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摘要】? 目的? ? 探討超聲技術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評估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 選取2021年2月—11月濱海縣中醫院收治的9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設定為觀察組;同期健康體檢老年人96例,設定為對照組。采用超聲對2組頸總動脈粥樣硬化程度、頸動脈狹窄程度、頸動脈不同部位血流量進行測量。結果? ?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斑塊面積、斑塊積分、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明顯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椎動脈(VA)、雙側總動脈(CCA)、頸內動脈(ICA)處狹窄程度更嚴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VA、CCA、ICA及腦血流量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 超聲技術應用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可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進行有效評估,在病情及預后評估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心血管病;老年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超聲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technology in the assessment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Xu Jie.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Binhai County,Binhai,Jiangsu? ?224599
【Abstract】?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technology in the assessment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hods? ? From February 2021 to November 2021, 96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se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96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nd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degree of commo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the degree of carotid stenosis, and the blood flow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arotid artery were measured by ultrasound.Results?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laque area, plaque score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VA),bilateral common arteries (CCA),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ICA) were more severely stenotic,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Blood flow was de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technolog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condition and prognosis.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Elderly;Carotid atherosclerosis;Ultrasound
中圖分類號:R445.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14-0077-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4.026
頸動脈粥樣硬化在老年群體中較為常見,主要病理特點為大、中動脈斑片狀內膜下增厚,若出現粥樣硬化斑塊,往往會造成血液流動明顯受阻,極易導致組織器官灌注降低,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1]。頸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一個重要表現,而且對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對患者實施安全有效的檢查評估,了解頸動脈斑塊部位、程度,對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控診治[2-3]。動脈血管造影為臨床診斷血管狹窄的金標準,準確率高,但具有一定創傷性,患者需住院檢查,若存在較為嚴重的過敏性疾病,或是高齡患者,極易有腎功能不全等一系列并發癥發生,接受度較低[4-5]。超聲技術可對頸動脈血流情況、狹窄程度進行清晰顯現,屬于一種無創技術,且具有較高的可重復性,與動脈血管造影相比較患者接受度更高[6-7]。超聲技術在臨床中應用較廣泛,鑒于其評估斑塊穩定、動脈粥樣硬化的準確性良好,被廣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監測中[8]。本研究選取9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探討超聲技術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評估價值,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將2021年2—11月濱海縣中醫院收治的9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設定為觀察組;同期健康體檢老年人96例,設定為對照組。納入標準:觀察組均經臨床綜合評估診斷為心血管病;患者均意識清晰;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急性傳染病;良惡性腫瘤患者。觀察組女36例,男60例;年齡61~86歲,平均年齡(71.52±2.67)歲;高血壓36例,冠心病48例,高血壓并冠心病12例。對照組女34例,男62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71.46±2.68)歲。2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
1.2? ? 方法? ? 2組均行超聲檢查,采用Philips ClearVue 650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探頭L12-4 Active Array。保持仰臥位,軟枕墊于雙肩下方,合理調整高度,使頭部稍往后仰,且朝向待檢部位對側,確保頸部得到充分顯現。在具體檢查中,需按照實際要求對頭部角度實施適當調整,確保顯像效果最佳。行頸部動脈高頻線陣探頭檢查時,將其橫放到胸鎖乳突肌前緣處或后緣處,在探測顯示頸部動脈橫斷面時,探頭放置到頸總動脈開始處,在頸部動脈初始處將探頭上移,使頸總動脈得到連續探查。當探頭移動到甲狀軟骨上緣時,橫斷面顯示血管膨大區,將探頭上移到下頜骨角后方,對其探查時可觀察到2條血管橫斷面,分別為頸內動脈、頸外動脈。最大限度上移探頭,對頸內動脈進行觀察,對頸動脈縱段進行檢查時主要是對前后位、后前位實施掃查,前后位掃查時需保持仰臥位,將探頭置于頸前之處,聲束方向則面向背部;后前位掃查時需保持仰臥位,探頭置于頸后部位,聲束方向則對準檢查部位。有的受檢者有可能在頭部后仰、偏移時有頭暈癥狀,導致超聲檢查無法完成,此時可去枕平臥,充分暴露頸部后開展檢查。
1.3? ? 觀察指標? ? 比較2組總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包括斑塊面積、斑塊積分、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比較2組頸動脈狹窄程度,包括椎動脈(VA)、雙側總動脈(CCA)、頸內動脈(ICA);比較2組不同部位血流量,包括:VA、CCA、ICA及腦血流量。
