿圓錐面旋轉,形成圓錐擺,此時引導學生求解繩子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時,小球運動的向心加速度[an]的大小,思考小球做圓周運動的角速度[ω]與夾角[θ]之間的關系。教師通過播放微課,為學生呈現實驗中的關鍵步驟,指導學生操作、求解,使其直觀了解“向心加速度”實驗的關鍵步驟,從而求解問題。學生通過觀看微課,懂得夾角[θ]增大,對應小球運動的角速度[ω]也應該增大。在保證實驗順利進行的基礎上,切實加深學習印象。
3. 輔助學習,構建基礎知識體系
完善的基礎知識體系可以為學生的知識學習和實踐探究提供良好的保障。而應用微課教學輔助學生的學習,可以為其構建完善的基礎知識體系,使之在短時間內快速理解所學物理知識。為此,教師應當將微課教學融入不同的教學環節,巧妙利用不同形式的微課輔助學生的學習,使之能夠借助視頻的指引夯實理論基礎,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教學教材必修第三冊“庫侖定律”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介紹庫侖利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庫侖定律的過程,使學生能夠通過觀看微課了解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它們的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在了解庫侖定律的基礎上,使學生懂得相關作用力的方向,知道庫侖力的研究意義,不斷完善自己的基礎知識體系。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和微課學習庫侖的實驗,使之理解通過庫侖扭秤所做的實驗,結合實驗總結出關系式[F=kq1q2r2,] 明確靜電力常量的表示方法。應用微課輔助學生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從而助力其進一步完善基礎知識體系。
4. 延展課堂,提高課后復習效率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獲取能力,但仍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高效地進行學習。而應用微課教學延展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后復習效率,使之高效地總結重點知識,真正理解難點內容。基于此,教師可以在課后指導和課上總結環節開展微課教學活動,從而延展物理課堂,幫助學生提高知識遷移能力,從而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例如,在教學教材選擇性必修第一冊“波的形成”這節課后,教師可以由心電圖和彩帶舞蹈的圖片引申出波動和波的含義,引導學生復習波的形成過程,并合理延展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觀看繩波、彈簧形成的波的微課,深刻理解橫波和縱波的形成過程,從而懂得波中質點振動、傳播的方向與頻率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使學生加深對橫波和縱波的學習印象,切實提高課后復習效率。
三、結束語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革新高中物理的傳統教學方式,應用微課輔助課堂教學,不僅能夠解決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應用微課幫助預習、演示實驗、輔助學習、延展課堂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胡克亮. 淺析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
[2]朱惠琴. 新課改下高中物理微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J]. 西部素質教育,2020,6(1).
[3]夏效強. 淺談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6).
[4]楊曉賢. 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