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十分重視習作教學,除了在每個單元安排習作訓練,還從三年級起每冊都安排了一個習作單元,選擇關鍵習作能力組成一系列的訓練,還隨機在課后習題、小練筆、詞句段運用中安排了表達訓練,有效建構起相對完整的習作知識體系。教師在習作教學中,需要充分把握編者意圖,具有整體和系統意識,積極探索隨文練筆的新路徑,努力將教材中的習作訓練點整合起來,聚沙成塔,在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統編教材中,習作知識的呈現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這些或隱或顯的習作知識交織起來,就成為一個單元、一冊教材的習作知識結構。基于此,教師在具體的習作教學中,需要根據編者安排學習的習作知識中的訓練點,梳理相關的習作知識進行前后勾連,通過整合將每個單元的習作知識聯結在一起,形成拾級而上的訓練梯度;多個單元中指向同一類型的習作又匯成具有“面”的性質的整體訓練結構。這樣一來,多種類型的習作知識聚合起來,就共同建構起習作知識“網”。
以三年級上冊涉及的寫景表達訓練為例。統編教材在課后題、小練筆、單元習作中的表達要求,指向寫景的練筆訓練,除第六單元習作“這兒真美”外,隨文練筆性質的訓練安排了六次,分散在不同課文的學習中。每次安排的寫景訓練,主要安排在以學習寫景課文為主的第二、第五、第六單元中:《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課后小練筆指向觀察,要求學生用幾句話寫下自己發現的景色;《秋天的雨》的課后小練筆是仿寫,要求學生想象秋天的雨把顏色分給誰的情形;《金色的草地》和《我愛故鄉的楊梅》的課后訓練重點指向細致觀察景物的變化;《富饒的西沙群島》的課后小練筆,要求學生從多幅海洋生物圖片中選一幅寫幾句話,訓練的是觀察和想象能力;《美麗的小興安嶺》的課后小練筆,要求學生寫家鄉最美的一個季節,用片段的形式呈現。這些就是從學習、積累到運用以觀察和想象為主的習作練習,形成了寫景的系統知識鏈。教師不能到了第六單元習作要進行寫景訓練才想起指導學生練習寫景,而需要根據三年級學生習作起步的特點,以系統整合的視角,將寫景知識分散在多個單元、多篇相關課文學習中,隨文開展練筆活動,化解寫景中的難點,有效搭建系列的寫景訓練支架,到了“這兒真美”單元習作訓練時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閱讀與寫作具有異質同構的特點,同構就體現在言語圖式上。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從課文中解讀作者的寫作思維,由此獲得文本中典型表達所蘊含的寫作知識,借助仿寫進行遷移運用,初步形成習作能力。
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3課《荷花》,課后小練筆的訓練要求是:“第2自然段寫出了荷花不同的樣子,仿照著寫一種你喜歡的植物。”這樣的練筆需要建立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即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課文第2自然段閱讀中,分析作者在表達上運用的言語圖式,破譯表達密碼,然后才能順利進行遷移運用。課文第2自然段的突出之處,也就是編者在小練筆中指出的“荷花不同的樣子”,是采用了三個“有的”構成的排比句來寫的,分別寫了“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花瓣兒全展開了”和“還是花骨朵兒”;寫的都是花朵開放的情形,不同的樣子表達的重點不同,全開的后面接的是“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花骨朵兒”的形狀特點——“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這樣從言語圖式看,“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之后,可以補上“像害羞的小姑娘”之類的句子;這些句子之前,還有一個總寫句“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以“冒”寫荷花的開放,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此外,在自然段開始寫荷花開放之前,還有兩個寫荷花開得多的整體性描寫的句子:一個是“開了不少”,寫的是大概的數量;一個是寫荷葉的形狀與狀態,為后續突出荷花開放的美作鋪墊。有了這樣的閱讀分析,小練筆可以分兩步進行:一是仿照荷花開放的不同樣子,寫一種自己喜歡的花開放的不同樣子;二是仿照自然段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愛的植物,把上述描寫花開放不同樣子的內容放在后面。這樣就在思維結構中獲取了文本的言語圖式,以此開展練筆能夠打開和激活學生的表達思路。
在教學中開展隨文練筆活動,目的不在于模仿文本中的語言表達,而是以練筆作為一種平臺或中介,通過多種形式的模仿訓練,幫助學生形成規范的言語圖式。當學生通過隨文練筆逐漸形成言語圖式后,在練筆中就具有了一定的創新意識,把從文本中獲得的言語圖式放到新的情境中,融入自己的過程性體驗,形成具有自己印記的言語結構,提升習作思維水平。
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記一次游戲”,在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中指向表達的要求是“記一次游戲,把游戲過程寫清楚”。這樣的要求不是突然提出來的,其一,這是第二學段習作訓練的重點目標“寫清楚”的細化。在三年級下冊開始的單元習作訓練中,編者陸續安排了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把圖畫的內容寫清楚、把過節的過程寫清楚等訓練,這說明在第二學段的習作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從不同層面指導學生掌握“寫清楚”的方法與路徑。其二,寫游戲屬于寫活動。在此前的單元習作中,編者安排了多次訓練,如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習作《猜猜他是誰》,就是帶有游戲性質的習作;第八單元的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就是把所玩的活動過程完整地寫出來;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就是要求把做實驗的過程寫清楚。
總之,在系統整合理念下探索隨文練筆的新路徑,還離不開有效評價的及時跟進,這也是促進學生通過隨文練筆提高表達能力的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