1.4? ? 統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予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予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頸總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比較? ?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斑塊面積、斑塊積分、IMT均明顯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2組頸動脈狹窄程度比較? ?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VA、CCA、ICA處狹窄程度更嚴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2組頸動脈不同部位血流量比較? ?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VA、CCA、ICA及腦血流量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 討論
伴隨年齡增加,血管壁在結構、功能方面發生較為明顯改變,極易動脈粥硬化疾病。動脈粥樣硬化是指內膜脂質、復合碳水化合物、血液成分發生灶狀沉積、平滑肌細胞出現大量增生、膠原纖維大量增加,且存在壞死、鈣化等病理變化的一種疾病[9-10]。動脈粥樣硬化在心血管疾病中較常見,例如:冠心病患者通常會出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此現象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具有較高一致性,通過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情況,可準確評估病情進展。高脂血癥因能量代謝平衡失調,導致脂肪容量明顯上升,低密度脂蛋白因小且密,極易在氧化后黏附到動脈壁上,從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高血壓患者往往具有較顯著的甘油三脂代謝功能障礙情況[11]。近年來,大量資料顯示,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疾病具有正相關性,血管內膜增厚往往會導致斑塊形成,從而影響血流速度,血管出現狹窄性病變,極易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因此,了解頸動脈粥樣硬化情況,對心血管疾病發展及預后評估具有積極意義。
對頸部動脈疾病實施臨床診斷時,頸動脈造影為金標準,其結果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但造影是一種有創檢查方式,患者接受度較低,且老年人在造影檢查中承受的風險較高。此外,頸動脈造影可采用多種方法對頸動脈直徑實施檢測,主要呈現出二維表現,可對狹窄殘余性管徑、上段頸內動脈及頸總動脈“正常化”管徑予以對比,由此得到評估結果;但在動脈狹窄程度評估過程中,由于檢查醫師之間的業務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導致最終結果有可能出現差異,因此診斷準確性受到一定影響。超聲可對頸動脈管腔殘余直徑、范圍進行直觀顯現,而且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可有效探查頸動脈血流情況,可準確評估其狹窄程度。因此,采用超聲技術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檢查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斑塊面積、斑塊積分、IMT明顯上升,VA、CCA、ICA處狹窄程度更嚴重,VA、CCA、ICA及腦血流量均降低(P<0.05)。由此可知,超聲技術可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程度進行有效評估,準確判定斑塊面積、斑塊積分、IMT,而且還可對血管狹窄程度、血流量進行評估。頸動脈IMT增厚在動脈粥樣硬化中是較顯著的一個早期特征,血壓上升極易導致血管壁張力、切應力出現明顯變化,致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形成。IMT值越大則粥樣硬化病變越嚴重,在一定程度上還反映了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及病情發展的概率上升。采用超聲技術對頸動脈進行檢查時,可通過較先進的高分辨力血管成像技術完成頸動脈內-中膜圖像的有效采集,從而得到動脈粥樣硬化斑大小、形態學等具體信息。頸部動脈IMT增厚通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初期的一種較明顯的病理特征,頸動脈粥樣硬化可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程度、范圍進行有效反映,頸動脈斑塊面積、積分與冠脈病變分支數具有較高的關聯性。而且超聲技術在使用時較為簡單,而且重復性較高,患者更容易接受,在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態學、血流動力學方面具有較明顯優勢,可對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過程進行有效顯現,而且能夠對全身動脈硬化情況進行有效評估及判定,為臨床醫師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持,利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及準確治療,有效預防其進一步發展。譚崢等[12]研究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由此表明,對頸動脈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面積及積分、狹窄程度進行評估,可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程度得到準確判定,為心血管疾病病情控制及預后評估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
總之,超聲技術可對頸動脈粥樣硬化進行有效評估,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病情及預后評估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對及時有效的臨床治療具有指導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 宋艷軍.超聲技術檢查頸動脈粥樣硬化在老年心血管病評價中的價值[J].包頭醫學,2020,34(3):9-12.
[2]? ? 韋艷華.超聲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與冠心病風險性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9):163-165.
[3]? ? 袁森,閆潔.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評估老年心肌梗死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研究[J]. 血栓與止血學,2020,26(2):235-236.
[4]? ? 劉建,郭衛紅,李金利.探究超聲技術評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價值[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27(8):2816-2817,2820.
[5]? ? 焦海春,張俊威,費家勇,等.頸動脈超聲結合運動平板試驗對冠心病診斷的臨床價值體會[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9,9(5):36-38.
[6]? ? 徐錫虎,楊曉麗,彭苑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老年CHD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評估中的價值研究[J].現代醫用影像學,2020,29(1):151-152.
[7]? ? 蔡惠丹,潘育紅,程璟.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老年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24):12-13,56.
[8]? ? 蔣瑤瑤,胡春峰,蔡培.超聲檢查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與腦梗死面積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20,30(7):1153-1156.
[9]? ? 梁小燕,梁輝.超聲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在預測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意義[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6):218-219.
[10]? ? 孔令堃,李亞玉,曲青霞,等.外周動脈斑塊超聲評估數據聯合常規臨床危險因素預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20,22(8):566-570.
[11]? ? 李睿,崔新景,陳吉彬,等.超聲技術綜合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病變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21,13(2):166-169.
[12]? ? 譚崢,耿學斌,宋玉新,等.超聲技術評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12):2467-2470.
(收稿日期: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