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彌

角色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之一,也是幼兒“以模仿和想象,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的反映周圍生活的游戲”。角色游戲中的角色意識是指幼兒能夠較為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所做出的行為動作是在扮演一定的角色,是“角色認識”的進一步發展結果。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所使用的角色大多是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人或物,極少有幼兒自己憑空創造出角色。這說明幼兒的游戲內容是源于生活的,是幼兒對直接或間接經歷的人或事經過加工、理解后作出的一種積極反應。
在幼兒園里,經??梢砸姷接變和嫱尥藜?、商店、醫院、美發店等主題的角色游戲。這些從小班就開始玩的主題,等他們到了大班后玩興就明顯減弱了,更多地會把自己新獲得的經驗融入角色游戲,從而生成一些新的角色游戲主題,如奧特曼、夜市擺攤、花店、飄色巡游等,但可能會因幼兒生活經驗有限及角色意識不足,無法深度開展游戲。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對扮演角色的認識與意識,直接影響著角色游戲開展的深入程度。如果幼兒對角色認識不深入,開展的角色游戲就猶如“無源之水”般枯燥、單調,也無法深入推進游戲情節發展,甚至會陷入簡單的模仿與重復,難以實現在游戲中的深度學習。因此加深幼兒對角色的理解、提升幼兒的角色意識,是助推角色游戲深度開展的關鍵。
一、主題活動豐富經驗策略
1.捕捉新角色游戲主題,幫助幼兒理解角色的意義
大班的幼兒有著更強的模仿能力與游戲能力,也更多地將日常中的所見所聞融入游戲中,并能進行有意識的角色分工與扮演,從而開展新的角色游戲。
農歷“四月八”沙溪的圣獅村會舉行民間藝術巡游活動,許多家長都會帶幼兒去“出高興”(參與巡游活動)。幼兒回園后就自發地在角色游戲區里玩起了巡游的角色游戲。幾個愛美的女孩子扮演巡游隊伍中的飄色人物。她們在角色材料區里找到一些絲巾、碎布、發夾、頭飾等進行裝扮,然后坐在一輛小三輪車里假裝巡游。教師觀察到了這是一個新的角色游戲主題,有很大的本土文化的教育價值。但巡游活動一年只有一次,而且并不是全部的幼兒都有所了解,幼兒對于巡游的經驗是有限的,對巡游隊伍中每個角色人物的認識不多,對民間藝術巡游的本土文化內涵與歷史淵源等也不了解,在角色游戲中只能通過表面直觀的感知,進行簡單的模仿與重復。因此教師根據幼兒角色游戲的興趣點、游戲的價值判斷及幼兒園課程的目標等,形成系列的主題活動,利用談話、圖片、視頻、繪本等不斷豐富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更深入理解巡游中各角色的意義與角色分工,在背后推進幼兒新角色游戲的開展。
2.晨談引發幼兒游戲興趣,提升幼兒角色意識
大班幼兒的角色游戲以合作游戲居多,會圍繞不同的主題進行計劃和組織,活動有分工,角色互補。為提升幼兒對新形成的角色游戲的興趣,幫助他們不斷理解各角色的意義和任務,并引導他們進一步做好游戲的計劃與分工,積極發現游戲中的問題,教師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幼兒的新游戲,在每天的晨談時要與幼兒聊聊他們正在開展的角色游戲,引發更多幼兒對這個新角色游戲的興趣。可以讓幼兒提出自己在角色游戲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也可以表達自己的疑問。
第一次的飄色游戲只有幾名女孩子在玩,教師在晨談時通過視頻與全班的孩子分享了那幾名女孩子的游戲,也讓她們向大家分享了游戲感受。這樣一個簡單的分享,激發了更多的幼兒關于飄色巡游的記憶和經驗。隨后,教師借助一些圖片、視頻,讓幼兒認識飄色包括色芯、推色柜的人,巡游中除了飄隊還有花籃隊、醒獅隊等。隨著經驗的不斷豐富,幼兒再做角色計劃分工就更清楚了,加入游戲的孩子也更多了,而且分工更明確。
3.以問題驅動豐富經驗,增強幼兒角色意識
