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完善自己的專業素養,用高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在新課標背景下開展大單元教學的策略。
在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并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例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古詩三首》,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了解各首古詩的含義和作者的寫作背景。在上課之前,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背誦古詩,理解古詩的內涵。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大單元教學策略,使這三首古詩有一個整體的聯系,找到背景相同、表達感情相同的詩文進行分析,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大單元教學策略下提高自己的知識運用能力和整合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在課堂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整篇文章結合故事發展脈絡進行分段,給每一段擬一個合適的標題,鍛煉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提高閱讀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董存瑞的故事,積累寫作素材。
在眾多教學方法中,合作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教師的青睞。合作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協作精神,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合作學習的幫助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例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魯濱遜漂流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文章的內容,提出問題,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接下來,教師可以結合大單元教學方法提出相關的問題,比如,魯濱遜是怎樣在荒島上活下來的?在本單元的課文中,哪些課文與《魯濱遜漂流記》講述的道理是一致的呢?學生認真思考這些問題,在自己的小組內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回答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搞清楚問題的答案,對本單元的知識有整體的了解。
在整個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單元任務目標的合理設置,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設計課外作業時,教師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以單元總體目標為導向,將課時目標的系統性和單元目標的延展性結合起來,使整個單元教學的各項目標之間呈現出一種層層疊疊的聯系。在根據單元主題背景進行語文作業的設計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規律、學生之間的差異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因素,科學合理地進行作業設計。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講解、練習、總結為主,忽視了對單元的研讀、單元的思考、單元的銜接,導致教學時間分配不均,造成“輸入”與“輸出”之間的不平衡。所以,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教師要對單元的整體性進行充分的考量,將本單元的所有教學內容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從而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背景下開展有效的語文大單元教學,教師應抓住大單元教學的核心和重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由地發揮,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