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摘要】? 目的? ? 探討超聲心動圖(UCG)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心功能評估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 選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利川宏信和諧醫院收治的68例STEMI患者,根據預后情況予以分組,預后良好的為A組,預后不良為B組,比較2組UCG評估結果。結果? ? 與B組相比,A組LVEF、LVFS更低,LVED、LVSD更高(P<0.05);PCI治療后,2組ST段均回落,且A組回落程度更明顯(P<0.05);A組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低于B組(P<0.05),相關性分析發現患者心功能指標與其預后具有關聯。結論? ? STEMI患者行PCI治療可緩解臨床癥狀,UCG可預測STEMI患者預后、評估臨床療效,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聲心動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0.4+5?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14-008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4.028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表現為典型的缺血性胸痛,胸骨后壓榨樣疼痛,瀕死感,同時多伴有乏力、心慌胸悶、氣促、煩躁、呼吸困難,甚至大汗淋漓等癥狀,病情危重,若治療不及時可危及生命。主要是冠脈斑塊損傷脫落,誘發了急性閉塞性血栓,經心電圖檢測后發現患者ST段抬高,發病急、病程短并且病死率較高[1]。臨床上可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且效果較好,但患者依然容易發生心臟微血管損傷[2]。超聲心動圖(UCG)檢查是心功能的常用檢查手段,可以測量各心壁、心室及瓣膜等結構的周期性活動,為臨床病情評估提供幫助。本研究選取68例急性STEMI行PCI術患者,分析UCG檢查在術后心功能評估中的價值,報道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將利川宏信和諧醫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急性STEMI患者按術后恢復情況分組,預后良好的為A組,預后不良的為B組。2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納入標準:(1)符合《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年)》[3]中有關標準;(2)患者發病時間<12 h,并且已接受PCI治療;(3)無精神障礙。排除標準:(1)患先天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心肌炎以及其他心臟功能障礙;(2)合并肝腎功能不全或有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者;(3)其他類型心肌梗死患者;(4)精神性疾病或有溝通障礙者;(5)造影劑過敏者;(6)>85歲的高齡患者以及其他不適應本次研究者。
1.2? ? 方法? ? PCI手術:術前做好常規檢查,合理用藥,局麻。以右手橈動脈入路,然后進行穿刺,留置動脈管鞘,在導絲引導下導入管鞘使其進入狹窄處,置入支架、擴張球囊,術后拔除鞘管,加壓縫合。術后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做好護理工作,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做好隨訪,觀察并記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并及時進行針對性治療。
UCG檢測:術后1 d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UCG檢查,患者取左側臥位,檢測過程保持呼吸平穩,醫師使用S5-1探頭依次檢測心腔的各個層面,采集清晰圖像,分別檢測記錄如下指標[4]: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連續取3個心動周期,計算平均值作為最后數據。
心電圖(ECG)檢查:PCI術后立即進行心電圖檢查,觀察患者 ST段改變情況,調整紙速25 mm/s,保持10 mm/mV電壓,計算并記錄ST段回落程度。
1.3? ? 觀察指標? ? (1)比較2組UCG檢測后的LVEF、LVFS、LVED、LVSD。(2)比較2組心電圖檢查結果,觀察其ST段回落情況。(3)比較2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心律異常常、心力衰竭、心絞痛等。(4)針對發生的不良事件,統計患者相關資料,通過UCG數值制作PCI術后患者心功能評估價值的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根據曲線統計分析UCG檢測對不良反應事件的預測價值。
1.4? ? 統計學方法? ? 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UCG指標對比? ? A組 LVED、LVSD明顯低于B組,而LVEF、LVFS 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 2組 ST 段回落程度比較? ? PCI術后 ,2組患者升高的ST段逐漸回落,術后時間越久,回落越明顯,且A組不同時間的回落程度均高于B組(P<0.05),見表3。
2.3? ? 2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 A組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低于B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4。
2.4? ? UCG對不良事件的預測價值? ? 針對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共計16患者,分析患者相關心功能數值,發現LVED、LVSD、LVEF均對不良事件的發生有預測作用,見表5。
3? ? 討論