只有幼兒的角色意識增強了,他們才能更積極地交流與游戲有關的主題、情節、角色扮演等,并在游戲時實現想象的轉換。因此教師要善于收集游戲觀察中發現的問題,以此豐富經驗,深入認識角色,助推游戲發展。
飄色巡游游戲中,教師觀察發現幼兒進行人物裝扮時,衣服是比較簡單的,隨意地將一些絲巾、彩帶等披在身上就開始玩了。為增強幼兒的角色意識,教師利用集體學習與區域活動的時間讓幼兒閱讀了《八仙過海》《西游記》等民間故事,讓他們充分了解各種古代人物的形象與故事發生的背景、情節等。隨后引導幼兒在美工區進行人物繪畫與創作,在木工區進行色柜的制作等。漸漸地,幼兒開始關注到古代人物的衣服和現代是不一樣的,就會自主地了解古代衣服的特點。
隨著幼兒越來越了解故事人物角色,他們對扮演與造型的要求也更高了。這時,出現了不會使用針線的問題,他們或回家跟媽媽學習使用針線,或用夾子代替針線,或請老師教他們使用幼兒園里的縫紉機等。在問題驅動下,幼兒學會了使用針線,制作的衣服更形象,角色意識也更強了。形式多樣的活動的助推,使幼兒的游戲經驗日益豐富,表征能力也不斷增強,他們在角色游戲中的再現與創造力更強。
4.及時評價梳理游戲經驗,強化幼兒角色意識
在每次游戲結束后,教師都要及時幫助幼兒梳理游戲經驗,讓幼兒在嘗試角色游戲——初步感知角色——自我認識評價——梳理游戲經驗——理解角色、再次游戲的不斷循環過程中,更好地認識游戲的每個角色。
飄色巡游的角色游戲中,幼兒最初只是簡單知道自己要扮演色芯,隨著游戲的不斷推進,她們對巡游的經驗也更加豐富了,于是加入了推色柜的人、花籃隊等,還能根據游戲的需要,對誰負責為色芯化妝、誰負責制作衣服、誰負責色柜的裝飾等,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幼兒經驗不斷豐富,游戲中的角色意識也更強了。
二、環境暗示助推策略
環境是幼兒無聲的老師。《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睘樵鰪娪變旱慕巧庾R,教師要用好環境與材料這位無聲的教師。
1.游戲環境的暗示作用
當出現了新的角色游戲主題時,教師就要讓班級環境蘊含豐富的新主題游戲信息,通過環境的暗示,加深幼兒的角色意識。一個與幼兒游戲主題相適應的環境,能讓幼兒時刻浸潤在游戲的環境中,不斷地刺激各種感官,從而更好地理解各種角色。為加深幼兒的飄色巡游角色意識,教師可在角色游戲區的墻面展示師生共同創作的各種古代故事人物。有了環境的支持,幼兒就能更生動直觀地感受角色人物的特點,并在游戲扮演中模仿。
2.游戲材料的支持作用
幼兒關注什么、思考什么、探究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提供給他的材料的影響。當教師根據幼兒的游戲提供了一些日常以外的材料時,幼兒就會把新材料與游戲主題聯系起來。雖然大班的幼兒有著較強的以物代物能力,但如果沒有相關的材料投放,幼兒在新游戲中的各種角色也是無法繼續開展下去的。開展飄色巡游游戲時,教師要在區域中提供更多的絲巾、布、夾子等材料,才有可能更多地引發幼兒扮演古代人物的意識與行為。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替代色柜的材料,有了材料的支持,幼兒的游戲才有可能不斷深入發展。
三、家園合力支持策略
生活經驗是幼兒游戲的基礎。提升幼兒角色游戲中的角色意識,除了教師助力,還需要攜手家長,共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如:請家長開展有目的的親子研學,帶著孩子到不同的地方參觀學習,更好地感受生活。還可以根據幼兒游戲與學習的需要,邀請家長到幼兒園做助教。如:請參與過飄色巡游的家長到幼兒園,為孩子們介紹人物是怎樣裝扮的,巡游時要注意什么等。家長的專業講解不但給孩子傳遞了正確的認知,也更能吸引孩子,讓他們的角色意識更強。
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角色意識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只有通過多樣形式不斷豐富幼兒的經驗,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生活中每個角色的意義與作用,從而在角色游戲時進行再現與創造。