在我國,因心血管系統病變導致的死亡居于死亡原因首位,統計顯示,每年有50多萬人患有心肌梗死,其中主要是STEMI,患者心肌出現嚴重、持久的急性缺血壞死,導致心功能不同程度受損 。經PCI治療后,雖然可使梗死的冠狀動脈盡快再通,恢復供血,但在介入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血管破裂,閉塞血管無法再通等情況,導致心肌組織的循環紊亂[5],預后不理想。而UCG通過檢測患者術后心功能各項指標,能夠對療效進行評估,可能對判斷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UCG利用超聲短波的物理原理檢查心臟結構及血管運動的功能狀態,臨床常用的心動圖檢測主要以二維、M型和多普勒超聲為主,此外還有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斑點追蹤成像、血流向量成像和速度向量成像等[6]。急性心肌梗患者往往呈現局部心肌缺血壞死情況,其心房心室的各節段運動不一致,通常為減弱或消失。STEMI患者予以PCI后通過UCG檢查可以顯示其心臟舒縮能力,間接地對心肌供血功能進行判斷,通過科學的方式計算測定各項心室數據。本次研究顯示,治療后A組LVEF、LVFS均高于B組,而LVED、LVSD均低于 B組(P<0.05)。究其原因在于,超聲檢查可以顯示心室心壁舒縮能力,并間接地判斷心肌供血,并獲得諸多左室心功能指標測值。STEMI患者受病情影響,其心臟舒張以及收縮功能均受到損害,LVED反映的是左心室舒張功能和心搏量,其正常范圍為35~50 mm,經治療后,A組數值在正常范圍內,而B組偏高。LVSD反映心臟收縮程度,其正常值在23~38 mm之間,A組治療后LVSD較B組更低,證明其收縮功能逐步恢復,提示治療有效。LVEF是臨床上最常用、最重要的左心室收縮功能指標,是左心室每搏量(LVSV)與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的比值,正常的左心室會射出其血量的55%~60%左右,若射血分數低于40%,證明患者有收縮性心力衰竭癥狀,若患者具有心力衰竭癥狀而射血分數顯示正常或數值偏高,則可能是舒張性心力衰竭。有研究顯示[7]:LVEF水平對STEMI患者預后有一定的預測價值,可反映左心室功能。LVFS指左室每次收縮時內徑變化的百分比,左心室收縮功能正常時,其數值>25%,若數值小于此數值小則表示收縮功能受到損傷。本次研究中,A組LVEF、LVFS均較B組更高,均在正常范圍內。超聲心動圖通過測量室壁厚度和僵硬程度及射血分數從而判斷心力衰竭是否由于收縮或舒張功能不全所引起,在STEMI患者病情判斷與預測中具有較高價值,可通過直觀數據評估急性心肌梗死病變程度,觀察心功能狀態。
通過超聲心動圖能夠清晰的顯示PCI治療后心臟結構圖像及血流情況,能夠評估房室收縮、舒張程度,由此可以分析出治療效果。此外,A組患者PCI術后ST段回落程度高于B組。相關研究指出,ST段的快速回落表示心肌功能逐漸恢復,產生有效灌流,減輕缺血損傷[7],而急性STEMI患者ECG圖像較其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之處在于ST段弓背樣抬高。汪雨珊等[8]研究顯示,ST段回落程度對患者短期預后效果具有關鍵影響,不同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程度不同,STEMI屬于分級中的Ⅱ級和Ⅲ級,并且兩類心肌缺血有不同ECG表現:Ⅱ級心肌缺血圖像顯示QRS波群中,其末端未見明顯變化;而Ⅲ級的QRS波群末端發生扭轉,同時R波升高。李春晶等[9]研究顯示,心肌缺血分級對臨床治療具有借鑒意義,患者心肌缺血程度與心肌梗死面積、心律失常、病死率和臨床預后均有密切關系,ST 段回落程度與心肌組織灌注成正相關,ST段抬高表示心功能下降,從而導致不良事件概率增高。而PCI治療能夠對患者微循環的血流恢復起到促進作用,使心肌細胞恢復正常,從而促使抬高的ST段恢復,回落越大證明預后越好。本次研究中,A組患者出現不良事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絞痛等)的比率較B組低,此臨床癥狀統計結果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一致。通過 ROC 曲線分析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LVED、LVSD、LVEF水平后發現,其與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關聯,提示上述指標對患者預后情況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同時進一步說明UCG對PCI術后STEMI患者的心功能評估具有一定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運用UCG技術對PCI術后STEMI患者進行檢測,可以進一步評估心功能情況,預測術后不良反應事件,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 張邦瀅,劉蓮蓮,李廣平,等.胸痛中心模式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療方式及近期預后的影響[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8,26(9):528-534.
[2]? ? 劉麗,張芳,常琳.超聲心動圖在ICU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前后的監測價值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0,24(2):225-228.
[3]? ?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5,33(5):380-390.
[4]? ? 程誠,王鑫.三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術后左心室收縮功能變化的價值[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8,37(6):567-570.
[5]? ? 史麗,周升,林志東.心電圖與冠狀動脈造影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應用[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1):29-31,35.
[6]? ? 周紅,王吳剛,王志斌.超聲心動圖評價左心房容積與功能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35(9):1418-1421.
[7]? ? 羅峰,蘇強.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防治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廣東醫學,2019,40(2):305-307.
[8]? ? 汪雨珊,張麗,李玉曼,等.三維超聲心動圖自動定量技術評估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左心室容積及收縮功能[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20,36(1):6-10.
[9]? ? 李春晶,郭超,王博杰,等.術前超聲心動圖檢查異常與非心臟手術患者術后主要不良心臟事件的關系:一項巢式病例對照研究[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8,43(2):158-165.
(收稿日期: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